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成像透镜,照相机装置及携带信息终端装置。所述成像透镜系单焦成像透镜,由孔径光阑,配置在该孔径光阑的物体侧的第一透镜组,以及配置在孔径光阑的像侧的具有正放大率的第二透镜组成。第一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具有负放大率的第一F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放大率的第一R透镜组,在第一透镜组中隔开最宽的空气间隔配置。第一F透镜组至少包括二个负透镜,第一R透镜组至少包括一个正透镜。第二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第二F透镜组,以及第二R透镜组。第二F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第一正透镜,第一负透镜,第二负透镜,第二正透镜,具有正放大率。第二R透镜组至少包括一个透镜。能实现高性能的成像透镜,小型/高性能的照相机装置及携带信息终端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相机装置及携带信息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光学系统,照相机装置及携带信息终端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或摄像光学系统除了可以用于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的摄 影用透镜,还可以用于银盐相片照相机的摄影用透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照相机装置能作为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银盐相片照相机实 施。并且,将该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作为摄影功能部,能实现可进行通信等信息处理的 携带信息终端装置。
技术介绍
数码照相机得到广泛普及,性能也得到提高,照相机型式也多样化。其中,对具有 变焦功能的数字照相机很欢迎,要求搭载高性能单焦透镜的小型、高画质的小型照相机的 用户很多。对于喜好这种高画质的小型照相机的用户,对于在高性能基础上,实现F值 (F-number)小的“大孔径”、“视场角大”的装置期待大。在“高性能”方面,要求具有至少与1000万至2000万像素的摄像元件对应的分 辨能力,且要求从孔径光阑,光阑叶片形那样的杂光少,以高反差直到视场角周边无点像崩 溃;色像差小,在亮度差大的部分也不生成不需要的色;歪曲像差小,能将直线作为直线描 画等。又,在“大孔径”方面,从与搭载变焦透镜的一般的小型照相机的差别化方面,希望 至少“F2.4以下”、直至“F2.0以下”的F值不少。再有,关于“摄影透镜的视场角”,较好的是,35mm银盐照相机(所谓莱卡(Leica) 版)换算的焦距相当于28mm的半视场角38度以上。数码照相机用的有许多种类,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那样的“广角的单 焦透镜”的典型的透镜结构,有在物体侧配置负的光焦度的透镜组(前组)、在像侧配置正 的光焦度的透镜组(后组)的所谓“逆聚焦型”。逆聚焦型使得射出光瞳位置远离像面,能使得“周边光束以相对像面接近垂直的 角度入射”,因此,作为使用“在各像素具有色滤波器及微透镜”的面传感器的数码照相机或 数码摄像机等的的构成很合适。但是,逆聚焦型“光焦度配置的非对称性”大,慧形像差或歪曲像差、放大倍率色像 差等补正不完全。所述像差补正随着大孔径化,变得更困难。数码照相机近年来小型化得到很大进展,要求非摄影时的进一步小型化。关于数码照相机的小型化,提出过折叠式收纳,S卩,非摄影时使得摄像光学系统的 透镜组之间或透镜之间的间隔狭,将摄像光学系统整体收纳在数码照相机本体内,使得摄 像光学系统不从数码照相机本体突出。但是,若伴随大孔径化摄像光学系统的透镜数增加,即使通过折叠式收纳使得光 轴上的透镜组间隔或透镜间隔狭,即使根据透镜数透镜厚度叠合,进行折叠式收纳,但由于镜筒部长度增加,向照相机本体内收纳不能充分实现。逆聚焦型的单焦透镜以往有各种各样,其为人们所公知,其中,在专利文献1-5 中,记载由负的前组、光阑、正的后组构成,F值比较小,且比较广的视场角,例如具有38度 前后的半视场角,达到F2. 4以下的大孔径的装置。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或摄像光学系统为Fl. 4的大孔径,像散 (astigmatism)或像面弯曲大,在孔径光阑附近,在周边部性能存在问题,与“1000万-2000 万像素的摄像元件”的对应很困难。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或摄像光学系统像散或像面弯曲,歪曲像差虽然能 良好地补正,但球面差稍大,在大孔径且小型方面有改良余地。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近来对小型化的要求比以前还强,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 F值小的实施例在小型化方面对于现在要求不充分。在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5公开的或摄像光学系统若根据近年水准, F2. 8在大孔径方面不够,像散或像面弯曲,放大倍率色像差也难以充分补正,该也 难以实现使得周边部具有充分的性能,不适合“1000万-2000万像素的摄像元件”的水准。在专利文献1、3公开的哪一个的歪曲像差若以绝对值计算,都超过2%。