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双稳态壳结构及应用该结构清除抗登陆障碍物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稳态壳结构及应用该结构清除抗登陆障碍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4565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稳态壳结构体及应用该结构清除抗登陆障碍物的方法,双稳态壳结构体包括单个直壳体及其一侧或者两侧设置的曲面壳体,或者包括多个直壳体的组合壳体及组合壳体一侧设置的多个曲面壳体;直壳体的长度与曲面壳体的长度相同。应用时,将双稳态壳结构体与弹药块形成一体化结构体,各双稳态壳体的一侧沿长度方向中部通过柔性链结外壳固定一个弹药块或者沿长度方向均布若干弹药块形成破障单元。爆破单元通过水陆两栖舰艇发射。利用双稳态壳结构由展开态向卷缩态跳变的特性来实现破障单元对障碍目标的缠绕部署。综合了高机动性和精确性的优点,可帮助登陆部队快速抢滩登陆,保证了抢滩登陆作战的纵深性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登陆破障领域,具体为一种双稳态壳结构及应用该结构清除抗登陆障碍的方法。


技术介绍

1、世界近现代登陆战中,破障是上陆的关键,也是作战中伤亡人数大,战损装备多的阶段。抗登陆方通常在水际岸滩预先大面积配置低成本障碍,包括轨条砦、钢制拒马、反坦克三角锥、铁丝网、混凝土块等用于阻滞登陆舰艇、两栖战车等平面登陆载具快速抢滩。由于抢滩登陆环节是战斗的起点,对于如何快速且精确地清除障碍物,在减少人员伤亡情况下,开辟出一条有效的登陆路径是当前破障领域的趋势,是抢滩登陆的关键。

2、登陆方传统的预先破障措施有:①用火箭破障车、新型两栖装甲破障车及新型水面破障艇等发射火箭破障弹对障碍进行爆破;②人工潜水破障和人工强行开辟相结合的方法,使用单兵轨条砦爆破器或其他破障器材对通路内的轨条砦逐个设置轨条砦爆破器。前者用弹药摧毁障碍物的方法作战迅速,但发射的破障弹通常不可控且受环境影响大,清除障碍物的同时也容易对登陆路径造成破坏,不利于登陆部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难以保证破障行动的精确性及时效性。后者人工破障的方法提高了精确性但其时效性无法得到满足,且操作人员的安全性易受到威胁。为了确保提高破障精度效益,发挥精确打击的低消耗、高毁伤优势,实施精确破障,最终实现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佳的破障效果,亟需推动了破障方式的转型,将过去粗犷的面状破障转变为更为高效精确的线状破障和点状破障。

3、研制防护能力强、机动性能好的自动和半自动机械化破障装备,通过人工远程控制或自动控制其破障作业成为一条破解之道。目前的无人化破障装备主要有无人飞行器和新型跨介质破障装备,无人飞行器破障方案主要是通过舰载/艇载无人飞行器通过抛投式或者自杀式破坏岸边固定抗登陆障碍物,该方案可能存在安全性较低、负载较少、水面以下障碍难以破坏等不足;新型跨介质破障装备多使用机械手臂+爆破装置固定结构的配置实现水下、陆上抗登陆障碍的精确破坏,具有负载较大,生存力强的优点,但是传统的爆破装置固定结构较为复杂、固定周期长、固定过程存在能耗以及重量较大。针对目前的无人化破障装备,如何实现快速、隐蔽的精确破障成为抗登陆障碍精确清除装置设计的挑战之一。

4、cn 114166073 a公开了一种两栖无人破障装备,该装备的两栖无人平台结合车载传感器自主航行抵至登陆场的水迹滩头后,释放车载系留无人机,再由车载系留无人机携带的光学探测传感器,对附近登陆场中的水上、陆上障碍物进行识别,构建障碍物的激光点云模型,并将数据回传至两栖无人平台。由两栖无人平台中的组合导航装置结合车载高精地图换算目标实时坐标,再将位置信息传输至伞形破障弹箱。伞形破障弹箱快速释放伞形巡飞弹,根据位置信息,伞形巡飞弹自主导航至障碍物正上方后,再自由落体对三角锥、轨条砦等目标障碍物进行高效、安全地爆破清除。但此方案对于水下隐藏的障碍物无法进行识别标记,因此无法保证测定清除障碍物,清理出有效的路径。

5、cn 115476963 a公开了一种船载水下破障装备及破障方法,提出发射装置将电极发射至水下障碍物,电容放电装置用于在电极发射至水下障碍物后,向电极传输高压电,并通过电极在液体中放电,高压电能将液体介质击穿,短时间产生高温高压,并伴随大量能量和冲击波,同时船体外壳会残余大量电荷,能够主动击破船只航进过程中的障碍物,电晕靠近船只的水中生物。本专利技术利用高压电脉冲基于液电效应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能够灵活实施水下破障作业,且同时能够满足船只在航进过程驱逐水中生物和破坏水中潜在威胁物体。但该方案运转过程中需要消耗极大的电能,且仅对水下障碍物造成破坏,对于陆上障碍物无法构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水下障碍物和岸滩障碍物均能实现精准摧毁的双稳态壳结构及应用该结构清除抗登陆障碍的方法。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双稳态壳结构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单个直壳体及其一侧或者两侧设置的曲面壳体,或者包括多个直壳体的组合壳体及组合壳体一侧设置的多个曲面壳体;直壳体的长度与曲面壳体的长度相同。

3、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曲面壳体为内凹弧形或者外凸弧形。

4、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直壳体为开口两侧带折边的c型壳体或者翼板两侧带折边的工字型壳体,c型壳体的上下折边之间设置曲面壳体,工字型壳体的腹板两侧分别设置曲面壳体。

