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影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5878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3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影设备。投影设备包括光源模块、成像模块及散热模块,光源模块的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腔与成像模块的壳体组件的第二容纳腔连通,第一容纳腔内设有光源,第二容纳腔内设有图像显示元件和第一风扇,图像显示元件两侧设有第一预设通道和第二预设通道,第二容纳腔形成有第一气流循环通道和第二气流循环通道,第一气流循环通道包括从第一风扇的出风口到第一预设通道到第一风扇的进风口,第二气流循环通道包括从第一风扇的出风口到第二预设通道到第一风扇的进风口,散热模块用于吸收第一气流循环通道和/或第二气流循环通道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壳体组件外进行散热。本公开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投影设备的散热能力和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投影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投影设备。


技术介绍

1、投影设备可以将图像或视频投射到幕布上的设备,投影设备一般包括光源和图像显示元件等部分。光源和图像显示元件会把一部分光能转换为热能,投影设备在长时间使用时,内部会聚集大量热量。相关技术中,投影设备还存在散热效率低,导致投影设备的亮度无法提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影设备,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2、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影设备,包括:

3、光源模块,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光源;

4、成像模块,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内形成有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图像显示元件,图像显示元件的远离光源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预设通道,图像显示元件的靠近光源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预设通道,第二容纳腔内还设置有第一风扇,第二容纳腔形成有第一气流循环通道和第二气流循环通道,第一气流循环通道包括从第一风扇的出风口到第一预设通道的进风口、第一预设通道以及从第一预设通道的出风口到第一风扇的进风口;第二气流循环通道包括从第一风扇的出风口到第二预设通道的进风口、第二预设通道以及从第二预设通道的出风口到第一风扇的进风口;

5、散热模块,包括与第二容纳腔内侧接触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第二容纳腔外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第一气流循环通道上和/或第二气流循环通道上,第一部分用于吸收第一气流循环通道和/或第二气流循环通道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第二部分进行散热。

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像显示元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菲涅尔透镜和第二菲涅尔透镜,第一菲涅尔透镜和图像显示元件之间形成第一预设通道,第二菲涅尔透镜和图像显示元件之间形成第二预设通道;

7、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和盖体,盖体盖设在主壳体的顶壁上,主壳体内形成第一子容纳腔,图像显示元件位于第一子容纳腔内,顶壁内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气流循环通道还包括从第一预设通道的出风口通过第一通道到第一风扇的进风口;

8、盖体和顶壁之间形成第二子容纳腔,顶壁开设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第二气流循环通道还包括从第二预设通道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通风口到第二子容纳腔、从第二子容纳腔通过第一通风口到第一风扇的进风口。

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菲涅尔透镜和图像显示元件之间设置有隔热透明体,第二预设通道包括位于图像显示元件与隔热透明体之间的第一子预设通道和位于隔热透明体与第二菲涅尔透镜之间的第二子预设通道;

10、第一通风口包括第一子通风口和第二子通风口,投影设备包括两个第一风扇,第一子通风口与第一个第一风扇的进风口相对,第二气流循环通道还包括从第一子预设通道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通风口到第二子容纳腔、从第二子容纳腔通过第一子通风口到第一个第一风扇的进风口;

11、第二子通风口与第二个第一风扇的进风口相对,第二气流循环通道还包括从第二子预设通道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通风口到第二子容纳腔、从第二子容纳腔通过第二子通风口到第二个第一风扇的进风口。

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调节装置和/或第二调节装置,第一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第一子通风口的通风量,第二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第二子通风口的通风量。

1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散热模块包括第一散热模组,第一散热模组包括第一子部分和第二子部分,第一子部分位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一子部分位于第一风扇的出风口与第一预设通道的进风口之间,第一子部分还位于第一风扇的出风口与第二预设通道的进风口之间,第二子部分位于第二容纳腔外。

1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和盖体,盖体盖设在主壳体的顶壁上,主壳体内形成第一子容纳腔,盖体和顶壁之间形成第二子容纳腔,顶壁开设有第二通风口,第二预设通道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通风口与第二子容纳腔连通,盖体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散热部,散热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盖体外表面上的散热片,散热部靠近第二通风口,散热模块包括盖体和散热部。

1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的朝向盖体的一侧设置有靠近散热部的第二散热鳍片。

1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和盖体,盖体盖设在主壳体的顶壁上,主壳体内形成第一子容纳腔,盖体和顶壁之间形成第二子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包括第一子容纳腔和第二子容纳腔;

17、第一子容纳腔包括用于容纳第一风扇的风扇安装腔以及位于风扇安装腔之外的气体流动腔,主壳体包括用于形成气体流动腔的第一侧壁,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倾斜部和自第一倾斜部向外凸出的第一凸出部,第一侧壁还包括第二倾斜部和自第二倾斜部向外凸出的第二凸出部,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相对设置,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流经第一气流通道的气体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鳍片,散热模块包括第一散热鳍片。

1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投影设备包括两个第一风扇,顶壁开设有第一通风口,第一通风口包括第一子通风口和第二子通风口,第一子通风口和第一个第一风扇的进风口分别位于第一气流通道的相对两端,第二子通风口与第二个第一风扇的进风口相对。

