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Cu/石墨负极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9556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nCu/石墨负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SnCu/石墨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SnCl2、CuCl2和添加剂溶解在离子液体中配制成电镀液;将石墨与粘结剂混合配制成浆料,使用浆料制备石墨电极;将石墨电极和铂片放入电镀液中,以石墨电极为阴极,铂片为阳极,进行电沉积,制备SnCu合金/石墨复合物;将SnCu合金/石墨复合物、导电剂配制成负极浆料涂覆在铜箔上,制备SnCu/石墨负极。此外该方法与在石墨负极上直接电沉积SnCu合金相比,能有效防止石墨负极在离子液体中浸泡而导致的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脱落,有利于提高SnCu/石墨负极的循环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具体涉及一种sncu/石墨负极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性能的优劣严重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目前商品化锂离子电池中应用最成功的负极材料是石墨类碳材料。但石墨负极在首次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形成sei膜,造成基体膨胀和容量损失,同时使石墨层发生剥落而降低寿命;li+只能从片状边界嵌入/脱出,扩散路径长,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性能较差等,因此,在实际中广泛应用的多是改性处理石墨材料,石墨材料改性后其性能更为优异。目前,在石墨材料的表面改性工作有以下几种方式:人工施加一层固体电解质膜、材料表面无定形化、高分子膜修饰、采用各种氧化还原法处理、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和掺杂改性等。

2、在石墨材料中掺入某些金属元素可改变石墨微观结构,进而影响到石墨负极的电化学行为。例如掺杂si、sn等储锂活性元素,与石墨类材料形成复合活性物质,发挥协同效应;掺杂cu、ni、ag等无储锂活性但能够提高材料的导电性的元素,使电子更均匀分布在石墨颗粒表面,减小极化。sncu合金材料有生产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属于典型的活性/非活性体系。在sn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nCu/石墨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nCu/石墨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SnCl2浓度为1mol/L~4mol/L,CuCl2浓度为1mol/L~3mol/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nCu/石墨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离子液体为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或1-乙基-3-甲基咪唑氯盐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nCu/石墨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添加剂为3-甲基-1-戊炔醇或3-丁炔-1-醇中的一种,添加剂添加量为电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ncu/石墨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ncu/石墨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sncl2浓度为1mol/l~4mol/l,cucl2浓度为1mol/l~3mol/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ncu/石墨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离子液体为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或1-乙基-3-甲基咪唑氯盐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ncu/石墨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添加剂为3-甲基-1-戊炔醇或3-丁炔-1-醇中的一种,添加剂添加量为电镀液质量的0.5%~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ncu/石墨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粘结剂为海藻酸钠、聚丙烯酰胺或聚乙烯醇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艳林双徐加民吴涛丁广波战祥连赵艳红单颖会张志鹏李振铎宋国涛方林冲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