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挡换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1491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9:4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四挡换挡结构,四挡换挡结构用于电动汽车,包括:输入轴、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差速器和换挡机构,输入轴上设有动力输入齿轮,第一齿轮轴上设有三挡主动齿轮、四挡主动齿轮、第一换挡滑套结构,三挡主动齿轮通过第一换挡滑套结构与第一齿轮轴活动连接,三挡从动齿轮通过第二换挡滑套结构与第二齿轮轴连接,换挡机构设置在三挡从动齿轮的上部,拨叉轴上活动设有第一拨叉、第二拨叉,第一拨叉的自由端与三挡主动齿轮活动连接,第二拨叉的自由端与三挡从动齿轮连接。本技术齿轮结构排列更紧凑,齿轮布局更为合理,排挡更顺畅,速比范围更广、高速挡更快,低速挡输出扭矩更大、高低速覆盖范围广,制造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特别涉及一种四挡换挡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货运等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国家已实行了相关措施强制汽车厂商往小排量,轻量化,新能源方向发展,纯电动汽车已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目前电动车市场上,电动汽车大多单挡、两挡或三挡变速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挡的纯电动汽车对整车效率、爬坡能力及加速性能均比单挡、二挡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目前纯电动汽车搭载的两挡、三挡变速器均会导致驱动电机的设计功率大、体积大、能耗大以及工作转速高,成本较高的问题,三挡换挡结构覆盖的速比有限,在适应的路况上不够广泛。

3、因此,我司工程技术人员为解决三挡换挡结构的问题,开发了四挡换挡结构,使齿轮结构排列更紧凑,更能节约制造成本,齿轮布局更为合理,排挡更顺畅,挡位更清晰,速比范围更广高速挡更快,低速挡输出扭矩更大、高低速覆盖范围广。从根本上解决了三挡变速器均会导致驱动电机的功率大、体积大、能耗大以及转速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齿轮结构排列更紧凑、制造成本更低,排挡更顺畅,占用空间小,功率大、能耗低、高速挡更快,低速挡输出扭矩更大的四挡换挡结构。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四挡换挡结构,所述四挡换挡结构用于电动汽车,包括:输入轴、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输出轴、差速器和换挡机构,所述输入轴上设有动力输入齿轮,所述输入轴、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输出轴平行设置,

4、所述第一齿轮轴上设有三挡主动齿轮、四挡主动齿轮、第一换挡滑套结构,所述第一换挡滑套结构设置在所述三挡主动齿轮、四挡主动齿轮之间,所述三挡主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一换挡滑套结构与所述第一齿轮轴活动连接,

5、所述第二齿轮轴上分别设有三挡从动齿轮、四挡从动齿轮、第二换挡滑套结构,所述第二换挡滑套结构位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四挡从动齿轮之间,所述三挡从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二换挡滑套结构与所述第二齿轮轴连接,

6、所述换挡机构设置在所述三挡从动齿轮的上部,所述换挡机构还包括换挡轴、换挡摇臂、换挡定位销、挡位块、变挡块、拨叉轴,所述拨叉轴上活动设有第一拨叉、第二拨叉,所述第一拨叉的自由端与所述三挡主动齿轮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拨叉的自由端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连接,所述换挡摇臂设置在所述挡位块的上部,所述换挡摇臂与所述换挡轴活动连接。

7、上述结构中,所述换挡轴垂直设置在所述挡位块的上部,所述挡位块活动设置在所述换挡轴上,所述换挡定位销与所述挡位块活动连接,所述变挡块上设有第一换挡槽、第二换挡槽,所述第一拨叉、第二拨叉分别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换挡槽、第二换挡槽内的第一插销、第二插销与所述拨叉轴活动连接,所述拨叉轴与所述输入轴平行设置。

8、上述结构中,所述换挡定位销包括设置在所述换挡定位销上的弹性限位结构,所述换挡定位销的活动端与所述挡位块上的齿槽相匹配。

9、上述结构中,所述差速器包括活动设置的差速轴、差速齿轮,所述差速齿轮与所述差速轴活动连接,所述差速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轴上一体设置的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差速轴与所述第二齿轮轴平行设置。

