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工业制造协同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50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工业制造协同平台,包括订单管理单元、设计协同单元、生产协同单元、物流协同单元、质量控制单元以及数据分析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制造协同平台技术领域。该基于互联网的工业制造协同平台,通过订单管理单元、设计协同单元、生产协同单元、物流协同单元、质量控制单元以及数据分析单元的相互配合,使得各个环节之间连接紧密,使得数据分析和协同变得简单,提高了用户对平台的接受度,通过设计文件共享模块、同步设计模块、设计反馈和评审模块以及安全保密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多人之间的设计文件共享,提供了设计师之间互相参考和学习的机会,也能避免传统设计中的串班和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制造协同平台,具体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工业制造协同平台


技术介绍

1、基于互联网的工业制造协同平台旨在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工业制造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并提供相应的协同工具和服务,以提高工业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2、现有的基于互联网的工业制造协同平台,涉及到多个环节,不同环节之间的紧密型不强,使得数据分析和协同变得复杂,导致用户对平台的接受度较低,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工业制造协同平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工业制造协同平台,解决了涉及到多个环节,不同环节之间的紧密型不强,使得数据分析和协同变得复杂,导致用户对平台的接受度较低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工业制造协同平台,包括订单管理单元、设计协同单元、生产协同单元、物流协同单元、质量控制单元以及数据分析单元,所述订单管理单元的输出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工业制造协同平台,包括订单管理单元(1)、设计协同单元(2)、生产协同单元(3)、物流协同单元(4)、质量控制单元(5)以及数据分析单元(6),其特征在于:所述订单管理单元(1)的输出端与设计协同单元(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设计协同单元(2)的输出端与生产协同单元(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生产协同单元(3)的输出端与物流协同单元(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质量控制单元(5)的输出端分别与设计协同单元(2)和生产协同单元(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分析单元(6)的输出端分别与订单管理单元(1)、设计协同单元(2)、生产协同单元(3)、物流协同单元(4)以及质量控制单元(5)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工业制造协同平台,包括订单管理单元(1)、设计协同单元(2)、生产协同单元(3)、物流协同单元(4)、质量控制单元(5)以及数据分析单元(6),其特征在于:所述订单管理单元(1)的输出端与设计协同单元(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设计协同单元(2)的输出端与生产协同单元(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生产协同单元(3)的输出端与物流协同单元(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质量控制单元(5)的输出端分别与设计协同单元(2)和生产协同单元(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分析单元(6)的输出端分别与订单管理单元(1)、设计协同单元(2)、生产协同单元(3)、物流协同单元(4)以及质量控制单元(5)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工业制造协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订单管理单元(1)包括订单信息互联网传递模块(11)、订单快速确认模块(12)、物料采购模块(13)以及生产进度跟踪模块(14),所述订单信息互联网传递模块(11)的输出端与订单快速确认模块(1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订单快速确认模块(12)的输出端与物料采购模块(1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物料采购模块(13)的输出端与生产进度跟踪模块(14)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工业制造协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协同单元(2)包括设计文件共享模块(21)、同步设计模块(22)、设计反馈和评审模块(23)、版本管理模块(24)以及安全保密模块(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工业制造协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文件共享模块(21)的输出端与同步设计模块(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同步设计模块(22)的输出端与设计反馈和评审模块(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友云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南邮通信网络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