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521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具有高变焦比的变焦透镜系统,其通过适当的能量布置保证足够的后焦距量从而能够修正像差。该变焦透镜系统从物体开始依序包括: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四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五透镜组。当从广角端状态变焦至长焦端状态时,在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增加,在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减少,在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增加,并且在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减少。满足给定的条件表达式。(*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焦透镜系统,并且具体的说涉及具有高变焦比的变焦透镜系统。
技术介绍
作为具有高变焦比的变焦透镜系统,公知是五组类型的变焦透镜,其从物体开始依序包含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四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五透镜组,例如,日本未决专利申请No.8-179213和No.9-304697。但是,当在由日本未决专利申请No.8-179213公开的变焦透镜的基础上构造具有短焦距的变焦透镜时,很难保证足够的后焦距量。此外,因为日本未决专利申请No.9-304697公开的变焦透镜中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第四透镜组具有很强的折射本领,修正像差变得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了上述问题并且目标在于提供具有高变焦比的变焦透镜系统,其通过适当的能量布置保证足够的后焦距量从而能够优选地修正像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变焦透镜系统从物体开始依序包括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四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五透镜组。当透镜组位置的状态从广角端状态变换至长焦端状态时,在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增加,在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减少,在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增加,并且在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减少。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1)0.655<(-f2)/fw<2.000(1)其中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下变焦透镜系统的焦距。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优选地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2)1.18<f3/fw<2.50 (2)其中f3表示第三透镜组的焦距。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优选地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3)1.92<(-f4)/fw<4.00 (3)其中f4表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优选地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4)3.78<f1/fw<6.00 (4)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优选地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5) 1.8<BF/fw<6.0(5)其中BF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下变焦透镜系统的后焦距。通过结合附图的优选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可以容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例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能量布置和各个透镜组的移动轨迹的视图,其中W表示广角端状态并且T表示长焦端状态。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例1的变焦透镜系统的透镜构造的视图。图3图示示出了当系统聚焦在无穷远处时在广角端状态(f=18.7)中、根据实例1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各种像差。图4图示示出了当系统聚焦在无穷远处时在中间焦距状态(f=35.0)中、根据实例1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各种像差。图5图示示出了当系统聚焦在无穷远处时在长焦端状态(f=67.9)中、根据实例1变焦透镜系统的各种像差。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例2的变焦透镜系统的透镜构造的视图。图7图示示出了当系统聚焦在无穷远处时在广角端状态(f=18.5)中、根据实例2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各种像差。图8图示示出了当系统聚焦在无穷远处时在中间焦距状态(f=35.0)中,根据实例2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各种像差。图9图示示出了当系统聚焦在无穷远处时在长焦端状态(f=67.9)中,根据实例2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各种像差。图10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例3的变焦透镜系统的透镜构造的视图。图11图示示出了当系统聚焦在无穷远处时在广角端状态(f=18.5)中,根据实例3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各种像差。图12图示示出了当系统聚焦在无穷远处时在中间焦距状态(f=35.0)中,根据实例3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各种像差。图13图示示出了当系统聚焦在无穷远处时在长焦端状态(f=67.9)中,根据实例3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各种像差。图1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例4的变焦透镜系统的透镜构造的视图。图15图示示出了当系统聚焦在无穷远处时在广角端状态(f=18.5)中,根据实例4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各种像差。图16图示示出了当系统聚焦在无穷远处时在中间焦距状态(f=35.0)中,根据实例4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各种像差。图17图示示出了当系统聚焦在无穷远处时在长焦端状态(f=67.9)中,根据实例4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各种像差。图1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例5的变焦透镜系统的透镜构造的视图。图19图示示出了当系统聚焦在无穷远处时在广角端状态(f=18.5)中,根据实例5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各种像差。图20图示示出了当系统聚焦在无穷远处时在中间焦距状态(f=35.0)中,根据实例5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各种像差。图21图示示出了当系统聚焦在无穷远处时在长焦端状态(f=68.9)中,根据实例5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各种像差。图2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例6的变焦透镜系统的透镜构造的视图。图23图示示出了当系统聚焦在无穷远处时在广角端状态(f=18.5)中,根据实例6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各种像差。图24图示示出了当系统聚焦在无穷远处时在中间焦距状态(f=35.0)中,根据实例6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各种像差。图25图示示出了当系统聚焦在无穷远处时在长焦端状态(f=67.9)中,根据实例6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各种像差。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系统从物体开始依序包括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四透镜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五透镜组。当透镜组位置的状态从广角端状态变换至长焦端状态时,在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增加,在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减少,在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增加,并且在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减少。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1)0.655<(-f2)/fw<2.000 (1)其中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下变焦透镜系统的焦距。表达式(1)定义了在广角端状态下变焦透镜系统的焦距与第二透镜组的焦距之比的适当的范围。通过满足表达式(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系统可以容易地修正像差并保证优良的光学性能而不增大该变焦透镜系统的尺寸。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当(-f2)/fw的值等于或低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时,第二透镜组的折射本领变大,使得变得难以修正视区的曲率。另一方面,当(-f2)/fw的值等于或超过条件表达式(1)的上限时,第二透镜组的折射本领变小。由于第二透镜组的移动量在变焦时变大,变焦透镜系统整体变大。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系统中,优选的将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设为0.7。因此,由于第二透镜组的折射本领变小,修正像差变得容易并且可以保证更优越的光学性能。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系统中,优选的将条件表达式(1)的上限设为1.0。因此,由于第二透镜组的折射本领未变得太小,第二透镜组的移动量在变焦时未增加太多,使得变焦透镜系统可以是紧凑的。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系统中,优选地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2)以保证满意的光学性能1.18<f3/fw<2.50 (2)其中f3表示第三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下变焦透镜系统的焦距。条件表达式(2)定义了在广角端状态下变焦透镜系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焦透镜系统,其从物体开始依序包括: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三透镜组;当透镜组位置的状态从广角端状态变换至长焦端状态时,在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 间的距离增加;在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减少;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0.655<(-f2)/fw<2.000其中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下变焦透镜系统的焦距。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早川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