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生产加工用纺织线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1874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0:19
本技术涉及纺织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纺织生产加工用纺织线定位结构,包括U型立架以及伸缩组件,伸缩组件底端连接有底端部开设有圆槽的立筒,圆槽内纵向滑动穿设有内杆,内杆底端可拆卸连接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的竖直段对称位置均可拆卸纵向滑动设置有第一定位筒,第一定位筒外周侧壁开设有多个直径不一致的弧形槽,U型立架端支位于第一定位筒两侧的中段位置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筒,位于同侧的多个第二定位筒之间横向滑动套设有多个限位夹板。本技术可以有效面对并解决可能出现的线张力变大或者变小的情况,同时可以避免纺织线在进程中出现的偏移,在不影响生产加工的前提下,提高生产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生产加工,具体涉及纺织生产加工用纺织线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1、纺织是纺纱与织布的总称,逐渐发展成无纺布技术、三维编织技术以及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主要应用的机械设备为纺织机,纺织机又叫纺机、织机或者棉纺机等,是把线、丝或者麻等原材料加工成丝线后织成布料的工具全称,而络筒机是纺织行业的专用设备,络筒作为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以及织造的第一道工序,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而在纺织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纺织线定位结构是把缠绕有纺织线的纺织线筒固定在其外部,然后再通过对缠绕在线筒外部的纺织线进行放线的机构,它可根据生产需求,进行纺织线放线的作业。

2、现有的纺织线定位结构在进行放线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纺织线定位限制在绷紧状态下进行,但是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纺织机会出现加速或者减速的情况,从而导致线张力变大或者变小,进而造成因张力过大而断裂或者张力过小而脱落的情况,影响纺织机的生产加工进程;同时也会因为线张力的变化而导致纺织线出现一定的偏移,从而导致进线路径发生变化,影响纺织机的生产加工质量。

3、因此,专利技术纺织生产加工用纺织线定位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纺织生产加工用纺织线定位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纺织机会出现加速或者减速的情况,从而导致线张力变大或者变小,进而造成因张力过大而断裂或者张力过小而脱落的情况,影响纺织机的生产加工进程;同时也会因为线张力的变化而导致纺织线出现一定的偏移,从而导致进线路径发生变化,影响纺织机的生产加工质量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纺织生产加工用纺织线定位结构,包括与机台可拆卸连接的u型立架以及可拆卸穿设于u型立架上方侧支的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底端连接有底端部开设有圆槽的立筒,所述圆槽内纵向滑动穿设有内杆,所述圆槽位于内杆上方的部分设置有感应内杆纵向滑动的感应组件,所述内杆底端可拆卸连接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的竖直段对称位置均可拆卸纵向滑动设置有第一定位筒,所述第一定位筒外周侧壁开设有多个直径不一致的弧形槽,所述u型立架端支位于第一定位筒两侧的中段位置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筒,位于同侧的多个所述第二定位筒之间横向滑动套设有多个限位夹板。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感应组件包括连接于内杆顶端的弹簧、连接于弹簧顶端的感应板以及设置于感应板顶端的压力传感器,且所述压力传感器顶端与圆槽顶端抵接。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竖直状态的侧板以及连接于侧板顶端的连接板,所述内杆底端与连接板顶端中心连接,所述侧板对称位置均可拆卸纵向滑动设置有第一卡柱,所述第一定位筒转动套设于第一卡柱;

6、当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筒之间转动抵接时,对应位置的两个所述弧形槽合围形成供纺织线穿过的圆形空间。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u型立架位于第一定位筒两侧的中段位置均可拆卸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对称位置均连接有第二卡柱,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筒分别转动套设于第二卡柱。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位于同一所述安装板的两个第二定位筒以及两个限位夹板之间共同合围形成供纺织线穿过的空间。

