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8459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属于施工设备领域。装置包括第一H型钢、第二H型钢、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三槽钢和平台;若干第一H型钢间隔平行布设,两侧分别通过若干第二槽钢连接为整体;位于外侧的两根第一H型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槽钢;每根第一H型钢上均固定有竖直间隔设置的2根第二H型钢;每根第二H型钢的外侧均倾斜设置有用于支撑的第三槽钢;第二槽钢的顶面和第三槽钢的外侧面作为预制构件的接触面,覆盖有缓冲垫。本技术可避免预制构件运输时构件与堆放架间碰撞,从而发生构件崩边、缺棱掉角,龟裂甚至断裂现象,避免应构件质量验收不通过,导致构件退场,影响现场施工进度,造成成本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


技术介绍

1、预制构件常规的运输做法是将加工成型的预制构件,采用汽车运输的方式将构件放置堆放架上,运至项目。常见的堆放架在运输过程中产生:(1)构件在吊装时,构件与堆放架碰撞,导致构件崩边、缺棱掉角;(2)构件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预制构件与堆放架碰撞,导致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龟裂甚至断裂现象。导致构件无法使用。

2、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输过程中预制构件与堆放架不易碰撞的堆放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并提供一种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该装置通过将预制构件堆放架进行橡胶垫铺设,可避免预制构件运输时构件与堆放架间碰撞,从而发生构件崩边、缺棱掉角,龟裂甚至断裂现象,影响构件的使用情况。

2、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包括第一h型钢、第二h型钢、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三槽钢和平台;若干所述第一h型钢间隔平行布设,两侧分别通过若干第二槽钢连接为整体,第二槽钢与第一h型钢轴向垂直;位于外侧的两根第一h型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槽钢,第一槽钢位于第一h型钢的外侧且与其轴向垂直,第一槽钢和第一h型钢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每根所述第一h型钢上均固定有竖直间隔设置的2根第二h型钢,所有第二h型钢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与平台底部固定相连;每根所述第二h型钢的外侧均倾斜设置有用于支撑的第三槽钢;所述第三槽钢的顶端与所支撑第二h型钢的顶部固定连接,底部固定于第一h型钢上;所述第二槽钢的顶面和第三槽钢的外侧面作为预制构件的接触面,覆盖有缓冲垫。

4、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垫为橡胶垫,厚度不小于1cm。

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h型钢的总数量为4根,以腹板竖直、翼缘水平的方式布设,其轴向长度为300cm,腰高为125mm、宽度为125mm、腹板厚度为6.5mm、翼缘厚度为9mm;相邻所述第一h型钢的水平间隔为130cm。

6、作为优选,位于外侧的每根所述第一h型钢上分别连接有4根第一槽钢,第一槽钢分别固定于距离第一h型钢端部10cm、120cm、180cm和290cm处;第一槽钢以凹槽朝上的方式布设,其轴向长度为40cm、腰高为100mm、腿宽为48mm,腰厚为5.3mm。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h型钢的每侧分别通过2根第二槽钢连接为整体,2根第二槽钢分别固定于距离所在侧端边10cm和40cm处,第二槽钢固定于第一h型钢上部;第二槽钢以凹槽朝下方式布设,其轴向长度为400cm、腰高为140mm、腿宽为60mm、腰厚为8mm。

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h型钢以腹板平行第一h型钢轴向的方式布设,其轴向长度为230cm,腰高为200mm、宽度为100mm、腹板厚度为8mm、翼缘厚度为12mm;位于同一第一h型钢上的2根第二h型钢分别固定于距离同一端侧120cm和180cm处。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槽钢以凹槽朝内的方式布设,其轴向长度为235cm、腰高为50mm、腿宽为37mm、腰厚为4.5mm;位于同一第一h型钢上的2根第三槽钢分别固定于距离同一端侧70cm和230cm处。

