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协同考虑行车风险和通信负载的路车智能融合感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0454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协同考虑行车风险和通信负载的路车智能融合感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感知单元采集具有时间及位姿标签的点云数据;S2、通信单元获取协同感知数据;S3、计算单元融合点云数据并进行三维目标检测;S4、通信单元接收其他系统的协同感知数据请求;S5、计算单元基于安全场理论对感知区域内的行车风险进行评估;S6、计算单元对系统可用的通信资源在接收到的数据请求间进行分配;S7、对感知单元采集到的点云进行优化表征;S8、向请求协同感知数据的各系统发送协同感知数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不同通信资源约束下的感知任务,实现了车路感知资源之间的高效共享,为自动驾驶车辆的行为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环境感知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路协同环境感知的,特别涉及一种协同考虑行车风险和通信负载的路车智能融合感知方法


技术介绍

1、环境感知对于自动驾驶至关重要,它是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能力之一。它通过感知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使自动驾驶车辆能够理解其所处的场景并做出适当的决策。为满足自动驾驶行为决策的需求,诸多传感器技术已被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环境感知系统,包括雷达、相机和激光雷达。其中,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激光束的飞行时间生成点云数据,具有数据分辨率高、检测区域广以及光照依赖度低的特性。另外,近年来三维目标检测和点云分割算法的逐渐成熟,从点云数据可以实现障碍物三维位姿、轮廓信息的精准提取。凭借以上优势,激光雷达已成为自动驾驶环境感知系统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感知设备之一。

2、当下,自动驾驶环境感知系统中存在诸多问题难以解决。其一,成本高昂:激光雷达等高端传感器的制造涉及到复杂的光学和机械设计,以及高精度的零部件制造,这限制了规模化生产,使得成本相对较高。其二,视野受限:由于障碍物遮挡以及传感器视角和工作原理的限制,即使距离车辆较近的区域,感知盲区也不可避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协同考虑行车风险和通信负载的路车智能融合感知方法,包括感知系统,该系统包括车端平台、与车端平台信号连接的路侧平台、与车端平台或路侧平台通信的云端平台、定位定姿设备及点云采集设备,车端平台包括网联车辆,该网联车辆包括感知单元、通信单元以及计算单元;路侧平台包括立杆与龙门架的道路基础设施,部署感知单元、通信单元以及计算单元;云端平台包括云服务器与云数据库,其中还包括计算单元与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协同考虑行车风险和通信负载的路车智能融合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协同考虑行车风险和通信负载的路车智能融合感知方法,包括感知系统,该系统包括车端平台、与车端平台信号连接的路侧平台、与车端平台或路侧平台通信的云端平台、定位定姿设备及点云采集设备,车端平台包括网联车辆,该网联车辆包括感知单元、通信单元以及计算单元;路侧平台包括立杆与龙门架的道路基础设施,部署感知单元、通信单元以及计算单元;云端平台包括云服务器与云数据库,其中还包括计算单元与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协同考虑行车风险和通信负载的路车智能融合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协同考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聪丁德隆暨育雄杜豫川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