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露天煤矿全固废膏体与大宗固废分层绿色回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3218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露天煤矿绿色回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露天煤矿全固废膏体与大宗固废分层绿色回填方法,在采用竖向分层回填方法的过程中,首先在底层填充4~6m厚的膏体材料作为第一层;其次在两侧边坡填充2~4m厚膏体材料,竖向填充高度在2m以内,随后在中间将煤矸石、废石、粉煤灰和建筑垃圾分多次填入,每次填入后压实铺平,保持膏体与散体充填到同高,高度为8~10m;上向第三层采用膏体充填2~4m。全固废膏体的固体组成为页岩渣、造纸污泥灰、碱渣、绿泥岩和矿坑抽排水。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利用多种矿区及周边固废,膏体制备过程没有使用任何外加剂,底层和边坡采用膏体回填有效防止了滑坡和污染地下水现象的发生,为露天煤矿绿色开采提供指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露天煤矿绿色回填,特别涉及一种露天煤矿全固废膏体与大宗固废分层绿色回填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规模开采造成露天矿坑数量急剧增加,一般采用矸石、粉煤灰等固废直接回填,直接回填优点是作业工程较简单,能够利用固体废物,但存在边坡稳定性差,地下水容易污染等缺点。

2、在固体废物利用方面,目前我国对于煤矸石和粉煤灰的利用率达70%以上,已经应用在地下矿井充填、土木工程材料等各个领域。固体废物回填露天矿坑能够有效解决采矿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增加固体废物的利用率,实现“一废治两害”的目标。但是,对矿区开采周边的废石和建筑垃圾的利用处于低水平,其中废石的利用率仅有不到30%,建筑垃圾利用率甚至不足10%,这些固废资源的大量产生不仅占用地表面积、污染环境且增加了运输成本,破坏了城市环境,如何有效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目前,地下开采煤矿和金属矿山膏体充填和固体充填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针对露天煤矿多为固体充填,膏体充填应用较少,主要在于膏体充填需要水泥等胶结材料,成本较高,这成为露天煤矿充填技术受限的重要因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露天煤矿全固废膏体与大宗固废分层绿色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固废膏体制备的原材料包括页岩渣、造纸污泥灰、碱渣、绿泥岩和矿坑抽排水;膏体充填材料依靠各固废之间相互激发和协同作用产生胶结强度;大宗固废包含煤矸石、废石、粉煤灰和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回填方式为全固废膏体与大宗固废竖向分层回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煤矿全固废膏体与大宗固废分层绿色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页岩渣、碱渣、绿泥岩和造纸污泥灰投入到机械搅拌器中搅拌1~2min,搅拌均匀后,掺入矿坑抽排水,搅拌时间4~5min,最终制备成密度为2000~2005kg/m3的膏体。p>

3.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露天煤矿全固废膏体与大宗固废分层绿色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固废膏体制备的原材料包括页岩渣、造纸污泥灰、碱渣、绿泥岩和矿坑抽排水;膏体充填材料依靠各固废之间相互激发和协同作用产生胶结强度;大宗固废包含煤矸石、废石、粉煤灰和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回填方式为全固废膏体与大宗固废竖向分层回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煤矿全固废膏体与大宗固废分层绿色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页岩渣、碱渣、绿泥岩和造纸污泥灰投入到机械搅拌器中搅拌1~2min,搅拌均匀后,掺入矿坑抽排水,搅拌时间4~5min,最终制备成密度为2000~2005kg/m3的膏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煤矿全固废膏体与大宗固废分层绿色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固废膏体制备的原材料包括页岩渣、造纸污泥灰、碱渣、绿泥岩和矿坑抽排水。以重量百分比计为:页岩渣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喜林杜传洋刘玲范明杨海娟于晓析安艳丽于金鹏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