在专利文献4公开的F2. 9,在大孔径方面不够,像面弯曲大,难以实现使 得周边部具有充分的性能。又,使用透镜数多,小型化不容易,有改良余地。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以下装置在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携带信息终端装置 中,为了将摄像光学系统的折叠式收纳更紧凑地实现,使得构成摄像光学系统的透镜从光 轴退避,进行折叠收纳。但是,在专利文献6中没有具体记载折叠式收纳的摄像光学系统,尤其,当伴随大 孔径化摄像光学系统的透镜数增加场合,在专利文献6中没有具体记载如何提高收纳时的 紧凑性。特开平06-308385号公报特开2006-349920号公报特开平09-218350号公报特开2008-129403号公报特开平07-46337号公报特开2006-391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提出来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适合数码照相 机或数码摄像机的高性能的,其能以半视场角38度左右的广角,F值2.0程度以 下“大孔径且比较小型”,充分减少像散或像面弯曲、放大倍率色像差、慧形像差的色差、歪 曲像差等,具有能与“ 1000万-2000万像素的摄像元件”对应的分辨率,从孔径光阑,以高反 差直到视场角周边无点像崩溃,在亮度差大的部分也不生成不需要的色,能将直线作为直 线无歪曲地描画。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以下技术方案。1. 一种,系单焦,其特征在于由孔径光阑,配置在该孔径光阑的物体侧的第一透镜组,以及配置在孔径光阑的 像侧的具有正放大率的第二透镜组成;上述第一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具有负放大率的第一 F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放 大率的第一 R透镜组,在上述第一透镜组中隔开最宽的空气间隔配置;上述第一 F透镜组至少包括二个负透镜;上述第一 R透镜组至少包括一个正透镜;上述第二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第二 F透镜组,以及第二 R透镜组;上述第二 F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第一正透镜,第一负透镜,第二负透镜,第二 正透镜,具有正放大率;上述第二 R透镜组至少包括一个透镜。S卩,按照本专利技术第1技术方案,配置在孔径光阑的物体侧的是第一透镜组,配置在 孔径光阑的像侧的是第二透镜组;配置在第一透镜组中的透镜间隔(空气间隔),第一F透镜组的最靠近像侧的透镜 面和第一 R透镜组的最靠近物体侧的透镜面之间的间隔,在第一透镜组中最大。2.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 R透镜组一个面具有随着离开光轴成为周边、正放大率变弱的形状的非 球面;当第二 F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F,第二 R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R,满足条件式(1) 0. 4 < f2F/f2R < 0. 6并且,上述第二 R透镜组的上述非球面满足条件式(2)(2)0. 3 < D1/D2 < 0. 5其中,D2表示在其光线有效高度为H2R位置,以近轴曲率半径作成的面和非球面 的下垂(sag)量,Dl表示在0. 8H2R位置,以近轴曲率半径作成的面和非球面的下垂量。按照本专利技术第2技术方案,在此,所谓“光线有效高度”是指通过透镜面用于成像 的光线之中,通过离开光轴最远位置的光线所通过的位置和上述光轴之间的与光轴垂直方 向的距离。在本专利技术第2技术方案中,关于第二 R透镜组的随着离开光轴成为周边、正放大率 变弱的形状的非球面,其光线有效高度为H2R。非球面和以该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作成的面(将近轴曲率半径作为曲率半径 的球面)的下垂量表示以下距离当将光轴垂直方向的离开光轴的距离设为h时,在距离h 的位置,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像透镜,系单焦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由孔径光阑,配置在该孔径光阑的物体侧的第一透镜组,以及配置在孔径光阑的像侧的具有正放大率的第二透镜组成;上述第一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具有负放大率的第一F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放大率的第一R透镜组,在上述第一透镜组中隔开最宽的空气间隔配置;上述第一F透镜组至少包括二个负透镜;上述第一R透镜组至少包括一个正透镜;上述第二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第二F透镜组,以及第二R透镜组;上述第二F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第一正透镜,第一负透镜,第二负透镜,第二正透镜,具有正放大率;上述第二R透镜组至少包括一个透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须藤芳文,中山贵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