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水回用,具体涉及一种中水脱盐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1、中水回用是采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方法将工业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使之达到一定水质要求,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中水回用处理技术通常需要各种水处理方法结合起来深度处理污水,目前处理的基本工艺有:二级处理-消毒,二级处理-过滤-消毒,二级处理-混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消毒,二级处理-微滤/超滤-消毒,在深度处理中增加活性炭、离子交换、纳滤、反渗透等技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目前中水回用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是采用集成膜系统,有效提高了水循环的利用率。国内外目前已有很多企业将中水用作冷却循环水和生产工艺用水,尽管目前经过二级深度处理的污水出水水质各项参数基本均能满足规定的回用水水质标准,但由于中水中盐度对产品的质量和产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氯离子等盐类物质的含量,成为制约再生水回用的关键因素。由于各种药剂的添加、盐分的浓缩及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使得中水中盐分、有机物以及悬浮物的含量很高且化学成分复杂,当中水回用率较高时,若要长期保持生产及废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必须进行脱盐处理。随着中水回用的广泛普及,对于中水中盐分的去除技术,也随之不断的发展。中水脱盐技术在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废水回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水脱盐工艺离不开搅拌设备,但现有的搅拌手背搅拌形式单一,效率低下,且内壁易附着,影响整体工艺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水脱盐处理系统。
2、具体方案如下:
3、一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处理釜包括两左右对称设置的半圆区和中部的矩形区,两搅拌轴分别置于两半圆区的圆心位置。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处理釜的侧面上下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处理釜上端的支架板,两搅拌轴的上端均穿过支架板,其中,位于左侧的搅拌轴上端连接有与其垂直的连杆,上端外套设有带有缺口的稳定圆环,所述连杆的中部与该搅拌轴的上端固定连接,其两端与稳定圆环的顶边固定连接,并置于稳定圆环的径向方向,位于左侧的搅拌轴的上端一侧还设有横向设置的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该搅拌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稳定圆环的缺口位置,并与稳定圆环高度相同。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位于右侧的搅拌轴上端设有两上下设置的转盘,两转盘分别置于支架板的上下方,其中,位于上方的转盘顶部沿边缘均布有多个推柱,且推柱位置与推杆的端部位置相对应,位于下方的转盘外侧设有齿圈。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板的底部左侧设有水平设置的半圆板,所述半圆板与位于下方的转盘高度相同,其弧面上均布有多个转柱,所述转柱侧面设有环形卡槽,所述齿圈和各环形卡槽外配合安装有链带,所述链带的底部与搅刮叶片的上端固定连接。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稳定圆环的内部圆形区域与位于上方的转盘的圆形区域有部分重合,且重合区域的宽度与推柱的直径相同。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刮叶片为竖直设置的杆状结构,其侧面设有条形刮片,且条形刮片与处理釜的内壁紧密贴合。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板的两端底部通过支撑柱固定在处理釜的上端两侧,并与其固定连接。
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独特,采用了两对称设置的搅拌轴,并分别有对应的电机驱动,从而可实现同向、反向、同转速以及异转速的搅拌,最大程度的提高物料的紊乱程度,提升搅拌效率;采用了独特设计的传动机构,可由搅拌轴将动力输送给搅刮叶片运动,无需另外增设电机,且能够实现差速搅刮,从而能够在搅拌轴搅拌的同时,对釜体的内壁进行清刮,防止物料附着,确保反应质量和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水脱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釜(1),所述处理釜(1)上端开口,其内腔的截面为横向设置的腰形,中部两侧设有两左右对称设置的搅拌轴(2),内壁沿边缘均布有多个搅刮叶片(3),上端设有用于带动搅刮叶片(3)运动的传动机构,所述搅拌轴(2)上设有多个搅拌桨(4),且两搅拌轴(2)上的搅拌桨(4)交错设置,所述搅拌轴(3)由设置在处理釜(1)底部的电机驱动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脱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釜(1)包括两左右对称设置的半圆区和中部的矩形区,两搅拌轴(2)分别置于两半圆区的圆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脱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釜(1)的侧面上下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脱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处理釜(1)上端的支架板(5),两搅拌轴(2)的上端均穿过支架板(5),其中,位于左侧的搅拌轴(2)上端连接有与其垂直的连杆(6),上端外套设有带有缺口的稳定圆环(7),所述连杆(6)的中部与该搅拌轴(2)的上端固定连接,其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水脱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右侧的搅拌轴(2)上端设有两上下设置的转盘(9),两转盘(9)分别置于支架板(5)的上下方,其中,位于上方的转盘(9)顶部沿边缘均布有多个推柱(10),且推柱(10)位置与推杆(8)的端部位置相对应,位于下方的转盘(9)外侧设有齿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水脱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板(5)的底部左侧设有水平设置的半圆板(11),所述半圆板(11)与位于下方的转盘(9)高度相同,其弧面上均布有多个转柱(12),所述转柱(12)侧面设有环形卡槽,所述齿圈和各环形卡槽外配合安装有链带,所述链带的底部与搅刮叶片(3)的上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水脱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圆环(7)的内部圆形区域与位于上方的转盘(9)的圆形区域有部分重合,且重合区域的宽度与推柱(10)的直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水脱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刮叶片(3)为竖直设置的杆状结构,其侧面设有条形刮片,且条形刮片与处理釜(1)的内壁紧密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水脱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板的两端底部通过支撑柱固定在处理釜的上端两侧,并与其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水脱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釜(1),所述处理釜(1)上端开口,其内腔的截面为横向设置的腰形,中部两侧设有两左右对称设置的搅拌轴(2),内壁沿边缘均布有多个搅刮叶片(3),上端设有用于带动搅刮叶片(3)运动的传动机构,所述搅拌轴(2)上设有多个搅拌桨(4),且两搅拌轴(2)上的搅拌桨(4)交错设置,所述搅拌轴(3)由设置在处理釜(1)底部的电机驱动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脱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釜(1)包括两左右对称设置的半圆区和中部的矩形区,两搅拌轴(2)分别置于两半圆区的圆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脱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釜(1)的侧面上下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脱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处理釜(1)上端的支架板(5),两搅拌轴(2)的上端均穿过支架板(5),其中,位于左侧的搅拌轴(2)上端连接有与其垂直的连杆(6),上端外套设有带有缺口的稳定圆环(7),所述连杆(6)的中部与该搅拌轴(2)的上端固定连接,其两端与稳定圆环(7)的顶边固定连接,并置于稳定圆环(7)的径向方向,位于左侧的搅拌轴(2)的上端一侧还设有横向设置的推杆(8),所述推杆(8)的一端与该搅拌轴(2)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稳定圆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成磊,吴二宝,裴真,丁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