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板和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8205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7
一种液冷板和冷却系统,属于散热技术领域。冷却系统包括液冷板,其中,液冷板包括基板和盖板。基板的内部设置有液冷腔;液冷腔内设置有多个翅片,以使液冷腔分隔成多条子流道;翅片与基板内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多孔毛细层;盖板盖设于基板,盖板设置有与液冷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利用本申请示例提供的液冷板,能够在不增加液冷板外部尺寸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液冷板的散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散热,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冷板和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芯片运行频率越来越高,发热器件也越来越多。为了维持电子设备正常高效运转,就必须对各个发热元器件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防止烧毁或低效率运行甚至中断运行。

2、为了对发热元器件进行降温,开发出了各式各样的散热器或散热系统。其中,水冷系统的散热能力最强,控温效果最好。但是,水冷板尺寸大、厚度厚、重量大,水冷系统的总体体积和重量相对较大。目前,想要提升水冷系统的散热能力,就得增加水流量及冷板尺寸。但是,冷板的尺寸增加无法满足产品轻便化、便携力强、空间占用率底的要求。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兼具尺寸小和散热能力的冷板。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冷板和冷却系统,以部分或全部地改善相关技术中轻量化和散热能力的问题。

2、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3、在第一方面,本申请的示例提供了一种液冷板,包括基板和盖板。基板的内部设置有液冷腔;液冷腔内设置有多个翅片,以使液冷腔分隔成多条子流道;翅片与基板内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多孔毛细层;盖板盖设于基板,盖板设置有与液冷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液冷板的基板内设置液冷腔,且液冷腔内设置有多个翅片,多个翅片可以将液冷腔分隔成多条子流道。在液冷腔内形成多条子流道,可以提高液冷腔内冷却液与液冷板的接触面积,提高液冷板的冷却性能。并且,在翅片与基板内壁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多孔毛细层,多孔毛细层能够进一步增加基板与冷却液的热交换面积,使冷却液在流经基板内部的液冷腔的过程中能够吸收到更多的热量,能有效降低液冷板的热阻,使发热元件整体温度更低,散热效能更高。

5、利用本申请示例提供的液冷板,能够在不增加液冷板外部尺寸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液冷板的散热能力。

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义沿进液口至出液口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沿第一方向,液冷腔内布置多个翅片,沿第二方向,液冷腔内布置多个翅片,使多条子流道相互贯通。

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液冷腔内,沿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均布置有多个翅片,可以使液冷腔内的多条子流道相互连通,可以增加冷却液与液冷板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能。

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翅片为u型,u型翅片的两端u型口固定于基板,u型翅片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u型翅片交错设置,且一个u型翅片的侧板与另一个u型翅片的连接板的中部对接。

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u型翅片的u型口固定于基板,u性翅片沿第一方向延伸,可以使冷却液穿过u型翅片内的通道流向出液口。并且,相邻两个u型翅片交错设置,且一个u型翅片的侧板与另一个u型翅片的连接板的中部对接,可以使得从一个u型翅片内流出的冷却液能够分别流向后端的u型翅片内和该u型翅片外,增加子流道的连通性,可以增加冷却液与液冷板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能。

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u型翅片间隔布置。

1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u型翅片间隔布置,可以使得冷却液能够从u型翅片内或者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u型翅片间的间隙流向出液口,并且u型翅片内的流道与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u型翅片间的间隙流道相互连通,可以在不进一步增加翅片数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换热面积,提高散热效能。

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u型翅片的连接板与盖板焊接,u型翅片的两端u型口与基板焊接,u型口与基板之间的焊接处设置有多孔毛细层。

1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每个u型翅片的连接板均焊接于盖板,能够增加液冷板内翅片的强度,提高液冷板的承压能力,能够更加稳定长效的承载电子元件并进行散热。将每个u型翅片的u型口焊接于基板的内壁,在u型口与基板之间的焊接处设置多孔毛细层,不但能够提高翅片的牢固性,还能降低翅片与基板之间的热阻,可以提高液冷板的散热效率。

1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板内还设置有多条进液导流道,多条进液导流道的进液端均与进液口连通,多条进液导流道的出液端均与液冷腔的多条子流道均连通。

1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基板内设置多条进液导流道,可以将冷却液更加均匀的从不同的进液导流道导流至液冷腔的不同位置处的子流道,提高液冷板的散热均匀性。

1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板内还设置有多条出液导流道,多条出液导流道的进液端均与液冷腔的多条子流道均连通,多条出液导流道的出液端均与出液口连通。

1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基板内设置多条出液导流道,可以更加快速且顺畅的将液冷腔内不同位置处的子流道内的热交换以后的冷却液排出液冷腔,以便于新的冷却液流进液冷腔进行热交换,提高散热效率。

1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条进液导流道中,靠近进液口的进液导流道的宽度,小于远离进液口的进液导流道的宽度;和/或,多条出液导流道中,靠近出液口的出液导流道的宽度,小于远离出液口的出液导流道的宽度。

1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多条进液导流道中靠近进液口的进液导流道的宽度小于远离进液口的进液导流道的宽度,多条出液导流道中靠近出液口的出液导流道的宽度小于远离出液口的出液导流道的宽度,可以使得液冷腔内不同位置出的冷却液流量更加均匀,提高液冷板的散热均匀性。

2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进液口安装有第一接头,出液口安装有第二接头。

2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进液口处安装第一接头,在出液口处安装第二接头,以便于将液冷板与冷却液输送系统连接。

22、在第二方面,本申请的示例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液冷板。

2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冷却系统中,设置本申请第一方面示例提供的液冷板,可以在不增加冷却系统的外部尺寸的前提下,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定义沿所述进液口至所述出液口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液冷腔内布置多个所述翅片,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液冷腔内布置多个所述翅片,使所述子流道相互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翅片为U型,U型翅片的两端U型口固定于所述基板,所述U型翅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U型翅片交错设置,且一个所述U型翅片的侧板与另一个所述U型翅片的连接板的中部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U型翅片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翅片的连接板与所述盖板焊接,所述U型翅片的两端U型口与所述基板焊接,所述U型口与所述基板之间的焊接处设置有所述多孔毛细层。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内还设置有多条进液导流道,所述多条进液导流道的进液端均与所述进液口连通,多条进液导流道的出液端均与所述液冷腔的所述多条子流道均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内还设置有多条出液导流道,多条所述出液导流道的进液端均与所述液冷腔的所述多条子流道均连通,多条所述出液导流道的出液端均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进液导流道中,靠近所述进液口的所述进液导流道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进液口的所述进液导流道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安装有第一接头,所述出液口安装有第二接头。

10.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定义沿所述进液口至所述出液口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液冷腔内布置多个所述翅片,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液冷腔内布置多个所述翅片,使所述子流道相互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翅片为u型,u型翅片的两端u型口固定于所述基板,所述u型翅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u型翅片交错设置,且一个所述u型翅片的侧板与另一个所述u型翅片的连接板的中部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u型翅片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翅片的连接板与所述盖板焊接,所述u型翅片的两端u型口与所述基板焊接,所述u型口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志林周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鸿富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