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海-气界面微塑料气溶胶化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724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气界面微塑料气溶胶化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第一箱体为封闭箱体,第一箱体的顶盖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一箱体的顶部水平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上设置有水平狭缝,溢流管的进口通过泵与海水连接;进气口与洁净空气源连接,出气口与低压级联撞击器连接;第一箱体的设定高度处设置有第一箱体溢流口,第一箱体溢流口依次与多级预过滤器、聚碳酸酯膜‑玻璃砂芯过滤器连接。破浪产生的气溶胶颗粒被收集到大气颗粒物分级式采样器中。通过荧光显微镜的不同光激发通道对海水和空气中的微塑料颗粒进行鉴别和计数。最后通过微塑料的气溶胶化公式量化微塑料在海‑气界面的气溶胶化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海-气界面微塑料气溶胶化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1、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2、每年约有100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它们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破碎作用下降解为微米级或纳米级的塑料颗粒。虽然海洋被认为是微塑料的汇,但是已有研究发现遥远海域的大气颗粒物中也存在微塑料颗粒。这些微塑料颗粒不排除是大气长距离传输的结果,但是海洋表层的微塑料颗粒也可以通过破浪过程释放到大气中。由于微塑料比表面积大,喷出海面时可能会带有海水中的有机物质、病毒和细菌等,之后还会在大气中积极参与大气化学过程。如何量化微塑料在海-气界面的气溶胶化程度是进一步精确估算海洋微塑料排放通量的关键步骤。

3、直接采集海洋上空的气溶胶样品以分析其中的微塑料颗粒的过程可能受到很多偶发环境因素的干扰,而且存在采样时间长和微塑料来源复杂(包括原位破浪产生和长距离大气输送)等问题。这对深入探究微塑料颗粒的海-气转移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创造一个人工受控的环境是必要的。目前对人工模拟破浪过程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气界面微塑料气溶胶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箱体为封闭箱体,第一箱体的顶盖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一箱体的顶部水平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上设置有水平狭缝,溢流管的进口通过泵与海水连接;进气口与洁净空气源连接,出气口与低压级联撞击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气界面微塑料气溶胶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和外管,内管沿轴向设置有若干布液孔,所述水平狭缝设置于外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气界面微塑料气溶胶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箱体溢流口与第一箱体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水平狭缝与第一箱体溢流口的距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气界面微塑料气溶胶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箱体为封闭箱体,第一箱体的顶盖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一箱体的顶部水平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上设置有水平狭缝,溢流管的进口通过泵与海水连接;进气口与洁净空气源连接,出气口与低压级联撞击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气界面微塑料气溶胶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和外管,内管沿轴向设置有若干布液孔,所述水平狭缝设置于外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气界面微塑料气溶胶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箱体溢流口与第一箱体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水平狭缝与第一箱体溢流口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气界面微塑料气溶胶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箱体,第一箱体溢流口通过弯折管与第二箱体连通,第二箱体上设置有第二箱体溢流口,且第二箱体溢流口的高度低于第一箱体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林胡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