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空调进风装置和空调进风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空调进风装置和空调进风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4998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2:52
本申请提供空调进风装置和车辆。该空调进风装置包括:内循环流道,其进口联接到车内空气,分隔板位于进口与出口之间,以便将内循环流道的至少一部分划分为第一内循环流道和第二内循环流道;外循环流道,其进口联接到车外空气,并且其出口联接到第一内循环流道;再生空气流道,其进口联接到车外空气,并且其出口联接到车外空气,其中,再生空气流道的至少一部分布置为邻近第二内循环流道;除湿转轮,其延伸穿过再生空气流道和第二内循环流道;第一风门,其设置在外循环流道的出口处,并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及第二风门,其设置在内循环流道中,并且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空调系统领域。更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进风装置,其减少了空调进风所需的能量。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操作上述空调进风装置的空调进风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电动汽车在冬天通常需要对乘客舱进行加热,例如消耗电池电量来进行加热。汽车空调通常采用外循环或内循环模式。为了防止车窗起雾,汽车空调在冬天的进风模式一般是采用外循环,也即,环境空气被供应至汽车空调的进气口。若汽车空调进风模式使用内循环,则人体呼吸产生的水蒸汽会使车内湿度上升,导致汽车玻璃起雾。在空调除湿期间,转轮除湿可用于对空气进行干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进风装置,其能够减少能量消耗。本申请另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空调进风装置的空调进风控制方法。

2、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空调进风装置,可选地,包括:

4、内循环流道,其包括进口、出口和分隔板,内循环流道的进口联接到车内空气,分隔板位于内循环流道的进口与内循环流道的出口之间,以便将内循环流道的至少一部分划分为第一内循环流道和第二内循环流道;

5、外循环流道,其进口联接到车外空气,并且其出口联接到第一内循环流道;

6、再生空气流道,其进口联接到车外空气,并且其出口联接到车外空气,其中,再生空气流道的至少一部分布置为邻近第二内循环流道;

7、除湿转轮,其延伸穿过再生空气流道和第二内循环流道;

8、第一风门,其设置在外循环流道的出口处,并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中,第一风门封闭外循环流道并且第一内循环流道是流通的;在第二位置中,第一风门封闭第一内循环流道,并且外循环流道是流通的;以及

9、第二风门,其设置在内循环流道中,并且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在第三位置中,第二风门封闭第一内循环流道,并且第二内循环流道是流通的;在第四位置中,第二风门封闭第二内循环流道,并且第一内循环流道是流通的。

10、在上述空调进风装置中,可选地,第二风门位于第一风门的下游处,除湿转轮位于第二风门的上游处,并且内循环通道的出口联接到空调箱的气流分配箱。

11、在上述空调进风装置中,可选地,还包括:

12、第一鼓风机,其设置在第二风门的下游处的内循环流道中;以及

13、第二鼓风机,其设置在再生空气流道中。

14、在上述空调进风装置中,可选地,还包括:

15、加热器,其设置在再生空气流道中,并且位于第二鼓风机的上游处。

16、在上述空调进风装置中,可选地,除湿转轮包括:

17、第一除湿转轮部分,其位于第二内循环流道中;以及

18、第二除湿转轮部分,其位于再生空气流道中;

19、其中,除湿转轮构造为具有圆形横截面,第二除湿转轮部分占据圆形横截面的四分之一,并且第一除湿转轮部分占据圆形横截面剩余的四分之三。

20、在上述空调进风装置中,可选地,除湿转轮配置为:在再生空气流道进风时,除湿转轮在电动机的驱动下围绕圆形横截面的圆心持续转动。

21、一种空调进风控制方法,其用于控制上述空调进风装置,可选地,空调进风控制方法包括:

22、计算使用外循环流道时加热车外空气所需的第一能量;

23、计算使用内循环流道时加热车内空气所需的第二能量;

24、计算使用再生空气流道时加热再生空气所需的第三能量;

25、在车内需要加热时,如果第一能量小于或等于第二能量与第三能量之和,则将第一风门设置在第二位置中,并且将第二风门设置在第四位置中,并且再生空气流道停止进风;并且

26、如果第一能量大于第二能量与第三能量之和,则将第一风门设置在第一位置中,并且将第二风门设置在第三位置中,并且再生空气流道持续进风。

27、在上述空调进风控制方法中,可选地,第一能量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

28、q1 = ρout× vblower× cp×(tdischarge- ta)

29、其中,

30、q1为第一热量;

31、ta为车外环境温度;

32、ρout为车外空气密度,通过车外环境温度ta查表得到;

33、vblower为第一鼓风机的体积流量,可通过第一鼓风机的占空比信号对应查表得到;

34、cp为空气定压比热容;并且

35、tdischarge为车辆空调目标出风温度。

36、在上述空调进风控制方法中,可选地,第二能量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

37、q2 = ρin× vblower× cp×(tdischarge- ti+ δt1)

38、其中

39、q2为第二热量;

40、ti为车内空气温度;

41、δt1为车内空气温度ti与空调箱入口处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42、ρin为内循环流道的进口的空气密度,通过内循环流道的进口的温度ti 减去δt1,然后查表得到;

43、vblower为第一鼓风机的体积流量,可通过第一鼓风机的占空比信号对应查表得到;

44、cp为空气定压比热容;并且

45、tdischarge为车辆空调目标出风温度。

46、在上述空调进风控制方法中,可选地,第三能量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

47、q3 = ρout× vblower2 × cp×(ti+ δt2 - ta)

48、其中,

49、q3为第三热量;

50、ta为车外环境温度;

51、ti为车内空气温度;

52、δt2为再生空气所需达到的温度与车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53、ρout为车外空气密度,通过车外环境温度ta查表得到;

54、vblower2为第二鼓风机的体积流量,可通过第二鼓风机的占空比信号对应查表得到,其中,第二鼓风机的体积流量与第一鼓风机的体积量成比例关系;并且

55、cp为空气定压比热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门位于所述第一风门的下游处,所述除湿转轮位于所述第二风门的上游处,并且所述内循环通道的出口联接到空调箱的气流分配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转轮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转轮配置为:在所述再生空气流道进风时,所述除湿转轮在电动机的驱动下围绕圆形横截面的圆心持续转动。

7.一种空调进风控制方法,其用于控制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进风控制方法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进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能量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进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能量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进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能量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门位于所述第一风门的下游处,所述除湿转轮位于所述第二风门的上游处,并且所述内循环通道的出口联接到空调箱的气流分配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转轮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逵沈建东张驰陆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