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半固态B4Cp/AZ61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2503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半固态B4Cp/AZ61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将原料AZ61镁合金放入熔化炉内精炼,然后降温到625℃;经浇铸管将液态镁合金浇注入到搅拌炉中,以300r/min~5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3~5min,至温度600~610℃;然后加入3wt.%~6wt.%质量分数、粒度号为W7的B4C颗粒,以300r/min~500r/min的搅拌速度,等温搅拌3~5min,浇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获得比较细小、圆整、分布均匀的半固态B4Cp/AZ61复合材料,且B4C增强颗粒发布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复合材料制备领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处在研究阶段,还 未进入批量生产,少量产品虽有制品,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同时,金属基复合材料 在提高强度、硬度、弹性模量的同时,却大大地降低了其塑性,不利于对复合材料二次塑性 加工。随着半固态成形技术和理论不断成熟与发展,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半固态成形开拓 了新的发展方向。而且在工程应用合金当中,镁基复合材料因而具有更高的比强度、比刚 度,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耐高温及减震性能。此外,镁基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阻尼 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是良好的功能材料。因此镁基复合材料在电子、航空、航天特别是汽 车工业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半固态机械搅拌法是在半固态金属中加入增强相,搅拌一定时间后浇注成型。半 固态金属浆料比相同成分金属液体的表观黏度高约3个数量级,利用机械搅拌法将增强颗 粒加入到半固态金属浆料时比较容易,比与其他方法相比,半固态搅拌法获得的复合材料 浆料成型平稳,无涡流和喷射,减少宏观偏析,降低凝固收缩和成型温度,可以解决复合材 料制备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非金属增强体漂浮、偏析以及金属基体不湿润的技术难题,且增 强颗粒在基体内分布均勻。由于该工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镁在高温下的氧化烧损,且该 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最有希望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AZ61镁合金中引入B4C颗粒的主要 目的是弥补AZ61镁合金性能上的不足,如低的弹性模量、有限的高温强度、有限的高温屈 服强度和耐磨性较差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半固态B4Cp/AZ61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首先将原料AZ61镁合金放入熔化炉内精炼,然后降温到625°C ;经浇铸管将液态 镁合金浇注入到搅拌炉中,以300r/min 5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3 5min,至温度 600 610°C,得到半固态浆料;然后加入3wt. % 6wt. %质量分数、粒度号为W7的B4C颗 粒,以300r/min 500r/min的搅拌速度,等温搅拌3 5min,得到半固态B4Cp/AZ61复合 材料,浇注。本专利技术可获得比较细小、圆整、分布均勻的半固态B4Cp/AZ61复合材料,且B4C增强 颗粒发布均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搅拌设备。其中1为浇注管,2为坩锅,3为搅拌炉,4 为管道,5为电热偶,6为电机,7为柱塞,8为电热偶,9为熔化炉,10为柱塞,11为推进式叶轮,12为浇注管,13为升降台、14为桨式叶轮。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条件下的半固态B4Cp/AZ61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述条件下的半固态B4Cp/AZ61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所述条件下的半固态B4Cp/AZ61复合材料SEM形貌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所述条件下的半固态B4Cp/AZ61复合材料SEM形貌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实施例,是在图1所示的搅拌设备中完成的。