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煤矿巷道底鼓与底板砂岩承压水害联合治理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煤矿巷道底鼓与底板砂岩承压水害联合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9269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矿巷道底鼓与底板砂岩承压水害联合治理方法,涉及煤矿巷道底鼓、煤层底板水害防治领域。该方法包括:在回采前,从与回采工作面邻近的准备工作面的巷道向采空工作面钻孔:沿含水层的顶界面钻上排水孔,以及在上排水孔下方预设第一距离沿含水层钻冷冻孔;在上排水孔内布设上排水管,并通过上排水管对含水层实施疏水;在冷冻孔内布设冷冻管,并在将冷冻管与冷冻装置连接后,对含水层实施冻结。该方法,在准备工作面的巷道形成后便可以开始施工,通过施工上排水孔,可以疏放回采工作面下方含水层内的一部分水量;通过施工冷冻孔,可以在含水层形成坚硬的隔水层,从而解决底板突水和巷道底鼓的问题,还能够降低回采工作面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巷道底鼓、煤层底板水害防治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煤矿巷道底鼓与底板砂岩承压水害联合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1、在软岩地区,当煤层底板承压含水层距离煤层较近时,很容易引起底板突水和巷道底鼓的问题。目前,由软岩引发的巷道底鼓问题,一般采用的措施是加强支护;对底板承压水一般采用疏水降压或底板注浆加固的方法以防止底板突水;而当巷道底鼓与底板水害同时出现时,两者相互作用会加剧两类灾害的发生,一般而言,巷道底鼓为底板水提供了导水通道,引发底板突水,而水会弱化岩体,使其软化,加剧巷道底鼓,造成巷道底板支护更加困难,目前针对此类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巷道底鼓与底板砂岩承压水害联合治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巷道底鼓和底板突水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煤矿巷道底鼓与底板砂岩承压水害联合治理方法,包括:在回采前,从与回采工作面邻近的一侧的准备工作面的巷道向另一侧的采空工作面钻孔:沿含水层的顶界面钻上排水孔,以及在所述上排水孔下方预设第一距离沿所述含水层钻冷冻孔;在所述上排水孔内布设上排水管,并通过所述上排水管对所述含水层实施疏水;在所述冷冻孔内布设冷冻管,并在将所述冷冻管与冷冻装置连接后,对所述含水层实施冻结。

3、进一步地,所述冷冻孔的两端上扬,且靠近所述准备工作面较近的一端在距离所述回采工作面内的第一巷道预设第二距离处开始上扬,靠近所述采空工作面较近的一端在距离所述回采工作面的第二巷道预设第三距离处开始上扬,两端上扬角度均为1~2°。

4、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第二距离为25~35m;所述预设第三距离为15~25m。

5、进一步地,所述联合治理方法还包括:在回采前,从所述准备工作面的巷道向所述采空工作面沿所述含水层钻下排水孔,并使所述下排水孔位于所述冷冻孔下方预设第四距离;在所述下排水孔内布设下排水管,并通过所述下排水管对所述含水层实施疏水。

6、进一步地,沿回采方向,在所述回采工作面当前回采位置前方预设第五距离内,对所述含水层实施冻结。

7、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第一距离为5~10m;和/或,所述预设第四距离为25~35m;和/或,所述预设第五距离为200~300m。

8、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冷冻孔的间距为1.5~2.5m。

9、进一步地,沿回采方向,所述上排水孔和所述下排水孔交错布置。

10、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上排水孔的间距为45~55m,和/或,相邻两个所述下排水孔的间距为45~55m。

11、进一步地,所述上排水管和所述下排水管均为高韧高强打捞套管。

12、进一步地,所述冷冻管为钢管。

13、进一步地,所述联合治理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准备工作面的巷道的巷帮沿巷道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硐室,所述冷冻装置可搬移地设置于其中一部分所述硐室内。

14、进一步地,所述冷冻装置包括冷冻机。

15、进一步地,钻孔时,使用定向钻机进行长距离定向钻孔。

16、进一步地,所述上排水孔和所述下排水孔的孔径均为110~130mm;所述上排水管和所述下排水管的管径均为80~100mm;所述上排水孔和所述下排水孔均全孔下管。

17、进一步地,所述冷冻孔的孔径为140~160mm,所述冷冻管的管径为115~135mm,所述冷冻孔全孔下管。

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煤矿巷道底鼓与底板砂岩承压水害联合治理方法,能够产生以下有益效果:

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煤矿巷道底鼓与底板砂岩承压水害联合治理方法,在准备工作面的巷道形成后便可以开始施工,通过施工上排水孔,可以疏放回采工作面下方含水层内的一部分水量,从而减小含水层对巷道底板的压力,预防底板鼓起与突水;而通过施工冷冻孔,则可以在含水层形成坚硬的隔水层,且隔水层上方的受下方隔水层水体冷冻膨胀挤压的水体可以从上排水孔排出,从而进一步防止承压水上突以及巷道底板鼓起。此外,该方法还能够降低回采工作面的温度。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既能够有效解决底板突水和巷道底鼓的难题,又能够降低回采工作面的温度,从而改善工作环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巷道底鼓与底板砂岩承压水害联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治理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孔(320)的两端上扬,且靠近所述准备工作面较近的一端在距离所述回采工作面(200)内的第一巷道(210)预设第二距离处开始上扬,靠近所述采空工作面较近的一端在距离所述回采工作面(200)的第二巷道(220)预设第三距离处开始上扬,两端上扬角度均为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治理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回采方向,在所述回采工作面(200)当前回采位置前方预设第五距离内,对所述含水层(130)实施冻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第一距离为5~10m;和/或,所述预设第四距离为25~35m;和/或,所述预设第五距离为200~300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冷冻孔(320)的间距为1.5~2.5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回采方向,所述上排水孔(310)和所述下排水孔(330)交错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上排水孔(310)的间距为45~55m,和/或,相邻两个所述下排水孔(330)的间距为45~55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水管和所述下排水管均为高韧高强打捞套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治理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准备工作面的巷道的巷帮沿巷道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硐室,所述冷冻装置可搬移地设置于其中一部分所述硐室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巷道底鼓与底板砂岩承压水害联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治理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孔(320)的两端上扬,且靠近所述准备工作面较近的一端在距离所述回采工作面(200)内的第一巷道(210)预设第二距离处开始上扬,靠近所述采空工作面较近的一端在距离所述回采工作面(200)的第二巷道(220)预设第三距离处开始上扬,两端上扬角度均为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治理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回采方向,在所述回采工作面(200)当前回采位置前方预设第五距离内,对所述含水层(130)实施冻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第一距离为5~10m;和/或,所述预设第四距离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全超蔺晴顾雷雨殷裁云郝娇阳冯来宏王冰山高利晶杨健杨阳李天潇楚子琪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