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结构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5464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29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盖板结构及电池,涉及电池配件技术领域,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电池盖板结构,减少制造工序,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提供的盖板结构,包括盖板主体及防爆阀;盖板主体上形成有注液孔,盖板主体上对应注液孔的一端的边缘形成有第一承载部;盖板主体上对应第一承载部远离注液孔的一端的边缘形成有第二承载部,防爆阀设置于第二承载部上,且防爆阀覆盖注液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盖板结构及电池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新能源电池的应用逐步渗透至各行各业中,使得现阶段不仅对锂电池的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为了能够提高新能源电池的普及度,对锂离子电池的性价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注液孔和防爆阀都是分开设计的,此种方式虽然能够实现对应的功能,但分体式设计在制造时需要分别进行制造,从而导致制造工序复杂,进而使制造成本增加。

3、因此,急需提供一种盖板结构及电池,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板结构及电池,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电池盖板结构,减少制造工序,降低制造成本。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盖板结构,包括盖板主体及防爆阀;所述盖板主体上形成有注液孔,所述盖板主体上对应所述注液孔的一端的边缘形成有第一承载部;所述盖板主体上对应所述第一承载部远离所述注液孔的一端的边缘形成有第二承载部,所述防爆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部上,且所述防爆阀覆盖所述注液孔。

3、其中,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注液孔构成阶梯式结构,所述第一承载部形成有第一承载空间,所述第一承载空间与所述注液孔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承载空间与所述注液孔同心设置。

4、具体地,所述第二承载部与所述第一承载部构成阶梯式结构,所述第二承载部形成有第二承载空间,所述第二承载空间与所述第一承载空间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承载空间与所述第一承载空间同心设置。

5、其中,所述第二承载部包括承载段和导向段,所述防爆阀的端面与所述承载段相贴合,所述导向段呈倾斜设置,所述防爆阀的侧壁面呈倾斜设置,且所述防爆阀的侧壁面与所述导向段相适配,并与所述导向段相贴合。

6、具体地,所述第二承载空间的深度大于所述防爆阀的厚度。

7、其中,本技术提供的盖板结构,还包括保护片,所述盖板主体对应所述第二承载部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一端的边缘形成有第三承载部,所述保护片设置于所述第三承载部上,且覆盖所述防爆阀。

8、具体地,所述第三承载部与所述第二承载部构成阶梯式结构,所述第三承载部形成有第三承载空间,所述第三承载空间与所述第二承载空间相连通,且所述第三承载空间与所述第二承载空间同心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承载空间的深度与所述保护片的厚度一致,以使所述保护片背离所述防爆阀的一侧与所述盖板主体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10、更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主体形成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承载空间相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相导通。

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盖板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12、本技术提供的盖板结构,包括盖板主体及防爆阀;盖板主体上形成有注液孔,盖板主体上对应注液孔的一端的边缘形成有第一承载部;盖板主体上对应第一承载部远离注液孔的一端的边缘形成有第二承载部,防爆阀设置于第二承载部上,且防爆阀覆盖注液孔。

13、由此分析可知,通过在盖板主体上形成的注液孔能够实现电池的注液操作,而由于在实际注液过程中需要利用密封件将注液针与注液孔之间进行密封处理,因此,本申请通过在盖板主体上对应注液孔的一端的边缘形成第一承载部,能够对密封件进行承载,从而实现密封件对注液针和注液孔之间衔接部位进行密封,避免注液过程中电解液飞溅至盖板主体的其他部位或壳体上。

14、通过在盖板主体上对应第一承载部远离注液孔的一端的边缘形成的第二承载部能够对防爆阀进行承载,由于本申请中的第二承载部对应第一承载部的边缘形成,第一承载部对应注液孔的边缘形成,因此,在加工盖板主体时,注液孔、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均在同一位置进行加工,从而能够节省盖板主体的制造工序,进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15、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盖板结构。

16、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盖板结构的电池,可以为方形电池也可以为圆柱电池,并且,盖板结构也可以为正极盖板和负极盖板。而由于本申请提供的盖板结构节省了制造工序,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从而能够电池的整体制造成本,提高电池的性价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主体及防爆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注液孔构成阶梯式结构,所述第一承载部形成有第一承载空间,所述第一承载空间与所述注液孔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承载空间与所述注液孔同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部与所述第一承载部构成阶梯式结构,所述第二承载部形成有第二承载空间,所述第二承载空间与所述第一承载空间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承载空间与所述第一承载空间同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部包括承载段和导向段,所述防爆阀的端面与所述承载段相贴合,所述导向段呈倾斜设置,所述防爆阀的侧壁面呈倾斜设置,且所述防爆阀的侧壁面与所述导向段相适配,并与所述导向段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空间的深度大于所述防爆阀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片,所述盖板主体对应所述第二承载部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一端的边缘形成有第三承载部,所述保护片设置于所述第三承载部上,且覆盖所述防爆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承载部与所述第二承载部构成阶梯式结构,所述第三承载部形成有第三承载空间,所述第三承载空间与所述第二承载空间相连通,且所述第三承载空间与所述第二承载空间同心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承载空间的深度与所述保护片的厚度一致,以使所述保护片背离所述防爆阀的一侧与所述盖板主体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主体形成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承载空间相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相导通。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盖板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主体及防爆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注液孔构成阶梯式结构,所述第一承载部形成有第一承载空间,所述第一承载空间与所述注液孔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承载空间与所述注液孔同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部与所述第一承载部构成阶梯式结构,所述第二承载部形成有第二承载空间,所述第二承载空间与所述第一承载空间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承载空间与所述第一承载空间同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部包括承载段和导向段,所述防爆阀的端面与所述承载段相贴合,所述导向段呈倾斜设置,所述防爆阀的侧壁面呈倾斜设置,且所述防爆阀的侧壁面与所述导向段相适配,并与所述导向段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空间的深度大于所述防爆阀的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章训杨庆亨厉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