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曲线模块化固定半径输送带的模块和相应的带制造技术_技高网

曲线模块化固定半径输送带的模块和相应的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324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2:21
一种适于沿着相应弯曲路径行进的曲线模块化固定半径输送带(100,100’,100”)的模块(10,10’),模块包括主体(11,11’),主体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延伸,其中,主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纵向边缘(17,17’)和第二纵向边缘(18,18’),并且每个纵向边缘分别突出第一铰链元件(15,15’)和第二铰链元件(16,16’),其中每一个被对应的通孔穿过,通孔适于容纳将模块与邻近该模块的另一个模块铰接的铰链销(19),其中,主体具有至少一个中空座(23,23’),并且用于径向反作用元件(25)的支撑件(24)能插入中空座,该径向反作用元件适于沿着相应壁滑动地放置,其中,座被成形为容纳相同的支撑件,而不管座沿着主体的径向位置如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于沿着相应的弯曲路径行进的曲线模块化固定半径输送带的模块。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模块化固定半径输送带,其适于沿着相应的弯曲路径行进并且包括多个这样的模块。


技术介绍

1、在输送线的领域中,特别是在用于码垛产品(例如瓶、罐或类似物)的工厂中使用的输送线,曲线输送带的使用是已知的。这种带特别用于限制输送线的整体体积。例如,在用于码垛被缠绕在收缩捆扎中的成捆的瓶、罐或类似物的工厂的情况下,曲线输送带在热收缩炉和码垛机之间的被称为“结束线”的部段中使用。

2、已知的输送带通常具有被包括在300mm和1000mm之间的长度,该长度取决于待输送产品的类型或者单个产品被聚集或被收集在其中的捆、托盘或盒子。

3、特别参考模块型曲线输送带,即由多个模块或网格构成的曲线输送带,这些模块或网格彼此连续布置并且通过对应的铰链销彼此铰接。

4、关于模块型曲线输送带,它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5、-由一系列模块组成的曲线模块化带,所述一系列模块在平面图中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并且所述一系列模块沿着与带的行进方向横向的方向是呈砖状安装的。这种类型的带适于沿着直线部段和曲线部段行进。这种带的示例从ep1739034、us5573105、ep2855308或ep2962963中已知。

6、-由一系列模块制成的曲线模块化带,所述一系列模块在平面图中具有大致梯形的形状,并且所述一系列模块并排安装并通过径向互锁彼此对齐。这种类型的带通常被称为曲线固定半径带,其适于仅沿着具有不可修改的最小曲率半径的曲线路径行进。例如,参见us3854575。

7、与第一种类型的带不同,具有大致梯形形状的模块的曲线固定半径带具有径向可变的间距,即沿着正交于行进方向的方向并且沿着弯曲路径的径向方向延伸,并且根据圆锥形包络布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立即理解的,间距(即从同一模块的相对纵向边缘突出的铰链元件的孔洞之间的距离)从弯曲路径的内侧朝向弯曲路径的外侧径向增加(横向于行进方向)。

8、如本说明书中所指,行进方向或前进方向或输送方向是指弯曲路径的曲线延长的点切线。

9、相对于第二种类型(即“固定半径”)的带,第一种类型的带具有需要较低数量的机动化装置的优点。事实上,由于能够沿着直线部段和曲线部段行进,所以它们能够用于制造单个混合布局的输送机,该输送机具有直线部段和曲线部段,由单个机动化装置牵引。另一方面,只能够沿着曲线部段行进的第二种类型的带需要独立于在它们之前和/或在它们之后形成直线部段的带的机动化装置。

10、然而,第一种类型的曲线带的操作限制在于铰链元件(特别是弯曲路径的最外侧铰链元件)的机械强度(特别是疲劳强度)降低;事实上,在弯曲路径的最外侧铰链元件上存在拉力。

11、第一种类型的曲线带的另一个操作限制在于它们的工作安全性降低,这是为了操作者的安全。事实上,在平面内弯曲的可能性基本上与彼此铰接的模块的铰链元件之间的间隙和开口有关。这些间隙和开口对于操作者的安全来说可能是潜在危险区。

12、为了限制在第一种类型的带上的操作条件下所产生的拉应力,该第一种类型的带通常设置有径向轴承,该径向轴承通常布置在带的外侧(即弯曲路径的外侧)附近。例如,参见wo2009106953。

13、相对于第一种类型的带,第二种类型(即,固定半径)的带具有更大的机械强度,因为基本上每个模块的所有铰链元件都对拉应力作出反应。对于相同的输送负载,更大的机械强度允许使用较低厚度的模块和较小直径的铰链销,从而使得带的总重量低于第一种类型的相应带的总重量。

14、此外,相对于第一种类型的带,曲线固定半径带允许制造更窄的弯曲路径,即具有更小的曲率半径,从而进一步减小输送线的体积。曲线固定半径带的模块进一步形成基本上“闭合”和“连续”的输送平面,即没有开口和间隙,这些开口和间隙存在于第一种类型的曲线带的铰接模块中并且存在于所述铰接模块之间;因此,相对于第一种类型的带,第二种类型的带提供了更大的工作安全性。

