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M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4711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0:31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PM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PM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色转换层,设置在基板上,色转换层包括多个红光量子点层、绿光量子点层以及光散射层;平坦化层,设置在色转换层上且覆盖基板;透明电极层,设置在平坦化层上;多个蓝光OLED器件,依次间隔设置在透明电极层上且分别与红光量子点层、绿光量子点层以及光散射层一一对应;其中,所述蓝光OLED器件为底发光器件。本技术可以降低PMOLED彩色显示面板开模成本,增大器件的开口率从而提高显示效果、降低功耗以及延长器件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pm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pmoled(passive matrix oled,被动驱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以阴极、阳极构成矩阵状,以扫描方式点亮阵列中的像素,每个像素都是操作在短脉冲模式下,为瞬间高亮度发光。优点是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在制备彩色pmoled显示面板中,由于需要使用高精度金属掩模板(fine metal mask,fmm)进行rgb三色器件的蒸镀,但存在pmoled彩色显示面板的开模成本高,器件的开口率较小从而导致显示效果差、功耗增大以及器件寿命缩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pm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降低pmoled彩色显示面板开模成本,增大器件的开口率从而提高显示效果、降低功耗以及延长器件寿命。

2、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pm显示面板,pm显示面板包括:

3、基板;

4、色转换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色转换层包括多个红光量子点层、绿光量子点层以及光散射层;

5、平坦化层,设置在所述色转换层上且覆盖所述基板;

6、透明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上;

7、多个蓝光oled器件,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透明电极层上且分别与所述红光量子点层、所述绿光量子点层以及所述光散射层一一对应;

8、其中,所述蓝光oled器件为底发光器件。

9、可选的,所述色转换层还包括黑矩阵,所述黑矩阵设置于所述红光量子点层、所述绿光量子点层以及所述光散射层之间的间隙区域。

10、可选地,所述红光量子点层的厚度为0.5μm~15μm,所述绿光量子点层的厚度为0.5μm~15μm。

11、可选地,所述红光量子点层与所述绿光量子点层以及所述光散射层分别依次间隔分布且同层设置。

12、可选地,所述红光量子点层与所述绿光量子点层以及所述光散射层分布在所述基板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

13、可选地,pm显示面板还包括红色滤光片层、绿色滤光片层以及蓝色滤光片层,所述红色滤光片层、所述绿色滤光片层以及所述蓝色滤光片层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红光量子点层、所述绿光量子点层、所述光散射层和所述基板之间。

14、可选地,所述蓝光oled器件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红光量子点层、所述绿光量子点层以及所述光散射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

15、可选地,所述蓝光oled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以及阴极层。

16、可选地,所述基板为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所述透明电极层为ito电极层。

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技术任意实施例提供的pm显示面板。

18、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open mask进行蒸镀直接形成单色的蓝光oled器件,比蒸镀形成的rgb oled开口率要大,通过光刻形成红光量子点层和绿光量子点层。因此,不需要使用fmm进行rgb像素的蒸镀,可以节省fmm开模的费用。通过在基板上设置红光量子点层、绿光量子点层、色转换层,并在其上制备底发射蓝光oled器件,将蓝光oled器件与红绿量子点相结合,能够实现更高色域的彩色显示,降低pmoled彩色显示面板开模成本,增大器件的开口率从而提高显示效果、降低功耗以及延长器件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pmoled彩色显示面板的开模成本高,且器件的开口率较小从而导致显示效果差、功耗增大以及器件寿命缩短的问题。

19、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M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色转换层还包括黑矩阵,所述黑矩阵设置于所述红光量子点层、所述绿光量子点层以及所述光散射层之间的间隙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量子点层的厚度为0.5μm~15μm,所述绿光量子点层的厚度为0.5μm~1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量子点层与所述绿光量子点层以及所述光散射层分别依次间隔分布且同层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量子点层与所述绿光量子点层以及所述光散射层分布在所述基板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色滤光片层、绿色滤光片层以及蓝色滤光片层,所述红色滤光片层、所述绿色滤光片层以及所述蓝色滤光片层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红光量子点层、所述绿光量子点层、所述光散射层和所述基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OLED器件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红光量子点层、所述绿光量子点层以及所述光散射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OLED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以及阴极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所述透明电极层为ITO电极层。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PM显示面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m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色转换层还包括黑矩阵,所述黑矩阵设置于所述红光量子点层、所述绿光量子点层以及所述光散射层之间的间隙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量子点层的厚度为0.5μm~15μm,所述绿光量子点层的厚度为0.5μm~1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量子点层与所述绿光量子点层以及所述光散射层分别依次间隔分布且同层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量子点层与所述绿光量子点层以及所述光散射层分布在所述基板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色滤光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鹏宇穆欣炬马中生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清越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