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5474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0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救援装置,所述电梯包括轿厢、对重结构以及对重导轨,其中,所述电梯救援装置包括:举升机构和顶升机构,举升机构设置有在竖直方向上能够上下移动的举升支座;顶升机构的下端部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举升机构的举升支座,以能够随着所述举升支座的移动而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顶升机构的上端部与电梯的对重结构的底梁接触,使得电梯的对重结构能够通过顶升机构的向上移动而向上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无机房轿厢冲顶的情况下,当轿厢顶存在被困人员,并且电梯控制箱的紧急电动按钮失效时,可以进行救援的电梯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在无机房轿厢冲顶的情况下,当轿厢顶存在被困人员,并且电梯控制箱的紧急电动按钮失效时,往往需要通过破坏墙壁的形式将手拉葫芦、夹绳器等工具递送到轿厢顶,轿厢顶被困人员利用拿到的工具提升对重结构,从而实现轿厢高度下降,当轿厢高度下降到合适位置时,轿厢顶被困人员即可获救。但是,这样的救援方法存在诸多缺点,例如:破坏性大、安全隐患大、操作费时费力、操作不便等。

2、因此,需要一种电梯救援装置,以解决现有电梯救援方法的缺陷与不足。

3、公开于本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救援装置,其在无机房轿厢冲顶的情况下,当轿厢顶存在被困人员,并且电梯控制箱的紧急电动按钮失效时,能够解决救援工作困难的问题。

2、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救援装置,所述电梯包括轿厢、对重结构以及对重导轨,其中,所述电梯救援装置包括:举升机构和顶升机构,举升机构设置有在竖直方向上能够上下移动的举升支座;顶升机构的下端部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举升机构的举升支座,以能够随着所述举升支座的移动而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顶升机构的上端部与电梯的对重结构的底梁接触,使得电梯的对重结构能够通过顶升机构的向上移动而向上移动。

3、前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中,所述顶升机构可以包括:底座、第一管件、第二管件以及支承件,底座位于顶升机构的下端部,并且能够拆卸地安装到所述举升支座;第一管件在竖直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管件的第一端安装到所述底座;第二管件在竖直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管件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管件的第二端;支承件位于顶升机构的上端部且连接到所述第二管件的第二端,所述支承件配置为与电梯的对重结构的底梁接触。

4、前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中,所述底座可以包括:基板、下安装板以及一对上安装板,下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下表面,所述下安装板设置有彼此面对的第一调节长圆形孔,第一紧固构件穿过所述第一调节长圆形孔和所述举升支座,以将底座安装到举升支座;一对上安装板彼此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管件的第一端设置在一对上安装板之间,一对上安装板设置有彼此面对的第二调节长圆形孔,第二紧固构件穿过所述第二调节长圆形孔和所述第一管件的第一端,以将第一管件安装到底座。

5、前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中,所述顶升机构可以进一步包括:引导组件、连接件以及加强件,引导组件设置在第一管件或第二管件与对重导轨之间,所述引导组件配置为引导顶升机构的运动;连接件配置为将第一管件的第二端与第二管件的第一端连接;加强件配置为提高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的支承强度。

6、前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中,所述引导组件可以设置在第二管件和对重导轨之间,并包括: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第一引导件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二管件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引导件的第二端设置有引导凹槽,所述第一引导件的引导凹槽夹持所述对重导轨中的第一侧导轨;第二引导件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二管件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引导件的第二端设置有引导凹槽,所述第二引导件的引导凹槽夹持所述对重导轨中的第二侧导轨,所述第一侧导轨与所述第二侧导轨彼此面对。

7、前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引导件和所述第二引导件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第一元件、第二元件以及调节构件,第一元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凸缘,所述连接凸缘连接到所述第二管件,并且所述第一元件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调节安装孔;第二元件的远离第一元件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引导凹槽,所述第二元件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长圆形孔;调节构件穿过所述第二元件的长圆形孔与所述第一元件的调节安装孔,以将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彼此连接。

8、前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中,所述连接件可以包括:连接板件和多个第三紧固构件,连接板件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第一管件的第二端与第二管件的第一端的外周面;多个第三紧固构件中的一部分穿过所述连接板件和第一管件的第二端,并且多个第三紧固构件中的剩余部分穿过所述连接板件和第二管件的第一端,从而将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彼此连接。

9、前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中,所述加强件可以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第一加强板在竖直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管件弯曲的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安装到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弯曲部的靠近第一管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接合凸缘,所述第一接合凸缘连接到第一管件;第二加强板在竖直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第一端设置有朝向第一管件弯曲的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第二端设置有朝向第二管件弯曲的第四弯曲部,所述第三弯曲部连接到所述第二弯曲部,所述第四弯曲部的靠近第二管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接合凸缘,所述第二接合凸缘连接到第二管件。

10、前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中,所述顶升机构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加强板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第一弯曲部通过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组件安装到底座。

11、前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组件可以包括:u形支架和压板,u形支架的下端部设置为抵靠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第一弯曲部;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长圆形孔中,所述u形支架的上端部设置为抵靠所述压板。

12、前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中,所述支承件可以包括:平坦部、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以及限位螺栓,其中,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从所述平坦部的相对两侧朝向远离第二管件的方向突出,限位螺栓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曲部。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技术可以适用于在无机房轿厢冲顶的情况下,当轿厢顶存在被困人员,并且电梯控制箱的紧急电动按钮失效时用于救援工作。

15、(2)通过本技术的电梯救援装置,可以根据救援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规格的举升机构和顶升机构,因此可以满足各种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16、(3)通过本技术的电梯救援装置,无需对墙壁进行破坏,因此可以降低救援成本。

17、(4)通过本技术的电梯救援装置,可以确保对重结构在提升过程中的稳定性,因此可以降低救援工作的安全隐患。

18、(5)本技术的电梯救援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提升行程大等优点,并且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对重结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救援装置,所述电梯包括轿厢、对重结构以及对重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救援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进一步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组件设置在第二管件和对重导轨之间,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件和所述第二引导件中的每一个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一加强板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第一弯曲部通过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组件安装到底座,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组件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救援装置,所述电梯包括轿厢、对重结构以及对重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救援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进一步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组件设置在第二管件和对重导轨之间,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救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宇张勇侯东超
申请(专利权)人:蒂升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