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u型立架端支靠近其下方侧支的部位连接有滑轨,所述侧板连接有可沿滑轨纵向滑动的滑座。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1、本技术通过一侧的两个第二定位筒作为进线端,另一侧的两个第二定位筒作为出线端,并且在纺织线放线的过程中,根据纺织线的粗细,选择第一定位筒上的不同直径的弧形槽,同时通过两个第一定位筒对应位置的弧形槽的限位,使得相应粗细的纺织线只能在该限定位置的弧形槽内穿过,避免出现偏移;当纺织机出现突然加速或者减速的情况时,纺织线张力的变大或者变小;当纺织线张力变大的时候,迫使定位组件纵向向上移动,该过程中内杆会压缩感应组件,感应组件通过被压缩产生向下的反作用力以削弱线张力,或者通过驱动伸缩组件向上移动以削弱线张力对纺织线的拉伸,避免断线;当纺织线张力变小时,也就是纺织线变松,此时纺织线对于第一定位筒向上的压力减小,此时另一侧的感应组件可以通过驱动伸缩组件向下移动来改变第一定位筒的纵向位置,进而通过向下移动第一定位筒为纺织线提供向下的反作用力,从而使得变松的纺织线再次绷紧,避免脱落,本方案可以有效面对并解决可能出现的线张力变大或者变小的情况,同时可以避免纺织线在进程中出现的偏移,在不影响生产加工的前提下,提高生产加工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纺织生产加工用纺织线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机台可拆卸连接的U型立架(1)以及可拆卸穿设于U型立架(1)上方侧支的伸缩组件(4),所述伸缩组件(4)底端连接有底端部开设有圆槽(18)的立筒(5),所述圆槽(18)内纵向滑动穿设有内杆(6),所述圆槽(18)位于内杆(6)上方的部分设置有感应内杆(6)纵向滑动的感应组件,所述内杆(6)底端可拆卸连接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的竖直段对称位置均可拆卸纵向滑动设置有第一定位筒(12),所述第一定位筒(12)外周侧壁开设有多个直径不一致的弧形槽(13),所述U型立架(1)端支位于第一定位筒(12)两侧的中段位置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筒(16),位于同侧的多个所述第二定位筒(16)之间横向滑动套设有多个限位夹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生产加工用纺织线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组件包括连接于内杆(6)顶端的弹簧(7)、连接于弹簧(7)顶端的感应板(8)以及设置于感应板(8)顶端的压力传感器(9),且所述压力传感器(9)顶端与圆槽(18)顶端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生产加工用纺织线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竖直状态的侧板(11)以及连接于侧板(11)顶端的连接板(10),所述内杆(6)底端与连接板(10)顶端中心连接,所述侧板(11)对称位置均可拆卸纵向滑动设置有第一卡柱(15),所述第一定位筒(12)转动套设于第一卡柱(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生产加工用纺织线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立架(1)位于第一定位筒(12)两侧的中段位置均可拆卸连接有安装板(14),所述安装板(14)对称位置均连接有第二卡柱(19),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筒(16)分别转动套设于第二卡柱(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织生产加工用纺织线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所述安装板(14)的两个第二定位筒(16)以及两个限位夹板(17)之间共同合围形成供纺织线穿过的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织生产加工用纺织线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立架(1)端支靠近其下方侧支的部位连接有滑轨(2),所述侧板(11)连接有可沿滑轨(2)纵向滑动的滑座(3)。

...

【技术特征摘要】

1.纺织生产加工用纺织线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机台可拆卸连接的u型立架(1)以及可拆卸穿设于u型立架(1)上方侧支的伸缩组件(4),所述伸缩组件(4)底端连接有底端部开设有圆槽(18)的立筒(5),所述圆槽(18)内纵向滑动穿设有内杆(6),所述圆槽(18)位于内杆(6)上方的部分设置有感应内杆(6)纵向滑动的感应组件,所述内杆(6)底端可拆卸连接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的竖直段对称位置均可拆卸纵向滑动设置有第一定位筒(12),所述第一定位筒(12)外周侧壁开设有多个直径不一致的弧形槽(13),所述u型立架(1)端支位于第一定位筒(12)两侧的中段位置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筒(16),位于同侧的多个所述第二定位筒(16)之间横向滑动套设有多个限位夹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生产加工用纺织线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组件包括连接于内杆(6)顶端的弹簧(7)、连接于弹簧(7)顶端的感应板(8)以及设置于感应板(8)顶端的压力传感器(9),且所述压力传感器(9)顶端与圆槽(18)顶端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刚胡月霞朱道兵殷一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彩纺织制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