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炉排配风机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炉排配风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9450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炉排配风机构,包括配风室、位于配风室正上方的炉塔及位于炉塔与配风室之间的外套管、内套管和中间套管。炉塔包含三层及三层以上塔层;外套管与最底层的塔层之底部装配连接,中间套管与位于外套管上方的一层塔层装配连接;内套管与位于中间套管上方的一层塔层装配连接;配风室内具有液体盛装腔及向下伸入液体盛装腔所盛装的液体内的外配风管、中间配风管及内配风管,外配风管、中间配风管及内配风管穿置于液体盛装腔的底腔壁中,外配风管还置于外套管与中间套管之间的间隙中,中间配风管置于中间套管与内套管之间的间隙中,内配风管置于内套管中;以解决无法单独调节风量和气化效率低的问题;另,还能确保炉塔均匀冷却和降低排渣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危废物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化炉中的炉排配风机构


技术介绍

1、众所周知,等离子气化炉是应用于对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固体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常用设备,它能够做到轻排放和少填埋的效果,越来越受到危废物处理企业所青睐。

2、其中,在等离子气化炉中,它的炉排配风采用一级对炉排的各层进行配风,在生产中常出现某层风量偏大或偏小,一方面导致出现偏炉现象;另一方面,正由于配风不均匀,这样会造成气化效率低、炉排冷却不均匀和排渣温度高的缺陷。

3、因此,亟需要一种炉排配风机构来克服上述的一个或多个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排配风机构,以解决无法单独调节风量和气化效率低的问题,另,还能确保炉塔均匀冷却和降低排渣温度。

2、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炉排配风机构包括配风室、位于所述配风室正上方的炉塔及位于所述炉塔与配风室之间的外套管、内套管和中间套管。所述炉塔包含三层及三层以上沿所述炉塔由下至上的方向呈逐渐递减布置的塔层,每层所述塔层的底部中间位置上开设有底部开口,每层所述塔层的侧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外套管与最底层的所述塔层之底部装配连接,以使所述外套管的内部空间与该外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中间套管间隔开地套设于所述外套管中,所述中间套管还向上伸出于所述外套管并与位于该外套管上方的一层所述塔层装配连接,所述内套管隔开地套设于所述中间套管中,所述内套管还向上伸出于所述中间套管并与位于该中间套管上方的一层所述塔层装配连接;所述配风室内具有一液体盛装腔、外配风管、中间配风管及内配风管,所述外套管、中间套管及内套管各向下伸入所述液体盛装腔所盛装的液体内,所述外配风管、中间配风管及内配风管各呈密封配合且固定地穿置于所述液体盛装腔的底腔壁中,所述外配风管还向上伸出于所述液体盛装腔所盛装的液体并置于所述外套管与中间套管之间的间隙中,所述中间配风管还向上伸出于所述液体盛装腔所盛装的液体并置于所述中间套管与内套管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内配风管还向上伸出于所述液体盛装腔所盛装的液体并置于所述内套管中。

3、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外套管、内套管、中间套管、液体盛装腔、外配风管、中间配风管及内配风管的配合,由液体盛装腔内的液体对外套管、内套管及中间套管三者的下端进行液密封,以确保外配风管通入的气体进入外套管与中间套管之间的间隙处,用于控制位于中间套管所在塔层下方的其它塔层的风量;中间配风管通入的气体进入中间套管与内套管之间的间隙处,用于控制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或者用于控制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及位于该塔层与内套管所在的塔层之间的塔层的风量;内配风管通入的气体进入内套管而用于控制内套管所在的塔层风量,或者,用于控制内套管所在的塔层及该塔层上方的塔层的风量;这样可以单独调节控制炉塔中对应塔层的风量,实现多级配风,确保炉塔中每层的塔层的出风量均匀布置,一方面提高气化效率,另一方面能确保炉塔均匀冷却和降低排渣温度;此外,借助“炉塔包含三层及三层以上的沿炉塔由下至上的方向呈逐渐递减布置的塔层”这一设计,一方面便于对固废物和气化后的废渣向下导流,另一方面增加炉塔与固废物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利于气化处理;借助由液体盛装腔内的液体对外套管、内套管及中间套管三者的下端进行液密封,故还可通过外套管、内套管及中间套管三者达到对炉塔进一步冷却降温的效果。

4、较佳地,所述外套管、中间套管及内套管各沿所述炉塔的上下方向直线伸展,所述外套管、中间套管及内套管三者的中心线重合。

5、较佳地,所述外套管、中间套管及内套管中至少一者的上末端设有径向向外凸出的承托环台,所述承托环台与对应的所述塔层之底部彼此层叠且固定在一起。

6、较佳地,所述承托环台位于对应的所述塔层之底部的正上方,所述外套管向上穿入该外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底部开口中,所述中间套管向上穿入该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底部开口中,所述内套管向上穿入该内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底部开口中。

