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伏支架,特别涉及一种光伏支架斜撑布置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光伏发电支架设备,简称光伏支架,是用于支撑光伏组件的辅助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光伏组件安装在一个固定角度和方向,从而提高光伏组件从光能中吸收光线的效率。同时,它还能够稳定光伏组件的位置保证系统的运行和安全。光伏支架的结构通常包括:支撑架、斜撑和安装底座。其中,斜撑用于稳定支架,防止支架因外力影响而产生位移,影响光伏电池板的稳定性和发电效果。
2、现有技术在户用电站设计中,各厂商常用的方法是下发标准设计图集,但障碍物种类复杂、数量多,图集中往往不会完整展示针对障碍物的处理方法,导致现场施工遇到障碍物影响时无法规范地布置斜撑。从而出现光伏支架的结构不安全、经济损失等问题。因此,如何规范、安全地布置斜撑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支架斜撑布置的方法及装置,以规范、安全地布置斜撑。
2、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斜撑布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提取光伏支架标准设计图集中的斜撑安装数据,构建斜撑数据集;
4、建立初始模型,根据所述斜撑数据集在所述初始模型上生成初始斜撑;
5、对所述初始斜撑进行冗余校验,去除冗余斜撑;
6、对去除所述冗余斜撑后的初始斜撑进行干涉校验,得到最终斜撑;
7、将所述最终斜撑设置于所述初始模型,得到斜撑布置图。
8、可选的,所述建立初始模型,包括
9、根据房屋信息,生成初始立柱和主梁;
10、根据障碍物信息,判断所述初始立柱中是否存在受所述障碍物影响的问题立柱;
11、若是,则去除所述问题立柱,生成不受所述障碍物影响的增补立柱,并根据去除所述问题立柱后的所述初始立柱、所述增补立柱和所述主梁建立所述初始模型;
12、若否,则根据所述初始立柱和所述主梁建立所述初始模型。
13、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斜撑数据集在所述初始模型上生成初始斜撑,包括:
14、根据所述斜撑数据集在所述初始立柱上生成初始立柱斜撑;
15、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增补斜撑检测;
16、当检测不通过时,生成增补斜撑,并与所述初始立柱斜撑一起作为所述初始斜撑;
17、当检测通过时,将所述初始立柱斜撑作为所述初始斜撑。
18、可选的,所述增补斜撑检测包括增补立柱检测和主梁打断检测,所述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增补斜撑检测,包括:
19、当所述初始模型中存在所述增补立柱时,增补立柱检测不通过;
20、当所述主梁被打断且悬挑长度大于预设长度时,主梁打断检测不通过。
21、可选的,所述增补斜撑包括增补立柱斜撑和断处斜撑,所述当检测不通过时,生成增补斜撑,包括:
22、所述增补立柱检测不通过时,在所述增补立柱上生成所述增补立柱斜撑;
23、所述主梁打断检测不通过时,在所述主梁被打断且悬挑长度大于预设长度处生成所述断处斜撑;所述预设长度为不需要斜撑的起始长度。
24、可选的,所述生成增补斜撑包括对所述增补斜撑的位置和倾角进行第一寻优,所述第一寻优,包括:
25、将所述初始模型中的立柱、主梁和斜撑的两端点坐标输入力学求解器,得到第一应力比和第二应力比;所述第一应力比为所述增补斜撑的应力比,所述第二应力比为所述光伏支架的应力比或所述主梁被打断处的悬挑应力比;
26、判断所述第一应力比和所述第二应力比是否均小于1;
27、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一应力比和所述第二应力比,获取所述增补斜撑的长度,及所述增补斜撑两端切面的周长;
28、根据所述增补斜撑的长度和所述增补斜撑两端切面的周长,计算所述增补斜撑的位置和倾角;
29、若否,则获取所述第一应力比和所述第二应力比中大于或等于1的不合格应力比,进行第二寻优,获取所述增补斜撑的位置和倾角。
30、可选的,所述第二寻优,包括:
31、将所述主梁的两端点坐标拟合成第一直线方程;
32、将所述增补斜撑的位置和倾角拟合成第二直线方程;
33、获取所述位置在预设柱顶高度内,且所述倾角在预设角度内的最小斜撑长度;
34、获取与所述最小斜撑长度对应的位置和倾角,作为所述增补斜撑的位置和倾角。
35、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初始斜撑进行冗余校验,去除冗余斜撑,包括:
36、去除所述初始斜撑中,斜撑上端与所述主梁无交集的斜撑;
37、当所述初始模型中立柱单侧斜撑数量为2时,去除所述立柱单侧的两个斜撑中的所述初始斜撑。
38、可选的,所述对去除所述冗余斜撑后的初始斜撑进行干涉校验,得到最终斜撑,包括:
39、获取所述去除所述冗余斜撑后的初始斜撑中,受所述障碍物影响的问题斜撑;
40、将所述初始模型中的立柱、主梁和所述问题斜撑的两端点坐标输入力学求解器,得到所述问题斜撑的应力比;
41、判断所述问题斜撑的应力比是否小于1;
42、若是,则根据所述问题斜撑的应力比,获取所述问题斜撑的长度,及所述问题斜撑两端切面的周长;
43、根据所述问题斜撑的长度和所述问题斜撑两端切面的周长,计算所述问题斜撑的位置和倾角,更新所述初始斜撑;
44、若否,则将所述主梁的两端点坐标拟合成第一直线方程;
45、将所述问题斜撑的位置和倾角拟合成第二直线方程;
46、获取所述位置在预设柱顶高度内,且所述倾角在预设角度内的最小斜撑长度;