本专利技术所述实施例的AZ61镁合金,其成分(w)为 实施例1首先将原料AZ61镁合金放入熔化炉内加热到650°C,炉内的镁合金采用熔剂保 护,在此温度下精炼,静置30min,然后降温到625°C。经浇铸管将液态镁合金浇注入到搅拌 炉中,搅拌速度500r/min、搅拌3min到设定的搅拌温度605°C,得到半固态浆料,加入质量分数为3wt. %、粒度号为W7的B4C颗粒,然后以搅拌速度500r/min等温搅拌3min,得到半 固态B4Cp/AZ61复合材料,浇注。图(a)白色近圆形的颗粒为半固态的固相,浅黑色为半固态浆料中的液相部分凝 固后的枝晶组织,且球状晶粒比较细小、圆整、分布均勻。图(b)白色为半固态的液相,浅黑色为B4C颗粒,B4C颗粒较为均勻的分布在AZ61 镁合金基体中。实施例2首先将原料AZ61镁合金放入熔化炉内加热到650°C,炉内的镁合金采用熔剂保 护,在此温度下精炼,静置30min,然后降温到625°C。经浇铸管将液态镁合金浇注入到搅拌 炉中,搅拌速度500r/min、搅拌5min到设定的搅拌温度605°C,得到半固态浆料,加入质量 分数为6wt. %、粒度号为W7的B4C颗粒,然后以搅拌速度500r/min等温搅拌5min,得到半 固态B4Cp/AZ61复合材料,浇注。图(a)白色近圆形的颗粒为半固态的固相,浅黑色为半固态浆料中的液相部分凝 固后的枝晶组织,且球状晶粒比较细小、圆整、分布均勻。图(b)白色为半固态的液相,浅黑色为B4C颗粒,B4C颗粒较为均勻的分布在AZ61 镁合金基体中。实施例3首先将原料AZ61镁合金放入熔化炉内加热到650°C,炉内的镁合金采用熔剂保 护,在此温度下精炼,静置30min,然后降温到625°C。经浇铸管将液态镁合金浇注入到搅拌 炉中,搅拌速度500r/min、搅拌3min到设定的搅拌温度605°C,得到半固态浆料,加入质量 分数为3wt. %、粒度号为W7的B4C颗粒,然后以搅拌速度500r/min等温搅拌3min,得到半 固态B4Cp/AZ61复合材料,浇注。B4C颗粒较为均勻的分布在AZ61镁合金基体中。实施例4首先将原料AZ61镁合金放入熔化炉内加热到650°C,炉内的镁合金采用熔剂保 护,在此温度下精炼,静置30min,然后降温到625°C。经浇铸管将液态镁合金浇注入到搅拌 炉中,搅拌速度500r/min、搅拌5min到设定的搅拌温度605°C,得到半固态浆料,加入质量 分数为6wt. %、粒度号为W7的B4C颗粒,然后以搅拌速度500r/min等温搅拌5min,得到半 固态B4Cp/AZ61复合材料,浇注。B4C颗粒较为均勻的分布在AZ61镁合金基体中。权利要求一种半固态B4Cp/AZ61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将原料AZ61镁合金放入熔化炉内精炼,然后降温到625℃;经浇铸管将液态镁合金浇注入到搅拌炉中,以300r/min~5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3~5min,至温度600~610℃;然后加入3wt.%~6wt.%质量分数、粒度号为W7的B4C颗粒,以300r/min~500r/min的搅拌速度,等温搅拌3~5min,浇注。全文摘要一种半固态B4Cp/AZ61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将原料AZ61镁合金放入熔化炉内精炼,然后降温到625℃;经浇铸管将液态镁合金浇注入到搅拌炉中,以300r/min~5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3~5min,至温度600~610℃;然后加入3wt.%~6wt.%质量分数、粒度号为W7的B4C颗粒,以300r/min~500r/min的搅拌速度,等温搅拌3~5min,浇注。本专利技术可获得比较细小、圆整、分布均匀的半固态B4Cp/AZ61复合材料,且B4C增强颗粒发布均匀。文档编号C22C23/00GK101880787SQ20101019148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日专利技术者周冰锋, 闫洪 申请人:南昌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固态B↓[4]Cp/AZ61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将原料AZ61镁合金放入熔化炉内精炼,然后降温到625℃;经浇铸管将液态镁合金浇注入到搅拌炉中,以300r/min~5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3~5min,至温度600~610℃;然后加入3wt.%~6wt.%质量分数、粒度号为W↓[7]的B↓[4]C颗粒,以300r/min~500r/min的搅拌速度,等温搅拌3~5min,浇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洪周冰锋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