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高压连接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高压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1270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连接器,其中,该一种高压连接器包括应力锥及连接头,该应力锥包括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贯通孔,应力锥包括第一外锥面,第一外锥面位于应力锥沿第一方向的一端;连接头,设置在应力锥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一外锥面的一端,且沿贯通孔的径向包裹应力锥,连接头包括与第一外锥面抵接的第一内锥面;第一外锥面的锥度大于第一内锥面的锥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压连接器,旨在减少应力锥与连接头之间的气隙,降低局部放电击穿的可能性,提升高压连接器的耐高压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高压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高压连接器


技术介绍

1、动车组本身不带电能,其所需的能源是由供电系统来提供的,供电系统由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两个部分组成。铁路沿线中有许多牵引变电所,它们负责将从发电厂送来的高压电转换成较低压电,并输送到动车组接触网上,动车组通过车顶受电弓装置从接触网取电,并通过高压连接器向动车组及各设备系统传输电能。

2、相关技术的高压连接器通常包括应力锥、高绝缘环氧树脂接头、高压传递电缆、各类配合金属及密封件组成,如此,高压传递电缆用于输送电能,高绝缘环氧树脂接头设置在相邻车厢之间以起到转接的作用,应力锥设置在高绝缘环氧树脂接头的端部,以改善电缆端部的电场。然而,相关技术的高压连接器中,应力锥与高绝缘环氧树脂接头的连接位置往往容易残存空气,进而形成高压连接器中的薄弱点,致使电场应力容易在薄弱点发生局部放电,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应力锥与连接头之间的气隙,降低局部放电击穿的可能性,耐高压能力更高,可靠性更佳的高压连接器。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连接器,包括应力锥及连接头,其中,该应力锥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贯通孔,应力锥包括第一外锥面,第一外锥面位于应力锥沿第一方向的一端;连接头设置在应力锥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一外锥面的一端,且沿贯通孔的径向包裹应力锥,连接头包括与第一外锥面抵接的第一内锥面;第一外锥面的锥度大于第一内锥面的锥度。

3、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应力锥还包括第二外锥面,第一外锥面开口较小的一端与第二外锥面开口较小的一端分别朝向第一方向的两端;高压连接器还包括压缩件,压缩件设置在应力锥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二外锥面的一端,压缩件包括与第二外锥面抵接的第二内锥面;第二外锥面的锥度大于第二内锥面的锥度。

4、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外锥面与第一内锥面之间的锥度差为α,则1°≦α≦2°。

5、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外锥面与第二内锥面之间的锥度差为β,则≦β≦2°。

6、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外锥面、第一内锥面、第二外锥面及第二内锥面均为圆锥面,且第一外锥面、第一内锥面、第二外锥面及第二内锥面的导点均位于贯通孔的轴线上。

7、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应力锥还包括连接第一外锥面与第二外锥面的第一外表面,第一外表面上任意两点与贯通孔的轴线之间的垂线距离相等;连接头还包括与第一内锥面连接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内表面上任意两点与贯通孔的轴线之间的垂线距离相等;第一外表面与第一内表面抵接。

8、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应力锥还包括第二外表面,第二外表面设置在第二外锥面背离第一外锥面的一端,且第二外表面上任意一点与贯通孔的轴线之间的垂线距离,等于第二外锥面开口较小端与贯通孔的轴线之间的垂线距离。

9、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压缩件包括本体部及环状限位部,第二内锥面位于本体部,环状限位部与第二外表面同轴,且环状限位部与第二外表面之间存在间隙;间隙用于容纳弹性件,弹性件用于向本体部施加平行于第一方向的弹力,以将应力锥与连接头抵紧。

10、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应力锥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半导电部分与绝缘部分,贯通孔沿第一方向依次贯通半导电部分与绝缘部分,第一外锥面完全设置在绝缘部分,第二外锥面完全设置在半导电部分;绝缘部分的硬度小于半导电部分的硬度,且二者之间的硬度差为5shorea至10shorea。

11、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贯通孔用于与高压电缆线过盈配合,应力锥的硬度被配置为小于高压电缆线的硬度,且二者之间的硬度差为15shorea至20shorea。

1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外锥面的锥度小于第一内锥面的锥度,在利用该高压连接器进行高压电缆线的转接时,由于第一外锥面与第一内锥面之间存在锥度差,在将应力锥沿第一方向向连接头内推进时,第一外锥面的开口较小的端部率先与第一内锥面接触,且随着应力锥的逐步推进,第一外锥面在挤压作用下发生形变并逐渐与第一内锥面抵接,如此一来,由于第一外锥面与第一内锥面的逐步抵接,可以利用第一外锥面与第一内锥面之间的锥度差将空气逐渐排除,降低第一外锥面与第一内锥面抵接完成后,二者之间还存在空气的概率,进而减少了应力锥与连接头之间的气隙,降低了电应力集中局部放电击穿空气的可能性,提升了高压连接器的耐高压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锥(10)还包括第二外锥面(12),所述第一外锥面(11)开口较小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外锥面(12)开口较小的一端分别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压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锥面(11)与所述第一内锥面(21)之间的锥度差为α,则1°≦α≦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锥面(12)与所述第二内锥面(31)之间的锥度差为β,则1°≦β≦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锥面(11)、所述第一内锥面(21)、所述第二外锥面(12)及所述第二内锥面(31)均为圆锥面,且所述第一外锥面(11)、所述第一内锥面(21)、所述第二外锥面(12)及所述第二内锥面(31)的导点均位于所述贯通孔(101)的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锥(10)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外锥面(11)与所述第二外锥面(12)的第一外表面(13),所述第一外表面(13)上任意两点与所述贯通孔(101)的轴线之间的垂线距离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锥(10)还包括第二外表面(14),所述第二外表面(14)设置在所述第二外锥面(12)背离所述第一外锥面(11)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外表面(14)上任意一点与所述贯通孔(101)的轴线之间的垂线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外锥面(12)开口较小端与所述贯通孔(101)的轴线之间的垂线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压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件(30)包括本体部(32)及环状限位部(33),所述第二内锥面(31)位于所述本体部(32),所述环状限位部(33)与所述第二外表面(14)同轴,且所述环状限位部(33)与所述第二外表面(14)之间存在间隙(10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压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锥(1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半导电部分(103)与绝缘部分(104),所述贯通孔(101)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贯通所述半导电部分(103)与所述绝缘部分(104),所述第一外锥面(11)完全设置在所述绝缘部分(104),所述第二外锥面(12)完全设置在所述半导电部分(10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101)用于与高压电缆线(200)过盈配合,所述应力锥(10)的硬度被配置为小于高压电缆线(200)的硬度,且二者之间的硬度差为15shoreA至20shoreA。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锥(10)还包括第二外锥面(12),所述第一外锥面(11)开口较小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外锥面(12)开口较小的一端分别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压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锥面(11)与所述第一内锥面(21)之间的锥度差为α,则1°≦α≦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锥面(12)与所述第二内锥面(31)之间的锥度差为β,则1°≦β≦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锥面(11)、所述第一内锥面(21)、所述第二外锥面(12)及所述第二内锥面(31)均为圆锥面,且所述第一外锥面(11)、所述第一内锥面(21)、所述第二外锥面(12)及所述第二内锥面(31)的导点均位于所述贯通孔(101)的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锥(10)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外锥面(11)与所述第二外锥面(12)的第一外表面(13),所述第一外表面(13)上任意两点与所述贯通孔(101)的轴线之间的垂线距离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连接器(100),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俊王进张玉祥冯万盛陶雷潘武葛琪李勇邓梦君曾先会王学文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瑞唯减振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