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0697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顶架、若干标准架和底架。顶架包括地梁、第一伸缩杆和顶梁,标准架包括内撑、第一竖撑、第一护板和第一横撑底架包括第二横撑、第二护板、底架横梁和第二竖撑。施工时,将顶架安装在场地内,在顶架内组装底架。第一伸缩杆带动顶梁以及底架向下移动,并同步开挖底架内的土体。将标准架组装到顶架内,顶梁、标准架以及底架向下移动,并同步开挖底架内的土体。重复若干标准架的安装、底架下沉以及土体开挖步骤,直到开挖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再浇筑管廊底板、管廊侧壁和管廊顶板,填充回填土。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组装方便,易于拆卸,可重复利用,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综合管廊基坑施工,尤其是涉及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

2、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涉及大量长条形基坑开挖问题,在软土地区,基坑通常采用内支撑加围护墙(桩)的组合支护方式。其中,混凝土结构的围护墙(桩)和内支撑存在不可回收、施工过程污染环境、施工进度慢的缺点。

3、基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来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2、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包括顶架、标准架和底架;

4、所述顶架包括地梁、第一伸缩杆和顶梁,两根地梁平行间隔布置,相互平行的多个顶梁位于地梁正上方,顶梁与地梁垂直,每根顶梁的两端均通过竖直的第一伸缩杆分别与两根地梁连接。

5、所述标准架包括内撑、第一竖撑、第一护板和第一横撑,水平布置的多个内撑相互平行且间隔,每根内撑的两端均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一竖撑,相邻第一竖撑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一横撑,竖直的两块第一护板分别设于内撑的两端且均可拆卸的连接到多个第一竖撑上。

6、所述底架包括第二横撑、第二护板、底架横梁和第二竖撑,水平布置的多个底架横梁相互平行且间隔,每根底架横梁的两端均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二竖撑,第二竖撑的上端面与底架横梁的上表面齐平,相邻第二竖撑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二横撑,竖直的两块第二护板分别设于底架横梁的两端且均可拆卸的连接到多个第二竖撑上。

7、进一步,所述第二竖撑的下端面和第二护板的下表面均呈楔形,且两者的楔形面齐平。

8、进一步,所述的可拆卸连接均为螺栓连接。

9、进一步,所述地梁为固定在地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上。

10、进一步,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均为油缸。

11、进一步,所述底架横梁与第二竖撑的每个连接处均设有斜撑,斜撑与底架横梁以及第二竖撑均采用螺栓连接。

12、进一步,一种软土地区的地下管廊基坑装配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步骤一、平整具有所述软土地质层12的场地,在场地内安装两根地梁,并组装好顶架,在顶架内组装底架,多个顶梁与多个底架横梁两两对应并进行可拆卸连接。

14、步骤二、所述第一伸缩杆带动顶梁以及底架向下移动,并同步开挖底架内的土体。

15、步骤三、当所述底架横梁靠近地面时,拆除顶梁和底架横梁的连接,第一伸缩杆带动顶梁上移设定高度,将第一个标准架组装到顶架内,多个第一竖撑与多个第二竖撑两两对应并进行可拆卸连接,第一竖撑的上端与顶梁可拆卸连接。

16、步骤四、所述第一伸缩杆带动顶梁、标准架以及底架向下移动,并同步开挖底架内的土体。

17、步骤五、当第一个所述标准架的上表面接近地面时,拆除顶梁和第一竖撑的连接,第一伸缩杆带动顶梁上移设定高度,将第二个标准架组装到顶架内,第一个标准架的多个第一竖撑与第二个标准架的多个第一竖撑两两对应并进行可拆卸连接,第二个标准架的第一竖撑的上端与顶梁可拆卸连接。

18、步骤六、重复多个所述标准架的安装、底架下沉以及土体开挖步骤,直到开挖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19、步骤七、平整基坑底部并浇筑管廊底板,在管廊底板与多个底架横梁之间设置多个第二伸缩杆,多个第二伸缩杆协同多个第一伸缩杆带动各个标准架和底架向上移动,最上方的标准架移出地面后进行拆解,顶梁下移并与下一个标准架连接。

20、步骤八、重复所述标准架的拆解和底架上移的步骤,直到底架与管廊底板的间距满足设计要求。

21、步骤九、在所述管廊底板上浇筑紧贴于基坑壁的管廊侧壁,并在管廊侧壁上浇筑管廊顶板,管廊顶板预留有供第二伸缩杆穿过的通孔。

22、步骤十、在所述管廊顶板与多个底架横梁之间设置多个第二伸缩杆,并拆除底架横梁与管廊底板间的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和第一伸缩杆带动剩余标准架和底架向上移动,并一一拆解。

23、步骤十一、封堵所述管廊顶板的预留孔并在管廊顶板上填充回填土,直到回填土与地面齐平。

24、进一步,所述地梁的上表面与地面齐平。

25、进一步,步骤二、步骤四种,开挖所述底架内部土体的过程中,保持基坑底部与第二护板底部齐平。

26、进一步,所述地梁为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采用可拆卸的装配方式,组装方便,且易于拆卸,可重复利用,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环境污染;此外,支护结构的拆卸过程与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基坑土体回填也是同步进行,施工效率快。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架(102)、标准架(103)和底架(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撑(10)的下端面和第二护板(8)的下表面均呈楔形,且两者的楔形面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连接均为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1)为固定在地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2)和第二伸缩杆(13)均为油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横梁(9)与第二竖撑(10)的每个连接处均设有斜撑(11)。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一项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1)的上表面与地面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步骤四中,开挖所述底架(104)内部土体的过程中,保持基坑底部与第二护板(8)底部齐平。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1)为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架(102)、标准架(103)和底架(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撑(10)的下端面和第二护板(8)的下表面均呈楔形,且两者的楔形面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连接均为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1)为固定在地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管廊基坑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2)和第二伸缩杆(13)均为油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谊王晶张岗平顾文超王月冲韩城方敏杰王越薛俊青徐启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