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线活齿减速动力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484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1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摆线活齿减速动力单元,包括减速机构和电机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呈内圆外方结构设置的摆线中心轮,摆线中心轮的内部安装有一端向外延伸的活齿架,活齿架槽内安装有活齿钢球,摆线中心轮的环向内侧壁开设有供活齿钢球移动的齿廓槽面;所述电机机构包括与摆线中心轮拆卸式连接的电机壳,激波轮上套设有一端抵在电机壳靠近摆线中心轮一侧端面的连接板,活齿钢球的端面与激波轮的一段外侧壁端面相切,且激波轮与活齿钢球相切的端面呈椭圆形结构。本技术提出的摆线活齿减速动力单元,整机刚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具有输出转速调节范围广,输出扭矩大,低噪音,集成度高,体积小,适用领域广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申请涉及活齿传动,特别是涉及一种摆线活齿减速动力单元


技术介绍

1、在传统的渐开线齿轮传动中,某些特殊情况下,设计出的齿轮会出现根切,虽不影响齿轮的传动精度,但是单个齿的根部由于根切厚度变薄,齿轮抗弯曲能力下降,重合度减少,影响传动的平稳性,故而在传统的设计思想中,渐开线齿轮的设计是尽量避免根切的,而在另一种传统的传动形式--摆线针轮传动技术中,摆线轮的实际齿廓是严格的不允许根切的,因为根切会使其传动失真,随着新型传动技术(具有代表性的即活齿传动技术)的发展,在摆线针轮传动思想的基础上,套用活齿传动理论,可将其针齿变为钢球活齿,将摆线轮变为带有摆线滚道的传动轮,即得到了摆线活齿传动机构,其相比于摆线针轮,在结构原理上实现了整周全齿啮合,大大提高了传动的承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其设计思想也是避免摆线滚道实际啮合齿廓出现根切的,而且,在传统的三维实体建模软件中,如果选择的活齿尺寸过大,则摆线滚道实际啮合齿廓就会出现根切现象,在软件里的表现即为模型建立不起来,会报错,进而,广大相关从业人员及设计师的思维就此被限制住了,现有传统的摆线钢球活齿减速器,其是由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摆线活齿减速动力单元,包括减速机构和电机机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摆线活齿减速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还包括有套设在活齿架(1)外圈的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7),且第二轴承(7)的内环侧壁抵在活齿架槽(102)的端面,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7)的外圈抵在摆线中心轮(8)的内圈上,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7)相向一端的外环之间贴合有外圈隔套(5),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7)相向一端的内环之间贴合有内圈隔套(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摆线活齿减速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4)与激波轮(10)的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摆线活齿减速动力单元,包括减速机构和电机机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摆线活齿减速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还包括有套设在活齿架(1)外圈的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7),且第二轴承(7)的内环侧壁抵在活齿架槽(102)的端面,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7)的外圈抵在摆线中心轮(8)的内圈上,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7)相向一端的外环之间贴合有外圈隔套(5),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7)相向一端的内环之间贴合有内圈隔套(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摆线活齿减速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4)与激波轮(10)的连接处安装有骨架油封(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摆线活齿减速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控制电机转子(17)转速的驱动控制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摆线活齿减速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组件包括拆卸式连接在电机壳(16)远离摆线中心轮(8)一端侧壁的驱动器盖(20),驱动器盖(20)内开设有用于容纳pcb板(22)的空腔,pcb板(22)通过电缆线与定子线圈(18)上的三相线和霍尔传感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俊海房卫东周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