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能通过雷电直接效应的结冰探测棒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能通过雷电直接效应的结冰探测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2488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通过雷电直接效应的结冰探测棒。包括外罩、基座和散光体;基座内沿其中轴线固定有电路板组件,电路板组件顶端经衬套固定有夜视绿B灯;夜视绿B灯外围罩有调色玻璃片支撑管,调色玻璃片支撑管顶端设有调色玻璃片;散光体呈柱状且底部设有盲孔,所述盲孔罩在调色玻璃片支撑管和调色玻璃片上,外罩将散光体罩于其内,同时外罩与基座螺纹连接;外罩壁面沿周向分布有观察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满足结冰探测棒实现向飞行员提供可视化的结冰信息功能的同时,能通过《RTCA/DO‑160G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程序》第23章雷电直接效应,不对飞机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民用飞机的防除冰的结冰探测,具体涉及一种能通过雷电直接效应的结冰探测棒


技术介绍

1、某机型结冰探测棒安装在前风挡中央立柱上,向飞行员提供可视化的结冰信息。日间飞行员可清晰的辨别出结冰探测棒上是否存在结冰现象,夜晚或昏暗的天气下,接通结冰探测棒灯开关,其内部将持续发出绿光,飞行员可通过结冰产生的折射等影响光线强弱变化的现象判断结冰探测棒上是否存在结冰。

2、但在对某型结冰探测棒安装在机体上进行雷电直接效应试验时,发现其在雷击情况下会出现损毁,甚至于脱落的情况。由于结冰探测棒安装机头,脱落物可能会与机体发生碰撞,或者进入到发动机内部,从而对飞机的安全造成巨大的隐患。因此,有必要对冰探测棒的结构进行设计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能通过雷电直接效应的结冰探测棒。本专利技术能满足结冰探测棒实现向飞行员提供可视化的结冰信息功能的同时,能通过《rtca/do-160g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程序》第23章雷电直接效应,不对飞机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通过雷电直接效应的结冰探测棒,包括外罩、基座和散光体;基座内沿其中轴线固定有电路板组件,电路板组件顶端经衬套固定有夜视绿b灯;夜视绿b灯外围罩有调色玻璃片支撑管,调色玻璃片支撑管顶端设有调色玻璃片;散光体呈柱状且底部设有盲孔,所述盲孔罩在调色玻璃片支撑管和调色玻璃片上,外罩将散光体罩于其内,同时外罩与基座螺纹连接;外罩壁面沿周向分布有观察窗。

<p>3、前述的结冰探测棒中,电路板组件尾部与导线连接。

4、前述的结冰探测棒中,电路板组件外周还套有电路保护罩。

5、前述的结冰探测棒中,散光体和电路保护罩之间通过橡胶垫圈纵向连接并卡在外罩内部。

6、前述的结冰探测棒中,外罩与基座的对接位置呈六角结构,对接位置处夹有铜垫片;通过选配0~6个铜垫片,使外罩的六角和基座的六角能够对齐并使螺纹拧紧。

7、前述的结冰探测棒中,外罩与基座均由tc4钛合金构成。

8、前述的结冰探测棒中,外罩顶部呈穹顶构型。

9、前述的结冰探测棒中,外罩的径向壁厚尺寸为2.25mm。

10、前述的结冰探测棒中,基座的径向壁厚尺寸为3mm。

11、前述的结冰探测棒中,外罩与基座均先进行阳极化处理,然后对表面先涂qh-15防腐环氧底漆,再涂qfs-15a耐候聚氨酯磁漆。

12、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13、本专利技术在改进之前,跟同类型产品一样采用结构更薄的外罩。在进行雷电直接效应摸底试验的时候,发现原状态的结冰探测棒在大电流大电压的作用下上半部分直接“消失”,由于结冰探测棒安装位置在飞机的机头,“消失”的上半部分可能会成为撞向飞机的碎片,这样的试验结果不利于飞机安全。

14、试验分析可知,雷电直接效应过程中电流最大可达200ka,具有巨大的电磁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会直接损坏电子设备。设备在遭受如此大的电流电压时,导电能力越好,金属实体体积越大,那么产生热量也越少,也能快速将电流导走,从而避免产品发生断裂或“消失”。