10、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齿轮轴还包括依次设置的输入从动齿轮、一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所述输入从动齿轮、一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轴上相应的安装位,所述输入从动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三挡主动齿轮活动设置所述二挡主动齿轮与所述四挡主动齿轮之间。

11、上述结构中,所述一挡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轴一体设置,所述输入从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一挡主动齿轮的两侧。

12、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二齿轮轴上还包括设置的一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所述一挡从动齿轮与所述一挡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二挡从动齿轮与所述二挡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轴上一体设置,所述传动齿轮位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四挡从动齿轮之间。

13、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输出轴、差速轴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输出轴、差速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轴承。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5、本技术通过对现有换挡机构的改进,使齿轮结构排列更紧凑,齿轮布局更为合理,排挡更顺畅,且体积更小,更能节约制造成本,挡位更清晰,速比范围更广,最高速比:1:6.5,最低速比:1:33.31,高速挡更快,低速挡输出扭矩更大,高低速覆盖范围广,极大的提升整车经济性,从根本上解决了三挡变速器均会导致驱动电机的功率大、体积大、能耗大以及转速高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挡换挡结构,所述四挡换挡结构用于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差速器和换挡机构,所述输入轴上设有动力输入齿轮,所述输入轴、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输出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齿轮轴上设有三挡主动齿轮、四挡主动齿轮、第一换挡滑套结构,所述第一换挡滑套结构设置在所述三挡主动齿轮、四挡主动齿轮之间,所述三挡主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一换挡滑套结构与所述第一齿轮轴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挡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轴垂直设置在所述挡位块的上部,所述挡位块活动设置在所述换挡轴上,所述换挡定位销与所述挡位块活动连接,所述变挡块上设有第一换挡槽、第二换挡槽,所述第一拨叉、第二拨叉分别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换挡槽、第二换挡槽内的第一插销、第二插销与所述拨叉轴活动连接,所述拨叉轴与所述输入轴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挡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定位销包括设置在所述换挡定位销上的弹性限位结构,所述换挡定位销的活动端与所述挡位块上的齿槽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挡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包括活动设置的差速轴、差速齿轮,所述差速齿轮与所述差速轴活动连接,所述差速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轴上设置的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差速轴与所述第二齿轮轴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挡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轴还包括依次设置的输入从动齿轮、一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所述输入从动齿轮、一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轴上相应的安装位,所述输入从动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三挡主动齿轮活动设置所述二挡主动齿轮与所述四挡主动齿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挡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挡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轴一体设置,所述输入从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一挡主动齿轮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挡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轴还包括设置的一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所述一挡从动齿轮与所述一挡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二挡从动齿轮与所述二挡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轴上一体设置,所述传动齿轮位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四挡从动齿轮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挡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输出轴、差速轴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输出轴、差速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轴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挡换挡结构,所述四挡换挡结构用于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差速器和换挡机构,所述输入轴上设有动力输入齿轮,所述输入轴、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输出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齿轮轴上设有三挡主动齿轮、四挡主动齿轮、第一换挡滑套结构,所述第一换挡滑套结构设置在所述三挡主动齿轮、四挡主动齿轮之间,所述三挡主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一换挡滑套结构与所述第一齿轮轴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挡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轴垂直设置在所述挡位块的上部,所述挡位块活动设置在所述换挡轴上,所述换挡定位销与所述挡位块活动连接,所述变挡块上设有第一换挡槽、第二换挡槽,所述第一拨叉、第二拨叉分别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换挡槽、第二换挡槽内的第一插销、第二插销与所述拨叉轴活动连接,所述拨叉轴与所述输入轴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挡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定位销包括设置在所述换挡定位销上的弹性限位结构,所述换挡定位销的活动端与所述挡位块上的齿槽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挡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包括活动设置的差速轴、差速齿轮,所述差速齿轮与所述差速轴活动连接,所述差速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汉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乔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