7、较佳地,所述外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底部开口尺寸、所述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底部开口尺寸及所述内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底部开口尺寸沿所述炉塔由下至上的方向呈逐渐递减的布置,所述底部开口为圆形通口,每层所述塔层之外轮廓为圆形,除最顶层外的余下所述塔层之出风孔朝远离所述炉塔的中心线方向向下倾斜伸展。

8、较佳地,本专利技术的炉排配风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配风室外并与所述液体盛装腔相连通的水槽,所述水槽内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液体盛装腔所盛装的液体之液位的浮球阀,所述浮球阀在被所述水槽内的液体顶升至预设位置时断开外界的液体继续进入所述水槽内。

9、较佳地,所述内套管与最顶层或次顶层的所述塔层之底部装配连接,所述外套管所在的塔层与所述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之间隔有一层所述塔层,所述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与所述内套管所在的塔层之间隔有一层所述塔层。

10、较佳地,所述中间套管沿所述内套管至外套管的方向依次包含隔开排列的第一中间套管和第二中间套管,所述第一中间套管向上伸出于所述第二中间套管并与位于该第二中间套管上方的一层所述塔层之底部装配连接,所述第二中间套管向上伸出于所述外套管并与位于该外套管上方的一层所述塔层之底部装配连接,所述外套管所在的塔层与所述第二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之间隔有一层所述塔层,所述第一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与所述内套管所在的塔层之间隔有一层所述塔层,所述第一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与所述第二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之间隔有一层所述塔层,所述中间配风管沿所述内套管至外套管的方向依次包含隔开排列的第一中间配风管和第二中间配风管,所述第一中间配风管向上伸出于所述液体盛装腔所盛装的液体并置于所述第一中间套管与内套管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第二中间配风管向上伸出于所述液体盛装腔所盛装的液体并置于所述第二中间套管与第一中间套管之间的间隙中。

11、较佳地,所述中间配风管为多个且共同围绕所述内配风管隔开地排成一圈或多圈,所述外配风管为多个且共同围绕所述内配风管隔开地排成一圈,所述中间配风管位于所述外配风管与所述内配风管之间。

