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欣荣专利>正文

杀灭驱避蚊虫的元素织物强身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809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杀灭驱避蚊虫的元素织物强身防护服属于健康纺织品多功能纺织织物服饰服装生产技术领域。蚊虫目前在我国记载已达360余种,喜食温血动物的鲜血,传染疟疾、丝虫病、黄热病、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甚至H1N1流感,给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本发明专利技术用特殊工艺把人体所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广谱强效银系抗菌剂、防蚊整理剂SCJ-951、杀蚊除虫菊酯等混合物料纳米处理后,添加在棉、麻、毛、丙、锦、腈纶等纺丝液中制成的元素纤维织物防护服,既杀灭驱避蚊虫,又强身健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杀灭驱避蚊虫的元素织物强身防护服,属于健康纺织品多功能纺织织物服 饰服装生产

技术介绍
蚊子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动物,距今已有一亿多年的生存历史,进化至今,它们已经 十分适应各种险恶的环境,蚊子可以大量繁殖,一只雌蚊一次产卵可达上亿只,雌蚊的吸血 习惯每吸一口血可使100-300只的蚊虫发育,所以对于上亿只卵来说雌蚊必须不停地吸血 才能满足繁殖的需要。随着蚊子的吸允,几十种病原体和其他传染性微生物也流进了温血 动物的体内,因此引发多种疾病的流行,控制蚊子的增长,减少孽生源。人们过去做了许多 的工作,研制了天然除虫菊脂,并仿制和改进了天然除虫菊脂的结构特征以及化学防蚊。最 近科学家正在将一种阻断疟疾传播的基因转入蚊子胚胎,使用这种经基因改造后的蚊子不 再传播疟疾。目前比较成熟的防蚊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就是对环境中的蚊子进行 驱避或杀灭的方法,如用蚊香、杀虫祛雾剂,但对人体容易产生一定的伤害;第二种方法,就 是对人体有紧密接触的纺织品进行加工整理,使之具有持久的防蚊、避蚊、驱蚊效果,而且 耐水洗,对人体无毒无害。防蚊整理是用含有各种蚊虫驱避剂和杀虫剂的微胶囊等处理织物,在特定的温 度、时间等工艺条件下,通过粘合剂等让微胶囊和纤维结合在一起,在纤维表面形成不溶于 水及一般有机溶剂的驱蚊药膜,达到立即驱蚊避蚊,击倒和杀灭的作用。防蚊虫整理剂JLSUN 是一种新的织物为主的纳米级微胶囊,它的主要成份是以 拟除虫菊脂类化合物为主的纳米级微胶囊,它是固着剂在织物表面形成防蚊虫药膜对蚊、 蝇、蚤、虱、蛙虫等有高效、快速的击倒和杀灭的效果,并有良好的驱避作用。防蚊虫整理织 物可广泛用于床上用品、纺织物品、地毯、蚊帐、窗帘等装饰用布和袜子、衣科等医用纺织品 和军用纺织品。蚊虫的种类很多,目前已知的超过3200多个种类,现时我国记载的已达360余种 之多,它们是吸食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温血动物的鲜血,日常蚊虫的吸血往往不为人们所 十分重视或注意,但在有些地区、野外田间蚊虫大量繁殖,成群侵袭人畜,造成严重的騷乱, 妨碍人们的野外郊游及其他野外生存和生产。在我国东北、西北有些草甸沼泽或盐泽地区, 在蚊虫季节高峰时,如无适当的防护,在野外活动可招致大量蚊虫的騷扰吸血,使人瘙痒, 难以忍受,最为严重的是蚊虫叮咬会给人类传染多种疾病、丝虫病、黄热病、登革病、流行性 乙型脑炎以及多种虫媒病毒病,这些疾病可统称虫媒疾病。甚至可以传播现在的Hmi流感 病毒。是要人们引起足够重视的虫媒性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周围环境均得到显著的提升,人 们更加注意增强蚊虫对人类健康生活的影响,20世纪初人们通过减少孽生源控制蚊虫、幼4虫的增长,三四十年代除控制减少孽生源外还用矿物油和植物粉天然除虫菊脂消灭蚊虫, 同时也出现了仿制和改进天然除虫菊脂的结构特征,这便是合成的拟除虫菊脂,虽然它对 蚊子的幼虫杀灭力很高,但其对鱼的毒性也高,因而并不能广泛应用于蚊虫的幼虫控制。80 年代中期科学家开发了一项应用细菌来控制蚊虫的新技术,即用苏芸金杆菌(BT)和球形 杆菌(BS)来控制蚊子。这二种细菌可以在自然界的树叶、土壤和虫体上产生腐烂菌,在形 成孢子过程中,细菌合成各种蛋白质某些蚊虫的幼虫吃了便会中毒而亡。BT和BS对某些 库虫、按蚊有毒性。细菌杀虫剂已被广泛应用到许多疾病传播媒介的防治计划中。20世纪 90年代应用神经肽即昆虫生长调节剂,对昆虫的生长发育进行调控,干扰其正常的生理功 能运用了化学防治的新措施,最近科学家又将一种阻断疟疾传播基因转入蚊子胚胎,使用 这种基因工程改造后的蚊子不再传播疟疾。