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1015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涉及车辆领域。试验车搭载装置包括:承载本体,承载本体上设置有举升机构,举升机构用于举升试验车辆,承载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万向轮;驱动部,驱动部与万向轮连接,驱动部用于万向轮转动;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驱动部、举升机构电性连接。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承载本体上设置的举升机构可在原位置对试验车辆进行举升,以使试验车辆的车轮进行离地空转,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人为绑带固定的方式,可以节省绑车布置时间,同时避免了车辆测试过程中将绑带误判为障碍物的情况,确保车辆试验的准确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动驾驶性能如今备受关注,各大主机厂与行业领先的emc试验室都已经开始建立用于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电磁兼容(emc)测试系统。adas测试系统使用带有角度定位的毫米波雷达回波发生器和实时视觉投影,为测试暗室内提供多领域射频和视觉场景仿真,使受试车辆能够感知前方的模拟“动态目标”,这样可以评估受试车辆在高电平电磁干扰下的性能。

2、在试验车运动工况下,整车电磁兼容试验主要采用传统绑带方式固定试验样车于暗室内转台转毂之上,绑带一端连接转台上的固定锚点,另一端连接车身拖车钩,通常车身前侧布置两条,后侧布置两条,可以基本满足试验车的前进和倒车试验工况下的安全需求,但绑带很可能会被车辆雷达误判为障碍物,影响试验顺利开展。且由于限制措施单一,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出现锚点脱落、绑带断裂等情况,试验车将会失控,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

3、传统的试验布置方式为试验工程师驾驶待测试车进入暗室内指定区域,需确保车身参考点与emc暗室天线标定点位一致,在较小的暗室(如3m法整车暗室)内操作较为困难且极为耗时。

4、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绑带方式固定试验样车易引起车辆误判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绑带方式固定试验样车易引起车辆误判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包括:承载本体,承载本体上设置有举升机构,举升机构用于举升试验车辆,承载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万向轮;驱动部,驱动部与万向轮连接,驱动部用于万向轮转动;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驱动部、举升机构电性连接。

3、进一步地,承载本体具有与试验车辆的车头对应的第一端,以及与试验车辆的车尾对应的第二端,控制模块布置在承载本体的第二端。

4、进一步地,承载本体的长度可调节地设置,承载本体的长度方向为从承载本体的第一端至承载本体的第二端的方向。

5、进一步地,承载本体包括:承载主体,承载主体的第一端形成承载本体的第二端;可伸缩副体,可伸缩副体与承载主体的第二端可相对移动地设置,以调节承载本体的长度,可伸缩副体的远离承载主体的一端形成承载本体的第一端;承载主体、可伸缩副体上均设置有举升机构,承载主体、可伸缩副体的底部均设置有驱动部和万向轮。

6、进一步地,承载主体的第二端开设有调节槽,可伸缩副体的第一端延伸至调节槽内,可伸缩副体沿调节槽的深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调节承载本体的长度。

7、进一步地,调节槽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调节孔。

8、进一步地,试验车搭载装置还包括:锁紧装置,锁紧装置为至少一个,锁紧装置穿过调节孔延伸至调节槽内,锁紧装置具有将可伸缩副体与承载主体锁紧的锁紧状态和将可伸缩副体与承载主体释放的释放状态。

9、进一步地,试验车搭载装置还包括:降温组件,降温组件设置于承载本体上,降温组件用于对试验车辆进行降温。

10、进一步地,降温组件包括:水箱,水箱设置于承载本体上,水箱内存储有冷却水;喷水枪,喷水枪为多个,喷水枪设置于承载本体上,喷水枪与水箱连接,喷水枪用于对试验车辆进行降温,喷水枪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11、进一步地,可伸缩副体沿承载本体的长度方向可伸缩地设置,以调节承载本体的长度。

12、进一步地,举升机构包括多个电动千斤顶。

13、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承载本体上设置的举升机构可在原位置对试验车辆进行举升,以使试验车辆的车轮进行离地空转,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人为绑带固定的方式,可以节省绑车布置时间,同时避免了车辆测试过程中将绑带误判为障碍物的情况,确保车辆试验的准确顺利进行。另外,本实施例中承载本体底部设置万向轮,且设置有控制模块与驱动部、举升机构电性连接,通过控制模块发送指令,即可控制万向轮带动承载本体及试验车辆进入试验环境和控制举升机构对试验车辆进行举升,相比现有技术中需要试验人员驾驶车辆进入试验环境的方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试验环境的快速准确布置,提升试验安全性,节省试验前后的车辆准备时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本体具有与所述试验车辆的车头对应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试验车辆的车尾对应的第二端,所述控制模块(4)布置在所述承载本体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本体的长度可调节地设置,所述承载本体的长度方向为从所述承载本体的第一端至所述承载本体的第二端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本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主体(1)的第二端开设有调节槽,所述可伸缩副体(2)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调节槽内,所述可伸缩副体(2)沿所述调节槽的深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调节所述承载本体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槽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调节孔,所述试验车搭载装置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车搭载装置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组件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副体(2)沿所述承载本体的长度方向可伸缩地设置,以调节所述承载本体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构包括多个电动千斤顶(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本体具有与所述试验车辆的车头对应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试验车辆的车尾对应的第二端,所述控制模块(4)布置在所述承载本体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本体的长度可调节地设置,所述承载本体的长度方向为从所述承载本体的第一端至所述承载本体的第二端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本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车辆试验的试验车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主体(1)的第二端开设有调节槽,所述可伸缩副体(2)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宝王建国张凯韩宏纪李丹阳贾佳付英达朱涵刘乃嘉杨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