12、较佳地,所述配风室内还具有彼此隔开且相互不连通的内进风通道、中间进风通道及外进风通道,所述内进风通道与所述内配风管相连通,所述中间进风通道与所述中间配风管连通,所述外进风通道与所述外配风管连通,所述配风室上还设有外进风接头、中间进风接头及内进风接头,所述外进风接头、中间进风接头及内进风接头各凸出于所述配风室,所述配风室上还设有手动清灰窗口,所述内进风通道、中间进风通道及外进风通道各对应连通有所述手动清灰窗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炉排配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配风室、位于所述配风室正上方的炉塔及位于所述炉塔与配风室之间的外套管、内套管和中间套管,所述炉塔包含三层及三层以上沿所述炉塔由下至上的方向呈逐渐递减布置的塔层,每层所述塔层的底部中间位置上开设有底部开口,每层所述塔层的侧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外套管与最底层的所述塔层之底部装配连接,以使所述外套管的内部空间与该外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中间套管间隔开地套设于所述外套管中,所述中间套管还向上伸出于所述外套管并与位于该外套管上方的一层所述塔层装配连接,所述内套管隔开地套设于所述中间套管中,所述内套管还向上伸出于所述中间套管并与位于该中间套管上方的一层所述塔层装配连接;所述配风室内具有一液体盛装腔、外配风管、中间配风管及内配风管,所述外套管、中间套管及内套管各向下伸入所述液体盛装腔所盛装的液体内,所述外配风管、中间配风管及内配风管各呈密封配合且固定地穿置于所述液体盛装腔的底腔壁中,所述外配风管还向上伸出于所述液体盛装腔所盛装的液体并置于所述外套管与中间套管之间的间隙中,所述中间配风管还向上伸出于所述液体盛装腔所盛装的液体并置于所述中间套管与内套管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内配风管还向上伸出于所述液体盛装腔所盛装的液体并置于所述内套管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排配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中间套管及内套管各沿所述炉塔的上下方向直线伸展,所述外套管、中间套管及内套管三者的中心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排配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中间套管及内套管中至少一者的上末端设有径向向外凸出的承托环台,所述承托环台与对应的所述塔层之底部彼此层叠且固定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排配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环台位于对应的所述塔层之底部的正上方,所述外套管向上穿入该外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底部开口中,所述中间套管向上穿入该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底部开口中,所述内套管向上穿入该内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底部开口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排配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底部开口尺寸、所述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底部开口尺寸及所述内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底部开口尺寸沿所述炉塔由下至上的方向呈逐渐递减的布置,所述底部开口为圆形通口,每层所述塔层之外轮廓为圆形,除最顶层外的余下所述塔层之出风孔朝远离所述炉塔的中心线方向向下倾斜伸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排配风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配风室外并与所述液体盛装腔相连通的水槽,所述水槽内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液体盛装腔所盛装的液体之液位的浮球阀,所述浮球阀在被所述水槽内的液体顶升至预设位置时断开外界的液体继续进入所述水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排配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与最顶层或次顶层的所述塔层之底部装配连接,所述外套管所在的塔层与所述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之间隔有一层所述塔层,所述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与所述内套管所在的塔层之间隔有一层所述塔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炉排配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套管沿所述内套管至外套管的方向依次包含隔开排列的第一中间套管和第二中间套管,所述第一中间套管向上伸出于所述第二中间套管并与位于该第二中间套管上方的一层所述塔层之底部装配连接,所述第二中间套管向上伸出于所述外套管并与位于该外套管上方的一层所述塔层之底部装配连接,所述外套管所在的塔层与所述第二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之间隔有一层所述塔层,所述第一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与所述内套管所在的塔层之间隔有一层所述塔层,所述第一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与所述第二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之间隔有一层所述塔层,所述中间配风管沿所述内套管至外套管的方向依次包含隔开排列的第一中间配风管和第二中间配风管,所述第一中间配风管向上伸出于所述液体盛装腔所盛装的液体并置于所述第一中间套管与内套管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第二中间配风管向上伸出于所述液体盛装腔所盛装的液体并置于所述第二中间套管与第一中间套管之间的间隙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排配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配风管为多个且共同围绕所述内配风管隔开地排成一圈或多圈,所述外配风管为多个且共同围绕所述内配风管隔开地排成一圈,所述中间配风管位于所述外配风管与所述内配风管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排配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风室内还具有彼此隔开且相互不连通的内进风通道、中间进风通道及外进风通道,所述内进风通道与所述内配风管相连通,所述中间进风通道与所述中间配风管连通,所述外进风通道与所述外配风管连通,所述配风室上还设有外进风接头、中间进风接头及内进风接头,所述外进风接头、中间进风接头及内进风接头各凸出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排配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配风室、位于所述配风室正上方的炉塔及位于所述炉塔与配风室之间的外套管、内套管和中间套管,所述炉塔包含三层及三层以上沿所述炉塔由下至上的方向呈逐渐递减布置的塔层,每层所述塔层的底部中间位置上开设有底部开口,每层所述塔层的侧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外套管与最底层的所述塔层之底部装配连接,以使所述外套管的内部空间与该外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中间套管间隔开地套设于所述外套管中,所述中间套管还向上伸出于所述外套管并与位于该外套管上方的一层所述塔层装配连接,所述内套管隔开地套设于所述中间套管中,所述内套管还向上伸出于所述中间套管并与位于该中间套管上方的一层所述塔层装配连接;所述配风室内具有一液体盛装腔、外配风管、中间配风管及内配风管,所述外套管、中间套管及内套管各向下伸入所述液体盛装腔所盛装的液体内,所述外配风管、中间配风管及内配风管各呈密封配合且固定地穿置于所述液体盛装腔的底腔壁中,所述外配风管还向上伸出于所述液体盛装腔所盛装的液体并置于所述外套管与中间套管之间的间隙中,所述中间配风管还向上伸出于所述液体盛装腔所盛装的液体并置于所述中间套管与内套管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内配风管还向上伸出于所述液体盛装腔所盛装的液体并置于所述内套管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排配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中间套管及内套管各沿所述炉塔的上下方向直线伸展,所述外套管、中间套管及内套管三者的中心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排配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中间套管及内套管中至少一者的上末端设有径向向外凸出的承托环台,所述承托环台与对应的所述塔层之底部彼此层叠且固定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排配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环台位于对应的所述塔层之底部的正上方,所述外套管向上穿入该外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底部开口中,所述中间套管向上穿入该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底部开口中,所述内套管向上穿入该内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底部开口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排配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底部开口尺寸、所述中间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底部开口尺寸及所述内套管所在的塔层之底部开口尺寸沿所述炉塔由下至上的方向呈逐渐递减的布置,所述底部开口为圆形通口,每层所述塔层之外轮廓为圆形,除最顶层外的余下所述塔层之出风孔朝远离所述炉塔的中心线方向向下倾斜伸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高孙泽章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中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