本专利技术是用人体接触比较紧密又不得不穿的纺织织物进行深加工整理,使之既具 有比较长久的迅速击倒杀灭蚊虫的效果,又根据人体皮肤结构特点经皮肤毛孔、汗腺、毛细 血管、微循环经纳米技术处理的有效药物混合成份吸收进入人体,有效地促进人体自身元 素的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达到增强体质、既防病又强身健体的目的。微胶囊化技术就是用各种天然的或合成材料的薄层,包覆着从几十纳米至数百微 米的气体、液体及固体微粒的一种新技术,本专利技术是用天然麦饭石多孔穴的特点,将已进行 过纳米处理的纳米麦饭石微粒在电子显微镜下还能很清楚地观察到一粒麦饭石微粉完全 像珊瑚礁、海绵状呈多孔性,用其天然多孔穴的特性作为微胶囊还有其更多的优点,因为麦 饭石含有丰富的宏微量元素,经水浸泡它能很快将其有效元素溶出来补充、调节、拮抗人体 内元素平衡。同时它的净化能力特强,它的微粉粒进入人体,因为已纳米化了,其体表面积 特大,作用范围广,在身体的各种细菌、病毒、杂质、重金属能得到有效的清洗,从而使人体 健康长寿,强壮,精力充沛,而且麦饭石中的微量元素经现代高科技工艺特殊处理,可以使 每一种微量元素都具有带正电荷中心的作用,然后细化到各种纤维织物制造过程中,这些 微量元素能够牢固的吸附和结合,微量元素与纤维素大分子上的羟基发生键合反应在纤维 素大分子上,制成具有一定牢固性和持久性功能的元素纤维。这些织物经通过皮肤体温的 加热摩擦等方式释放微量元素,从而使人体不断地调节、补充、拮抗体内元素平衡,以满足 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正常的代谢和防病治疗健体强身的需要,同时麦饭石中的主要成份 Si02、Al203、Fe203、Ti02是天然的远红外物质,由麦饭石纳米微粉制成的织物,它能吸收阳光 和人体的热量,并能高效发射远红外附着在与其结合的纺丝织物上。使织物在4-20um波长 范围内有较高的远红外发射率。由于远红外具有放射渗透及共振,并能吸收太阳光,并将转 换成远红外辐射,也可将人体的热量反射而获得保暖效果,而能长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 进血液循环,所以麦饭石是理想的元素纤维织物物料。纳米科技的基因含义是在纳米尺寸(一般确定在I-IOOnm)范围内,通过直接操作 和安排原子、分子,形成纳米尺度O维、1维、2维、3维新的物质,纳米(nano-meter)是一个 长度的度量单位,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千分之一微米,大约是三四个原子的宽度,任 何至少含有一维小于IOOnm或由小于IOOnm的基本单元(building blocks)组成的材料称 作纳米材料,它是由极细的晶粒和大量处于晶界和晶粒内部缺陷中心的原子所构成的纳米 微粒的集合体,在其性能上同组成体相材料相比,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这种变化赋予了 纳米材料既有别于体相材料又不同于单个分子的特殊性质,使之成为介于分子和体相材料之间的中介项,以此中介项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就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学科——纳米科学,纳 米科学技术是跨进世纪的新学科,科学家预言,纳米科学技术将会成为21世纪的核心高端 技术,是国际生物
的前沿和热点问题。目前我国开发的纳米纤维抗菌剂主要采用 TiO2和Ag的配制纳米技术整理及并通过涂层浸轧方法进行整理。实践证明,上述材料经纳 米技术处理后有更高的驱避效果。有硒、锗元素二种是地球上稀少而人体所需要的重要元 素,许多的人因为体内这二种元素缺乏导致多种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易患这样或那样的 疾病,即亚健康75%的人群之中就普遍缺少这二种重要生命元素,因此在纤维织物中添加 这二种仅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杀灭驱避蚊虫的元素织物强身防护服,其特征是:织物组成中由下列有效中药方剂组成%(1)牛膝、菟丝子、远志、地骨皮、石菖蒲、甘菊花、熟干地黄各150-250g,各占10-20%。(2)熟干地黄1400-1600g,占40-52%;五味子、远志、石苇100-300g,占1-11%;天门冬500-700g,占13-24%;菖蒲200-400g,占5-15%;白茯苓、桂心各50-150g,各占0.5-6%。(3)生地黄、熟地黄、人参、天门冬、麦门冬各100-200g,各占5-15%;地骨皮、白茯苓、何首乌各200-300g,各占11-22%。(4)白茯苓、天门冬、白术、巨胜子(即黑芝麻)、桃仁、干黄精各400-600g,各占11-22%。(5)黄精、苍术各150-250g,各占12-24%;天门冬100-200g,占8-19%;松叶250-350g,占22-33%;枸杞200-300g,占17-2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进学陈欣荣成钢
申请(专利权)人:陈欣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