15、本专利技术涉及第二种类型(即固定半径类型)的模块和曲线输送带。

16、曲线固定半径输送带通常用于单线(单路)或多线(或多路,实际上仅限于两排或两路)配置。

17、单线曲线固定半径输送带(即,具有由单个带形成的单排、单路或单轨道)装配在输送机的支撑和引导结构上,使得与正常输送状态相关的径向反作用由直接装配在弯曲路径的内侧(即,较小半径的一侧)上的支撑和引导结构上的径向轴承反作用。轴承被布置成具有正交于输送平面的轴线,并且处于这样的高度,使得其中间平面与包含铰链销的轴线的平面基本共面。这种布置允许消除作用在带上的翻转分量,即允许不采用曲线内保持元件,例如突起、舌状物或防翻转倾斜平面(被称为“凸起”、“斜面”或类似物)。

18、多线曲线固定半径输送带(通常具有两排或两路)包括彼此独立的两个或更多个输送带,这些输送带并排放置以形成连续平面:相对于弯曲路径的曲率中心,一个输送带在最内侧,而另一个输送带在最外侧。最内侧的带的径向反作用力由安装在支撑和引导结构上的径向轴承反作用,与单线带的情况完全一样。相反,对于最外侧的带,不可能具有以类似于单线带所采用的构造和布置固定到支撑和引导结构的径向反作用轴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径向反作用元件(即轴承)在低于包含铰链销的轴线的平面的位置直接安装在带的模块上。这种轴承与支撑和引导结构的相应边界作用。

19、特别地,作为“侧弯模块化带(side flex modular belt–zero520 contact pro)”在市场上销售的曲线固定半径带是已知的,在该曲线固定半径带上,径向反作用轴承借助于与铰链元件间隔开的支撑件安装在对应模块上,并且与两个铰链销铰接,借助于该铰链销,将这种相同的模块铰接到两个前模块和后模块。

20、事实上,这种支撑件在其两个相对端处具有细长的基部主体,获得对应的通孔,该对应的通孔适于与从同一模块的相对纵向边缘突出的铰链元件的开口对齐,以接收对应铰链销,该铰链销将这种模块与其邻近的分别在前面和后面的两个模块铰接。

2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清楚明白的是,这种已知的解决方案允许径向反作用轴承仅且排他地安装在与对应支撑件的间距(即,容纳铰链销的两个孔洞之间的轴间间隔)相对应的径向位置(即,相对于弯曲路径沿着径向方向的位置)。轴承的支撑件被约束到模块的铰接销,并且因此被约束到模块/带在该精确径向位置上具有的间距。由于模块/带的间距随着与弯曲路径的曲率中心的距离的变化而沿径向方向变化(其从弯曲路径的内侧朝向外侧增加),因此这种支撑件可以仅且排他地安装在一个相同的径向位置,即仅且排他地安装在相对于模块/带本身的宽度的一个相同位置(其中“宽度”是指模块/带沿着横向于/正交于行进方向的方向的纵向延伸)。这限制了制造多线带或多路带的配置的可能性。为了将轴承布置在不同的径向位置,需要在间距上彼此不同的相应的多个支撑件。

