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面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7213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1
本申请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菌面料结构,包括面料基层。该抗菌面料结构,通过面料基层采用天然蚕丝和棉纤维混纺交错而成,蚕丝能促进皮肤细胞活力,防止血管硬化,长期使用有保健效果,且天然蚕丝与棉纤维混纺交错,使得抗菌面料的柔软性更强,抗褶皱效果更好;通过设置耐磨层,其厚度为一毫米至一点五毫米,其材质为涤纶纤维材质,提高面料整体的弹性性能,同时提高面料的耐磨性;通过设置抗菌层,采用经纱和纬纱线,且填充有纳米抗菌颗粒,使得提高面料整体的抗菌除臭效果;通过设置竹炭纤维层,使得抗菌面料在穿戴时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等特点,且吸汗排汗纤维的组成,提高了面料的透气吸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纺织面料,具体为一种抗菌面料结构


技术介绍

1、纺织面料又称针织面料,按织造方法分,有纬编针织面料和经编针织面料两类,纬编针织面料常以低弹涤纶丝或异型涤纶丝、锦纶丝、棉纱、毛纱等为原料,采用平针组织,变化平针组织,罗纹平针组织,双罗纹平针组织、提花组织,毛圈组织等,在各种纬编机上编织而成。

2、根据中国专利cn105644045a一种防水防火抗菌结构合理面料在外侧设置防火层,所述防火层采用cvc 阻燃面料,具有良好的防火阻燃性能,可以防止火焰烧着衣服,给人体提供较好的防火效果,且防水效果好,保证衣物的保暖效果;同时基层由经纱和纬纱相互连接制成,所述经纱和纬纱采用纳米银纤维纺织而成,纳米银纤维可以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抗菌效果较好。

3、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上述该结构中仅靠面料内部的基层来实现抗菌的效果,使得面料本身所具备的抗菌效果不便于达到穿戴时,汗水快速散发的目的,导致汗水遮蔽在面料中,进而影响了面料抗菌除臭的性能,故而提出一种抗菌面料结构来解决上述中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抗菌面料结构,具备设置抗菌层使得面料抗菌除臭效果好,面料保暖且舒适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抗菌面料中,面料与身体接触时,面料本身所具备的吸湿除汗效果不佳,进而影响面料抗菌除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抗菌除臭效率好,面料保暖且舒适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面料结构,包括面料基层,所述面料基层的顶部粘接耐磨层,所述面料基层的底部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顶部与底部均喷涂银离子纳米抗菌颗粒,所述纳米抗菌颗粒的材质为纳米银,所述抗菌层的底部粘接有竹炭纤维层,所述竹炭纤维层的底部设置有毛绒层,所述毛绒层的材质羊毛纤维,且中间位置嵌有短羽毛绒,所述竹炭纤维层与毛绒层的内部开设有贯穿至抗菌层的若干个透气孔。

3、本申请通过面料基层采用天然蚕丝和棉纤维混纺交错而成,蚕丝能促进皮肤细胞活力,防止血管硬化,长期使用有保健效果,且天然蚕丝与棉纤维混纺交错,使得抗菌面料的柔软性更强,抗褶皱效果更好;通过设置耐磨层,提高面料整体的弹性性能,同时提高面料的耐磨性;通过设置抗菌层,采用经纱和纬纱线,且填充有纳米抗菌颗粒,使得提高面料整体的抗菌除臭效果;通过设置竹炭纤维层,使得抗菌面料在穿戴时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等特点,且吸汗排汗纤维的组成,提高了面料的透气吸湿的效果;通过在毛绒层与竹炭纤维层内部开设若干个透气孔,使得抗菌面料在穿戴后,身体表面的汗水汗味可以第一时间被吸收并被散发,提高抗菌面料的用户体验更佳。

4、进一步,所述面料基层的厚度为两毫米,其材质为采用天然蚕丝和棉纤维混纺交错编织而成。

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面料基层的材质设置为天然蚕丝和棉纤维混纺交错编织而成,蚕丝能促进皮肤细胞活力,防止血管硬化,长期使用有保健效果,且天然蚕丝与棉纤维混纺交错,使得抗菌面料的柔软性更强,抗褶皱效果更好。