1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三散热鳍片和第四散热鳍片,第三散热鳍片和第四散热鳍片分别位于光源模块的相对两侧,光源模块的远离成像模块的一端表面安装有导热体,第三散热鳍片和第四散热鳍片分别与导热体连接。

2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投影设备还包括镜头模块,镜头模块与成像模块连接,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和盖体,盖体盖设在主壳体的顶壁上,主壳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上凸出设置有第一散热鳍片;

21、镜头模块位于主壳体的远离第一散热鳍片的一个侧壁上,第三散热鳍片与镜头模块位于光源模块的同一侧;

22、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二风扇,第二风扇的出风口朝向第三散热鳍片,第二风扇的进风口朝向成像模块,由第一散热鳍片散发的部分热量沿第一散热鳍片的两侧、盖体的外表面朝向第二风扇的进风口流动。

2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由第一散热鳍片散发的部分热量沿第一侧壁、主壳体的侧向表面、第一壳体的部分表面朝向第二风扇的进风口流动。

2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散热模块包括第一散热模组,第一散热模组包括第一子部分和第二子部分,第一子部分位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二子部分位于第二容纳腔外,第二子部分与第二风扇位于成像模块的同一侧,第二子部分散发的热量朝向第二风扇的进风口流动。

2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投影设备还包括镜头模块,镜头模块与成像模块连接,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和盖体,盖体盖设在主壳体的顶壁上,主壳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上凸出设置有第一散热鳍片;

26、镜头模块位于主壳体的远离第一散热鳍片的一个侧壁上,第四散热鳍片与第一散热鳍片位于光源模块的同一侧;

27、投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元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菲涅尔透镜和第二菲涅尔透镜,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和所述图像显示元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预设通道,所述第二菲涅尔透镜和所述图像显示元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预设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菲涅尔透镜和所述图像显示元件之间设置有隔热透明体,所述第二预设通道包括位于所述图像显示元件与所述隔热透明体之间的第一子预设通道和位于所述隔热透明体与所述第二菲涅尔透镜之间的第二子预设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调节装置和/或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子通风口的通风量,所述第二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子通风口的通风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第一散热模组,所述第一散热模组包括第一子部分和第二子部分,所述第一子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子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预设通道的进风口之间,所述第一子部分还位于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预设通道的进风口之间,所述第二子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和盖体,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主壳体的顶壁上,所述主壳体内形成第一子容纳腔,所述盖体和所述顶壁之间形成第二子容纳腔,所述顶壁开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预设通道的出风口通过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二子容纳腔连通,所述盖体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盖体外表面上的散热片,所述散热部靠近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所述盖体和所述散热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朝向所述盖体的一侧设置有靠近所述散热部的第二散热鳍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和盖体,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主壳体的顶壁上,所述主壳体内形成第一子容纳腔,所述盖体和所述顶壁之间形成第二子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包括所述第一子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子容纳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设备包括两个所述第一风扇,所述顶壁开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包括第一子通风口和第二子通风口,所述第一子通风口和第一个所述第一风扇的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子通风口与第二个所述第一风扇的进风口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三散热鳍片和第四散热鳍片,所述第三散热鳍片和所述第四散热鳍片分别位于所述光源模块的相对两侧,所述光源模块的远离所述成像模块的一端表面安装有导热体,所述第三散热鳍片和所述第四散热鳍片分别与所述导热体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设备还包括镜头模块,所述镜头模块与所述成像模块连接,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和盖体,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主壳体的顶壁上,所述主壳体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凸出设置有第一散热鳍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散热鳍片散发的部分热量沿所述第一侧壁、所述主壳体的侧向表面、所述第一壳体的部分表面朝向所述第二风扇的进风口流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第一散热模组,所述第一散热模组包括第一子部分和第二子部分,所述第一子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子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外,所述第二子部分与所述第二风扇位于所述成像模块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子部分散发的热量朝向所述第二风扇的进风口流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设备还包括镜头模块,所述镜头模块与所述成像模块连接,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和盖体,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主壳体的顶壁上,所述主壳体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凸出设置有第一散热鳍片;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呈由所述光源朝向所述成像模块方向逐渐增大的锥形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元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菲涅尔透镜和第二菲涅尔透镜,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和所述图像显示元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预设通道,所述第二菲涅尔透镜和所述图像显示元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预设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菲涅尔透镜和所述图像显示元件之间设置有隔热透明体,所述第二预设通道包括位于所述图像显示元件与所述隔热透明体之间的第一子预设通道和位于所述隔热透明体与所述第二菲涅尔透镜之间的第二子预设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调节装置和/或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子通风口的通风量,所述第二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子通风口的通风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第一散热模组,所述第一散热模组包括第一子部分和第二子部分,所述第一子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子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预设通道的进风口之间,所述第一子部分还位于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预设通道的进风口之间,所述第二子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和盖体,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主壳体的顶壁上,所述主壳体内形成第一子容纳腔,所述盖体和所述顶壁之间形成第二子容纳腔,所述顶壁开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预设通道的出风口通过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二子容纳腔连通,所述盖体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盖体外表面上的散热片,所述散热部靠近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所述盖体和所述散热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朝向所述盖体的一侧设置有靠近所述散热部的第二散热鳍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和盖体,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主壳体的顶壁上,所述主壳体内形成第一子容纳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昱王宇杰王光泉张伟李熙董大林谭祺瑞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