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放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086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放样装置,包括弹模试件,定位挡板弹模试件顶部设有盖板,定位挡板弹模试件纵边设有定位挡板Ⅱ,定位挡板弹模试件横边设有定位挡板Ⅰ,定位挡板盖板上设有定位孔Ⅰ,定位挡板定位孔Ⅰ右侧设有定位孔Ⅱ。该种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放样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实现了定位、快速放样的效果,避免了放样偏差大、试验结果不精确等情况,同时节省了人力、试验时间,提高了试验的放样速度<subgt;。</subg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桥梁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具体涉及一种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放样装置


技术介绍

1、传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前,采用人工用钢直尺、直角尺、铅笔在试件上测量放样,以确定微变形测量仪定位点,再进行后续试验操作。具体操作为先将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件表面擦拭干净放平,使用钢直尺测量试件纵边确定两个纵边的中点,然后将试件纵边中点分别与试件边角以对角线进行连接,对角线的两个交叉点即为微变形测量仪定位点。为了确保微变形测量仪定位点准确,需对两个微变形测量仪定位点进行复核,用钢直尺测量两个微变形测量仪定位点间距是否符合试验要求,直角尺测量微变形测量仪定位点距离试件各个边缘的垂线距离是否符合试验要求。之后将试件翻转重复上述步骤3次,一个试件便完成放样。一次弹模试验需对3个试件共12个面进行测量放样。测量放样时间长,试验效率低。针对以上情况,需对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放样方法进行改进。所以我们需要一款新型的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放样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放样装置,以解决其试验效率低等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放样装置,包括

3、弹模试件,所述弹模试件顶部设有盖板,所述弹模试件纵边设有定位挡板ⅱ,所述弹模试件横边设有定位挡板ⅰ,所述盖板上设有定位孔ⅰ,所述定位孔ⅰ右侧设有定位孔ⅱ。

4、优选的,所述定位挡板ⅱ通过定位卡扣紧贴在弹模试件纵边。

5、优选的,所述定位挡板ⅰ通过定位卡口紧贴在弹模试件横边。

6、优选的,所述盖板覆盖在弹模试件上。

7、优选的,所述定位孔ⅰ和定位孔ⅱ通过铅笔沿表面在弹模试件放样。

8、优选的,所述定位孔ⅰ和定位孔ⅱ的尺寸一致。

9、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种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放样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实现了定位、快速放样的效果,避免了放样偏差大、试验结果不精确等情况,同时节省了人力、试验时间,提高了试验的放样速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放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放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挡板Ⅱ(3)通过定位卡扣紧贴在弹模试件(6)纵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放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挡板Ⅰ(2)通过定位卡口紧贴在弹模试件(6)横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放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覆盖在弹模试件(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放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Ⅰ(4)和定位孔Ⅱ(5)通过铅笔沿表面在弹模试件(6)上放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放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Ⅰ(4)和定位孔Ⅱ(5)的尺寸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放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放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挡板ⅱ(3)通过定位卡扣紧贴在弹模试件(6)纵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放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挡板ⅰ(2)通过定位卡口紧贴在弹模试件(6)横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鹏虢远超吕小锋王海锋曹得成牟缠安杨亚丽孙荣梁铮刘杰何虎宋成名刘致源冯翔何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西安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