15、在不影响结冰探测棒的功能同时,为了使结冰探测棒通过雷电直接效应,不发生结构上的断裂或“消失”。专利技术人研究了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在不改变结冰探测棒的材料的情况下,增大其金属外壳部分的体积;另一种思路是在不改变结构形状的情况下,改变金属外壳的材料,由原本的钛合金材料改成导电性更好的镉青铜。

16、基于上述技术思路,专利技术人分别设计制造了加厚版的钛合金外罩、镉青铜外罩、加厚版的镉青铜外罩和镉青铜基座,再通过排列组合的方法进行试验验证。钛合金材料密度为4.51g/cm3,而镉青铜材料密度为8.9g/cm3,后者密度大小接近是前者的两倍,导致生产的镉青铜的外罩和基座重量直接增加了一倍,从而导致产品重量超出指标要求,所以在进行试验验证前更倾向于不改变零件的材料的方案。

17、试验验证的结果是加厚版的钛合金外罩配套钛合金基座在大电压大电流下没有发生断裂和“消失”,设备顺利地将大电流通过自身结构导入到与之相连的蒙皮上。于是本专利技术将原有的钛合金外罩替换为加厚版的钛合金外罩,原钛合金基座保持不变。

18、本专利技术一种能通过雷电直接效应的结冰探测棒对飞机的安全性有重大的意义。民用飞机对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通过雷电直接效应的设备能提高飞机的安全系数。本专利技术在保证实现设备应有的功能性能的同时能通过雷电直接效应试验,有利于设备通过鉴定试验,有利于飞机取证,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通过雷电直接效应的结冰探测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1)、基座(2)和散光体(3);基座(2)内沿其中轴线固定有电路板组件(7),电路板组件(7)顶端经衬套(11)固定有夜视绿B灯(10);夜视绿B灯(10)外围罩有调色玻璃片支撑管(6),调色玻璃片支撑管(6)顶端设有调色玻璃片(5);散光体(3)呈柱状且底部设有盲孔,所述盲孔罩在调色玻璃片支撑管(6)和调色玻璃片(5)上,外罩(1)将散光体(3)罩于其内,同时外罩(1)与基座(2)螺纹连接;外罩(1)壁面沿周向分布有观察窗(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冰探测棒,其特征在于,电路板组件(7)尾部与导线(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冰探测棒,其特征在于,电路板组件(7)外周还套有电路保护罩(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冰探测棒,其特征在于,散光体(3)和电路保护罩(4)之间通过橡胶垫圈(9)纵向连接并卡在外罩(1)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冰探测棒,其特征在于,外罩(1)与基座(2)的对接位置呈六角结构,对接位置处夹有铜垫片(8);通过选配0~6个铜垫片,使外罩的六角和基座的六角能够对齐并使螺纹拧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冰探测棒,其特征在于,外罩(1)与基座(2)均由TC4钛合金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冰探测棒,其特征在于,外罩(1)顶部呈穹顶构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冰探测棒,其特征在于,外罩(1)的径向壁厚尺寸为2.2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冰探测棒,其特征在于,基座(2)的径向壁厚尺寸为3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冰探测棒,其特征在于,外罩(1)与基座(2)均先进行阳极化处理,然后对表面先涂QH-15防腐环氧底漆,再涂QFS-15A耐候聚氨酯磁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通过雷电直接效应的结冰探测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1)、基座(2)和散光体(3);基座(2)内沿其中轴线固定有电路板组件(7),电路板组件(7)顶端经衬套(11)固定有夜视绿b灯(10);夜视绿b灯(10)外围罩有调色玻璃片支撑管(6),调色玻璃片支撑管(6)顶端设有调色玻璃片(5);散光体(3)呈柱状且底部设有盲孔,所述盲孔罩在调色玻璃片支撑管(6)和调色玻璃片(5)上,外罩(1)将散光体(3)罩于其内,同时外罩(1)与基座(2)螺纹连接;外罩(1)壁面沿周向分布有观察窗(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冰探测棒,其特征在于,电路板组件(7)尾部与导线(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冰探测棒,其特征在于,电路板组件(7)外周还套有电路保护罩(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冰探测棒,其特征在于,散光体(3)和电路保护罩(4)之间通过橡胶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佳美阚俊田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