6、进一步,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一毫米至一点五毫米,其材质为涤纶纤维材质。

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其厚度为一毫米至一点五毫米,其材质为涤纶纤维材质,提高面料整体的弹性性能,同时提高面料的耐磨性。

8、进一步,所述抗菌层的包括有经纱线和纬纱线,所述经纱线的直径为六十微米,经密度每厘米五十五根,其材质为蛋白质纤维。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抗菌层设置经纱与纬纱线,且经纱线为蛋白质纤维,可以有效阻隔细菌的产生,提高面料的透气性。

10、进一步,所述纬纱线的直径为八微米,经密度每厘米五十五根,其材质为腈纶纤维,经纱线与纬纱线采用一百目数编织。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纬纱线的材料设置为腈纶纤维目的于抗菌面料周围更加结实,配合经纱线编织而成,使得出汗产生的真菌可以被有效阻隔掉,进一步提升抑菌杀菌的效果。

12、进一步,所述竹炭纤维层的厚度为两毫米。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竹炭纤维层,使得抗菌面料在穿戴时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等特点,且吸汗排汗纤维的组成,提高了面料的透气吸湿的效果,身体散发的汗味汗水第一时间被吸收掉。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抗菌面料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抗菌面料结构,通过面料基层采用天然蚕丝和棉纤维混纺交错而成,且天然蚕丝与棉纤维混纺交错,使得抗菌面料的柔软性更强,抗褶皱效果更好;通过设置耐磨层,其厚度为一毫米至一点五毫米,其材质为涤纶纤维材质,提高面料整体的弹性性能,同时提高面料的耐磨性;通过设置抗菌层,采用经纱和纬纱线,且填充有纳米抗菌颗粒,使得提高面料整体的抗菌除臭效果;通过设置竹炭纤维层,使得抗菌面料在穿戴时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等特点,且吸汗排汗纤维的组成,提高了面料的透气吸湿的效果;通过设置毛绒层,使得抗菌面料在与身体贴合时具备保暖,弹性吸附的效果。

16、2、该抗菌面料结构,通过设置纳米抗菌颗粒且材质为纳米银,使得抗菌面料在除菌的时候还具备有除臭的效果,再一次保证了该面料的抗菌性能。通过在毛绒层与竹炭纤维层内部开设若干个透气孔,使得抗菌面料在穿戴后,身体表面的汗水汗味可以第一时间被吸收并被散发,提高抗菌面料的用户体验更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面料结构,包括面料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基层(1)的顶部粘接耐磨层(2),所述面料基层(1)的底部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顶部与底部均喷涂银离子纳米抗菌颗粒(5),所述纳米抗菌颗粒的材质为纳米银,所述抗菌层的底部粘接有竹炭纤维层(6),所述竹炭纤维层(6)的底部设置有毛绒层(7),所述毛绒层(7)的材质羊毛纤维,且中间位置嵌有短羽毛绒,所述竹炭纤维层(6)与毛绒层(7)的内部开设有贯穿至面料基层(1)和耐磨层(2)的若干个透气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基层(1)的厚度为两毫米,其材质为采用天然蚕丝和棉纤维混纺交错编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2)的厚度为一毫米至一点五毫米,其材质为涤纶纤维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的包括有经纱线(3)和纬纱线(4),所述经纱线的直径为六十微米,经密度每厘米五十五根,其材质为蛋白质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线(4)的直径为八微米,经密度每厘米五十五根,其材质为腈纶纤维,经纱线(3)与纬纱线(4)采用一百目数编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纤维层(6)的厚度为两毫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面料结构,包括面料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基层(1)的顶部粘接耐磨层(2),所述面料基层(1)的底部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顶部与底部均喷涂银离子纳米抗菌颗粒(5),所述纳米抗菌颗粒的材质为纳米银,所述抗菌层的底部粘接有竹炭纤维层(6),所述竹炭纤维层(6)的底部设置有毛绒层(7),所述毛绒层(7)的材质羊毛纤维,且中间位置嵌有短羽毛绒,所述竹炭纤维层(6)与毛绒层(7)的内部开设有贯穿至面料基层(1)和耐磨层(2)的若干个透气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基层(1)的厚度为两毫米,其材质为采用天然蚕丝和棉纤维混纺交错编织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素霞
申请(专利权)人:富德士服装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