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及其注塑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及其注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4602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包括底板、设于底板上的开合机构、设于开合机构上的上模具、设于开合机构上的下模具、设于上模具上的第一冷却机构、设于下模具上的第二冷却机构、设于上模具上的转动机构、设于上模具上的第一顶出机构、设于下模具上的第二顶出机构、设于上模具上的第一注塑通道和第二注塑通道、设于上模具上的多个定位插杆、设于下模具上的多个定位插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注塑通道与成型腔分离,从源头解决残留的塑料与产品黏连在一起的问题,使得后续开模后产品上没有黏连的塑料,进而不用再进行人工剪除工作,不仅大大提升注塑效率,并且使得产品直接成型,加工质量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具体的涉及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及其注塑方法


技术介绍

1、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模具由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合模后上模与下模构成注塑通道和成型腔,并且注塑通道与成型腔连通,通过注塑通道向成型腔内浇注熔融状态的塑料,经过冷却后成型腔内的塑料定型,定型后可将上模与下模分离,实现脱模。但是,现有的注塑模具在使用过程中,注塑通道内会存在残留的塑料,这部分塑料成型之后与产品连接在一起,使得后续进行脱模工作时还需要将这部分残留的塑料进行人工剪除,但是人工剪除不仅浪费人力资源,并且在剪除时易造成产品表面不平整,影响产品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及其注塑方法。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包括底板、设于底板上的开合机构、设于开合机构上的上模具、设于开合机构上的下模具、设于上模具上的第一冷却机构、设于下模具上的第二冷却机构、设于上模具上的转动机构、设于上模具上的第一顶出机构、设于下模具上的第二顶出机构、设于上模具上的第一注塑通道和第二注塑通道、设于上模具上的多个定位插杆、设于下模具上的多个定位插槽;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合模后形成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所述第一顶出机构包括固定设于上模具上的l型连板、贯穿可移动设于l型连板上的推杆、固定设于推杆上的第一长杆、一端设于l型连板上且另一端设于第一长杆上的第一弹簧、固定设于第一长杆上的第一上顶杆和第二上顶杆。

3、具体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固定设于底板上的导柱、设于底板上的第一电机、一端设于第一电机上且贯穿可转动设于下模具上的螺纹杆;所述上模具可移动套设于所述导柱上,所述下模具固定套设于所述导柱上;所述螺纹杆贯穿可转动设于所述上模具上,且所述螺纹杆与所述上模具螺纹配合。

4、具体的,所述第一冷却机构与所述第二冷却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冷却机构包括第一水管可第二水管、一端与第一水管连通设置且另一端与第二水管连通设置的第三水管和第四水管、一端与第一水管连通设置且另一端与第二水管连通设置的第五水管和第六水管。

5、具体的,所述第三水管与所述第四水管位于所述第一成型腔的上方,所述第五水管与所述第六水管位于所述第二成型腔的上方。

6、具体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可转动设于上模具上的转轴、固定设于转轴上且可转动设于上模具上的转盘、设于转盘上且与第一注塑通道连通设置的第一注塑口、设于转盘上且与第二注塑通道连通设置的第二注塑口、设于上模具上的基座、设于上模具上且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二电机。

7、具体的,所述第二顶出机构包括贯穿可移动设于下模具上的第一下顶杆和第二下顶杆、固定设于第一下顶杆和第二下顶杆上的第二长杆、一端设于下模具上且另一端设于第二长杆上的第二弹簧、一端设于下模具上且另一端设于第二长杆上的第三弹簧、固定设于第二长杆上的导向块、设于导向块上的第一斜面、一端固定设于下模具上且另一端固定设于底板上的第一导向杆、一端固定设于下模具上且另一端固定设于底板上的第二导向杆。

8、具体的,所述第二顶出机构还包括设于底板上的滑槽、可滑动设于滑槽上的导向板、固定设于导向杆上的圆杆、一端设于底板上且另一端设于导向板上的第四弹簧、设于导向板上的第二斜面。

9、具体的,多个所述定位插杆与多个所述定位插孔配合设置。

10、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的注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步骤一:通过开闭机构将上模具与下模具进行闭合,实现合模,合模后构成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

12、步骤二:在第一注塑通道与第二注塑通道上连接现有的注塑设备,并通过第一注塑通道与第二注塑通道向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内浇注熔融状态的塑料;

13、步骤三:通过转动机构将转盘转动90度,使得转盘上的第一注塑口与第一注塑通道分离,并使得转盘上的第二注塑口与第二注塑通道分离;

14、步骤四:在第一冷却机构和第二冷却机构上连接现有的冷却设备,实现对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内的塑料进行冷却,使得塑料快速成型;

15、步骤五:通过开闭机构将上模具与下模具进行分离,实现开模,开模后成型的产品留在下模具上;

16、步骤六:通过转动机构将转盘再次转动90度,使得转盘上的第一注塑口与第一注塑通道对齐,并使得转盘上的第二注塑口与第二注塑通道对齐;

17、步骤七:通过第一顶出机构,将第一注塑通道、第一注塑口、第二注塑通道、第二注塑口内已经成型的塑料顶出,以便于后续的注塑工作;