5、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壳体包括水平开口的u型直壳体及其上下翼板外侧对称连接的带折边c型直壳体,u型直壳体的上下翼板之间及带折边c型直壳体的上下翼板之间分别设置曲面壳体。

6、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壳体包括矩形直壳体及其高度方向一侧顶部和底部对称连接的带折边c形直壳体,带折边c形直壳体的上下翼板之间设置曲面壳体。

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上述双稳态壳结构体与弹药块的一体化结构体,各双稳态壳体的一侧沿长度方向中部通过柔性链结外壳固定一个弹药块或者沿长度方向均布若干弹药块形成破障单元。

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可发射上述双稳态壳结构体与弹药块的一体化结构体的水陆两栖舰艇,其主体结构同时配置有行驶车轮和螺旋桨驱动装置,螺旋桨驱动装置可收拢于主体结构两侧,也可向外伸展打开,主体结构的顶部两端分别设置弹射塔和多关节机械臂,弹射塔用于陆上清障时发射破障单元,多关节机械臂用于在水下清障时将破障单元送至障碍物处。

9、上述水陆两栖舰艇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结构上搭载有雷达和视频监控探头。

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上述水陆两栖舰艇发射破障单元清除陆上障碍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1)航行器的雷达定位及视频监控探头检测到障碍物;

12、(2)航行器靠近障碍物,弹射塔准障碍物;

13、(3)弹射塔向障碍物发射破障单元,使其双稳态壳结构体由展开态跳转为卷缩态缠绕于障碍物上;

14、(4)航行器退出至安全区域后,引爆弹药块将障碍物摧毁。

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上述水陆两栖舰艇发射破障单元清除水下障碍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1)航行器的雷达定位及视频监控探头检测到障碍物;

17、(2)航行器靠近障碍物,行驶过程中机械臂处于收拢状态;

18、(3)机械臂携带破障单元向障碍物方向伸出,破障单元的双稳态壳结构体触碰到障碍物轨条砦后,由展开态跳转为卷缩态缠绕于障碍物上;

19、(4)航行器退出至安全区域后,引爆弹药块将障碍物摧毁。

20、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由双稳态壳结构和破障弹药的一体化结构作为破障单元,利用双稳态壳结构由展开态向卷缩态跳变的特性来实现破障单元对障碍目标的缠绕部署。基于双稳态壳结构的特殊性质,破障弹可以轻松地缠绕固定至障碍物上,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实现对障碍物的精确爆破,同时也防止了登陆路径的破损。利用水陆两栖舰艇既能在水下作业又能上岸作业的特殊性,在水陆两栖舰艇上同时搭载弹射塔和多关节机械臂来分别针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稳态壳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该结构体包括单个直壳体及其一侧或者两侧设置的曲面壳体,或者包括多个直壳体的组合壳体及组合壳体一侧设置的多个曲面壳体;直壳体的长度与曲面壳体的长度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稳态壳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壳体为内凹弧形或者外凸弧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稳态壳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壳体为开口两侧带折边的C型壳体或者翼板两侧带折边的工字型壳体,C型壳体的上下折边之间设置曲面壳体,工字型壳体的腹板两侧分别设置曲面壳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稳态壳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壳体包括水平开口的U型直壳体及其上下翼板外侧对称连接的带折边C型直壳体,U型直壳体的上下翼板之间及带折边C型直壳体的上下翼板之间分别设置曲面壳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稳态壳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壳体包括矩形直壳体及其高度方向一侧顶部和底部对称连接的带折边C形直壳体,带折边C形直壳体的上下翼板之间设置曲面壳体。

6.一种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双稳态壳结构体与弹药块的一体化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各双稳态壳体的一侧沿长度方向中部通过柔性链结外壳固定一个弹药块或者沿长度方向均布若干弹药块形成破障单元。

7.一种可发射权利要求6所述双稳态壳结构体与弹药块的一体化结构体的水陆两栖舰艇,其特征在于:该航行器的主体结构同时配置有行驶车轮和螺旋桨驱动装置,螺旋桨驱动装置可收拢于主体结构两侧,也可向外伸展打开,主体结构的顶部两端分别设置弹射塔和多关节机械臂,弹射塔用于陆上清障时发射破障单元,多关节机械臂用于在水下清障时将破障单元送至障碍物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稳态壳结构体与弹药块的一体化结构体的水陆两栖舰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上搭载有雷达和视频监控探头。

9.一种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陆两栖舰艇发射破障单元清除陆上障碍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一种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陆两栖舰艇发射破障单元清除水下障碍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稳态壳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该结构体包括单个直壳体及其一侧或者两侧设置的曲面壳体,或者包括多个直壳体的组合壳体及组合壳体一侧设置的多个曲面壳体;直壳体的长度与曲面壳体的长度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稳态壳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壳体为内凹弧形或者外凸弧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稳态壳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壳体为开口两侧带折边的c型壳体或者翼板两侧带折边的工字型壳体,c型壳体的上下折边之间设置曲面壳体,工字型壳体的腹板两侧分别设置曲面壳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稳态壳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壳体包括水平开口的u型直壳体及其上下翼板外侧对称连接的带折边c型直壳体,u型直壳体的上下翼板之间及带折边c型直壳体的上下翼板之间分别设置曲面壳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稳态壳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壳体包括矩形直壳体及其高度方向一侧顶部和底部对称连接的带折边c形直壳体,带折边c形直壳体的上下翼板之间设置曲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珺邓永林蒋祎廖俊张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