22、在曲线固定半径带中,特别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曲线模块化固定半径输送带(100,100’,100”)的模块(10,10’),所述曲线模块化固定半径输送带适于沿着相应弯曲路径行进,所述模块(10,10’)包括主体(11,11’),所述主体在形成待输送产品的支撑平面(PA)的上表面(12,12’)和形成与支撑平面(PA)间隔开的下平面(PI)的下表面(13,13’)之间延伸,其中,所述主体(11,11’)具有一对相对的纵向边缘,所述相对的纵向边缘分别为第一纵向边缘(17,17’)和第二纵向边缘(18,18’),从所述相对的纵向边缘中的每一个突出至少一个铰链元件,所述至少一个铰链元件分别为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15,15’)和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16,16’),所述至少一个铰链元件被对应的通孔(150,150’,160,160’)穿过,所述通孔适于容纳对应的铰链销(19),所述铰链销将所述模块(10,10’)与所述模块之前或之后的另一个所述模块(10,10’)围绕铰接轴线铰接,所述铰接轴线平行于所述支撑平面(PA)并且正交于所述带(100,100’,100”)的前进方向,其中,所述主体(11,11’)在平面图中具有整体梯形形状,其较小的基部和其较大的基部分别限定所述带(100,100’,100”)的面向所述弯曲路径的内侧的一侧和所述带(100,100’,100”)的面向所述弯曲路径的外侧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11’)具有在所述下平面(PI)处开口的至少一个中空座(23,23’),并且其中,用于至少一个径向反作用元件(25)的支撑件(24)是能够插入的,所述径向反作用元件适于沿着限定所述弯曲路径的相应壁(203)滑动地倚靠,其中,所述座(23,23’)被成形为容纳相同的所述支撑件(24),而不管所述座沿着所述主体(11,11’)获得的径向位置如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10,1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包括至少一对彼此相同的所述座(23,23’),所述座沿着所述主体(11,11’)限定在两个不同的径向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10,10’),其特征在于,沿着平行于所述带(100,100’,100”)的所述前进方向的方向,所述座(23,23’)从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15,15’)朝向所述相对的第二纵向边缘(18,18’)延伸,而不影响从所述相对的第二纵向边缘突出的所述第二铰链元件(16,16’),所述第一铰链元件从所述第一纵向边缘(17,17’)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10,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23,23’)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部分(230,230’),所述第一部分至少部分地在从所述第一纵向边缘(17,17’)突出的所述第一铰链元件(15,15’)中的一个的主体中或者在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铰链元件之间获得,所述支撑件(24)包括至少一个互补的第一钩形或圆柱形部分(240),所述第一钩形或圆柱形部分限定与所述第一铰链元件(15,15’)或所述两个第一铰链元件的孔洞(150,150’)对齐的大致圆形的开口(241),用于容纳对应的所述铰链销(19)。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模块(10,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23,23’)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部分(232,232’),所述第二部分至少部分地在所述模块的所述上表面(12,12’)下方的主体(11,11’)中获得并且具有大致棱柱形的形状,所述支撑件(24)具有能够插入在所述座(23,23’)的所述第二部分(232,232’)中的相应的大致棱柱形的第二部分(242)。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所述的模块(10,10’),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主体(11,11’)的纵向延伸的方向上,所述座在从所述第二纵向边缘(18,18’)突出的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铰链元件(16,16’)之间延伸。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所述的模块(10,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23,23’)和所述支撑件(24)之间限定了形状配合。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所述的模块(10,1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包括插入在所述至少一个座(23,23’)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支撑件(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10,10’),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反作用元件(25)包括能够围绕杆(243)旋转的轴承(250),所述杆沿着正交于所述支撑平面(PA)的方向从所述支撑件(24)突出,其中,所述轴承(250)完全布置在所述下平面(PI)下方。

10.一种用于至少一个径向反作用元件(25)的支撑件(24),所述支撑件能够联接在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线模块化固定半径输送带(100,100’,100”)的模块(10,10’),所述曲线模块化固定半径输送带适于沿着相应弯曲路径行进,所述模块(10,10’)包括主体(11,11’),所述主体在形成待输送产品的支撑平面(pa)的上表面(12,12’)和形成与支撑平面(pa)间隔开的下平面(pi)的下表面(13,13’)之间延伸,其中,所述主体(11,11’)具有一对相对的纵向边缘,所述相对的纵向边缘分别为第一纵向边缘(17,17’)和第二纵向边缘(18,18’),从所述相对的纵向边缘中的每一个突出至少一个铰链元件,所述至少一个铰链元件分别为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15,15’)和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16,16’),所述至少一个铰链元件被对应的通孔(150,150’,160,160’)穿过,所述通孔适于容纳对应的铰链销(19),所述铰链销将所述模块(10,10’)与所述模块之前或之后的另一个所述模块(10,10’)围绕铰接轴线铰接,所述铰接轴线平行于所述支撑平面(pa)并且正交于所述带(100,100’,100”)的前进方向,其中,所述主体(11,11’)在平面图中具有整体梯形形状,其较小的基部和其较大的基部分别限定所述带(100,100’,100”)的面向所述弯曲路径的内侧的一侧和所述带(100,100’,100”)的面向所述弯曲路径的外侧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11’)具有在所述下平面(pi)处开口的至少一个中空座(23,23’),并且其中,用于至少一个径向反作用元件(25)的支撑件(24)是能够插入的,所述径向反作用元件适于沿着限定所述弯曲路径的相应壁(203)滑动地倚靠,其中,所述座(23,23’)被成形为容纳相同的所述支撑件(24),而不管所述座沿着所述主体(11,11’)获得的径向位置如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10,1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包括至少一对彼此相同的所述座(23,23’),所述座沿着所述主体(11,11’)限定在两个不同的径向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10,10’),其特征在于,沿着平行于所述带(100,100’,100”)的所述前进方向的方向,所述座(23,23’)从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15,15’)朝向所述相对的第二纵向边缘(18,18’)延伸,而不影响从所述相对的第二纵向边缘突出的所述第二铰链元件(16,16’),所述第一铰链元件从所述第一纵向边缘(17,17’)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10,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23,23’)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部分(230,230’),所述第一部分至少部分地在从所述第一纵向边缘(17,17’)突出的所述第一铰链元件(15,15’)中的一个的主体中或者在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铰链元件之间获得,所述支撑件(24)包括至少一个互补的第一钩形或圆柱形部分(240),所述第一钩形或圆柱形部分限定与所述第一铰链元件(15,15’)或所述两个第一铰链元件的孔洞(150,150’)对齐的大致圆形的开口(241),用于容纳对应的所述铰链销(19)。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模块(10,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23,23’)包括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卡洛·加尔巴尼亚蒂诺尔贝托·卡塔内奥
申请(专利权)人:意大利雷吉那链条集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