18、步骤八:通过第二顶出机构,将下模具上成型的产品顶出,使得成型的产品与下模具分离,得到产品。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0、使用时通过开闭机构将上模具与下模具进行闭合,实现合模,合模后构成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并向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内浇注熔融状态的塑料,通过转动机构将转盘转动90度,使得转盘上的第一注塑口与第一注塑通道分离,并使得转盘上的第二注塑口与第二注塑通道分离,实现注塑通道与成型腔分离,从源头解决残留的塑料与产品黏连在一起的问题,使得后续开模后产品上没有黏连的塑料,进而不用再进行人工剪除工作,不仅大大提升注塑效率,并且使得产品直接成型,加工质量高;接着通过第一冷却机构和第二冷却机构对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内的塑料进行冷却,使得塑料快速成型;最后,通过开闭机构将上模具与下模具进行分离,实现开模,开模后成型的产品留在下模具上;通过转动机构将转盘再次转动90度,使得转盘上的第一注塑口与第一注塑通道对齐,并使得转盘上的第二注塑口与第二注塑通道对齐;通过第一顶出机构,将第一注塑通道、第一注塑口、第二注塑通道、第二注塑口内已经成型的塑料顶出,以便于后续的注塑工作;通过第二顶出机构,将下模具上成型的产品顶出,使得成型的产品与下模具分离,得到产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设于底板上的开合机构(2)、设于开合机构上的上模具(3)、设于开合机构上的下模具(4)、设于上模具上的第一冷却机构(5)、设于下模具上的第二冷却机构(6)、设于上模具上的转动机构(7)、设于上模具上的第一顶出机构(8)、设于下模具上的第二顶出机构(9)、设于上模具上的第一注塑通道(12)和第二注塑通道(13)、设于上模具上的多个定位插杆(14)、设于下模具上的多个定位插槽(15);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合模后形成第一成型腔(10)和第二成型腔(11);所述第一顶出机构(8)包括固定设于上模具上的L型连板(81)、贯穿可移动设于L型连板上的推杆(82)、固定设于推杆上的第一长杆(83)、一端设于L型连板上且另一端设于第一长杆上的第一弹簧(84)、固定设于第一长杆上的第一上顶杆(85)和第二上顶杆(8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机构(2)包括固定设于底板上的导柱(21)、设于底板上的第一电机(22)、一端设于第一电机上且贯穿可转动设于下模具上的螺纹杆(23);所述上模具可移动套设于所述导柱上,所述下模具固定套设于所述导柱上;所述螺纹杆贯穿可转动设于所述上模具上,且所述螺纹杆与所述上模具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机构(5)与所述第二冷却机构(6)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冷却机构(5)包括第一水管(51)可第二水管(52)、一端与第一水管连通设置且另一端与第二水管连通设置的第三水管(53)和第四水管(54)、一端与第一水管连通设置且另一端与第二水管连通设置的第五水管(55)和第六水管(5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管(53)与所述第四水管(54)位于所述第一成型腔(10)的上方,所述第五水管(55)与所述第六水管(56)位于所述第二成型腔(11)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7)包括可转动设于上模具上的转轴(71)、固定设于转轴上且可转动设于上模具上的转盘(72)、设于转盘上且与第一注塑通道连通设置的第一注塑口(73)、设于转盘上且与第二注塑通道连通设置的第二注塑口(74)、设于上模具上的基座(75)、设于上模具上且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二电机(7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出机构(9)包括贯穿可移动设于下模具上的第一下顶杆(91)和第二下顶杆(92)、固定设于第一下顶杆和第二下顶杆上的第二长杆(93)、一端设于下模具上且另一端设于第二长杆上的第二弹簧(94)、一端设于下模具上且另一端设于第二长杆上的第三弹簧(95)、固定设于第二长杆上的导向块(96)、设于导向块上的第一斜面(97)、一端固定设于下模具上且另一端固定设于底板上的第一导向杆(98)、一端固定设于下模具上且另一端固定设于底板上的第二导向杆(9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出机构(9)还包括设于底板上的滑槽(910)、可滑动设于滑槽上的导向板(911)、固定设于导向杆上的圆杆(912)、一端设于底板上且另一端设于导向板上的第四弹簧(913)、设于导向板上的第二斜面(9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定位插杆(14)与多个所述定位插孔(15)配合设置。

9.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的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设于底板上的开合机构(2)、设于开合机构上的上模具(3)、设于开合机构上的下模具(4)、设于上模具上的第一冷却机构(5)、设于下模具上的第二冷却机构(6)、设于上模具上的转动机构(7)、设于上模具上的第一顶出机构(8)、设于下模具上的第二顶出机构(9)、设于上模具上的第一注塑通道(12)和第二注塑通道(13)、设于上模具上的多个定位插杆(14)、设于下模具上的多个定位插槽(15);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合模后形成第一成型腔(10)和第二成型腔(11);所述第一顶出机构(8)包括固定设于上模具上的l型连板(81)、贯穿可移动设于l型连板上的推杆(82)、固定设于推杆上的第一长杆(83)、一端设于l型连板上且另一端设于第一长杆上的第一弹簧(84)、固定设于第一长杆上的第一上顶杆(85)和第二上顶杆(8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机构(2)包括固定设于底板上的导柱(21)、设于底板上的第一电机(22)、一端设于第一电机上且贯穿可转动设于下模具上的螺纹杆(23);所述上模具可移动套设于所述导柱上,所述下模具固定套设于所述导柱上;所述螺纹杆贯穿可转动设于所述上模具上,且所述螺纹杆与所述上模具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机构(5)与所述第二冷却机构(6)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冷却机构(5)包括第一水管(51)可第二水管(52)、一端与第一水管连通设置且另一端与第二水管连通设置的第三水管(53)和第四水管(54)、一端与第一水管连通设置且另一端与第二水管连通设置的第五水管(55)和第六水管(5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工质量高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必正许伟志金玲超王湛喻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正谊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