10、作为优选,所述平台为长400cm、宽60cm、厚5cm的钢片。

11、作为优选,所述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的侧面固定有爬梯。

12、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13、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技术的装置通过特殊的结构设置,同时将预制构件与堆放架间进行橡胶垫铺设,可避免预制构件运输时构件与堆放架间碰撞,从而发生构件崩边、缺棱掉角,龟裂甚至断裂现象,避免应构件质量验收不通过,导致构件退场,影响现场施工进度,造成成本的损失。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H型钢(1)、第二H型钢(2)、第一槽钢(4)、第二槽钢(5)、第三槽钢(6)和平台(7);若干所述第一H型钢(1)间隔平行布设,两侧分别通过若干第二槽钢(5)连接为整体,第二槽钢(5)与第一H型钢(1)轴向垂直;位于外侧的两根第一H型钢(1)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槽钢(4),第一槽钢(4)位于第一H型钢(1)的外侧且与其轴向垂直,第一槽钢(4)和第一H型钢(1)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每根所述第一H型钢(1)上均固定有竖直间隔设置的2根第二H型钢(2),所有第二H型钢(2)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与平台(7)底部固定相连;每根所述第二H型钢(2)的外侧均倾斜设置有用于支撑的第三槽钢(6);所述第三槽钢(6)的顶端与所支撑第二H型钢(2)的顶部固定连接,底部固定于第一H型钢(1)上;所述第二槽钢(5)的顶面和第三槽钢(6)的外侧面作为预制构件的接触面,覆盖有缓冲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为橡胶垫,厚度不小于1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H型钢(1)的总数量为4根,以腹板竖直、翼缘水平的方式布设,其轴向长度为300cm,腰高为125mm、宽度为125mm、腹板厚度为6.5mm、翼缘厚度为9mm;相邻所述第一H型钢(1)的水平间隔为1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外侧的每根所述第一H型钢(1)上分别连接有4根第一槽钢(4),第一槽钢(4)分别固定于距离第一H型钢(1)端部10cm、120cm、180cm和290cm处;第一槽钢(4)以凹槽朝上的方式布设,其轴向长度为40cm、腰高为100mm、腿宽为48mm,腰厚为5.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H型钢(1)的每侧分别通过2根第二槽钢(5)连接为整体,2根第二槽钢(5)分别固定于距离所在侧端边10cm和40cm处,第二槽钢(5)固定于第一H型钢(1)上部;第二槽钢(5)以凹槽朝下方式布设,其轴向长度为400cm、腰高为140mm、腿宽为60mm、腰厚为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H型钢(2)以腹板平行第一H型钢(1)轴向的方式布设,其轴向长度为230cm,腰高为200mm、宽度为100mm、腹板厚度为8mm、翼缘厚度为12mm;位于同一第一H型钢(1)上的2根第二H型钢(2)分别固定于距离同一端侧120cm和180cm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钢(6)以凹槽朝内的方式布设,其轴向长度为235cm、腰高为50mm、腿宽为37mm、腰厚为4.5mm;位于同一第一H型钢(1)上的2根第三槽钢(6)分别固定于距离同一端侧70cm和230cm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7)为长400cm、宽60cm、厚5cm的钢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的侧面固定有爬梯(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h型钢(1)、第二h型钢(2)、第一槽钢(4)、第二槽钢(5)、第三槽钢(6)和平台(7);若干所述第一h型钢(1)间隔平行布设,两侧分别通过若干第二槽钢(5)连接为整体,第二槽钢(5)与第一h型钢(1)轴向垂直;位于外侧的两根第一h型钢(1)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槽钢(4),第一槽钢(4)位于第一h型钢(1)的外侧且与其轴向垂直,第一槽钢(4)和第一h型钢(1)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每根所述第一h型钢(1)上均固定有竖直间隔设置的2根第二h型钢(2),所有第二h型钢(2)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与平台(7)底部固定相连;每根所述第二h型钢(2)的外侧均倾斜设置有用于支撑的第三槽钢(6);所述第三槽钢(6)的顶端与所支撑第二h型钢(2)的顶部固定连接,底部固定于第一h型钢(1)上;所述第二槽钢(5)的顶面和第三槽钢(6)的外侧面作为预制构件的接触面,覆盖有缓冲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为橡胶垫,厚度不小于1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h型钢(1)的总数量为4根,以腹板竖直、翼缘水平的方式布设,其轴向长度为300cm,腰高为125mm、宽度为125mm、腹板厚度为6.5mm、翼缘厚度为9mm;相邻所述第一h型钢(1)的水平间隔为1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防碰撞堆放架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外侧的每根所述第一h型钢(1)上分别连接有4根第一槽钢(4),第一槽钢(4)分别固定于距离第一h型钢(1)端部10cm、120cm、180cm和290cm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彪汪清王博文李衡刘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