47、获取与所述最小斜撑长度对应的位置和倾角,作为所述问题斜撑的位置和倾角,更新所述初始斜撑;
48、去除更新后的初始斜撑中,仍受所述障碍物影响的斜撑,得到最终斜撑。
49、基于上述一种光伏支架斜撑布置的方法,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斜撑布置的装置,包括:斜撑数据集构建单元、初始斜撑生成单元、冗余斜撑去除单元、最终斜撑获取单元和斜撑布置图输出单元;
50、所述斜撑数据集构建单元,用于提取光伏支架标准设计图集中的斜撑安装数据,构建斜撑数据集;
51、所述初始斜撑生成单元,用于建立初始模型,根据所述斜撑数据集在所述初始模型上生成初始斜撑;
52、所述冗余斜撑去除单元,用于对所述初始斜撑进行冗余校验,去除冗余斜撑;
53、所述最终斜撑获取单元,用于对去除所述冗余斜撑后的初始斜撑进行干涉校验,得到最终斜撑;
54、所述斜撑布置图输出单元,用于将所述最终斜撑设置于所述初始模型,得到斜撑布置图。
55、可选的,所述初始斜撑生成单元,包括:
56、房屋信息利用子单元,用于根据房屋信息,生成初始立柱和主梁;
57、问题立柱判断子单元,用于根据障碍物信息,判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支架斜撑布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初始模型,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斜撑数据集在所述初始模型上生成初始斜撑,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补斜撑检测包括增补立柱检测和主梁打断检测,所述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增补斜撑检测,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补斜撑包括增补立柱斜撑和断处斜撑,所述当检测不通过时,生成增补斜撑,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增补斜撑包括对所述增补斜撑的位置和倾角进行第一寻优,所述第一寻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寻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初始斜撑进行冗余校验,去除冗余斜撑,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去除所述冗余斜撑后的初始斜撑进行干涉校验,得到最终斜撑,包括:
10.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斜撑生成单元,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斜撑生成单元,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补斜撑检测包括增补立柱检测和主梁打断检测,所述增补斜撑检测子单元,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补斜撑包括增补立柱斜撑和断处斜撑,所述增补斜撑生成子单元,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增补斜撑包括对所述增补斜撑的位置和倾角进行第一寻优,所述增补立柱斜撑生成子单元,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寻优子单元,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斜撑去除单元,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斜撑获取单元,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支架斜撑布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初始模型,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斜撑数据集在所述初始模型上生成初始斜撑,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补斜撑检测包括增补立柱检测和主梁打断检测,所述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增补斜撑检测,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补斜撑包括增补立柱斜撑和断处斜撑,所述当检测不通过时,生成增补斜撑,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增补斜撑包括对所述增补斜撑的位置和倾角进行第一寻优,所述第一寻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寻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初始斜撑进行冗余校验,去除冗余斜撑,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去除所述冗余斜撑后的初始斜撑进行干涉校验,得到最终斜撑,包括:
10.一种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稼,张志远,胡锦强,余峥,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