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接式户外防水电连接器,由公座接头与母座接头对接构成,公座接头上设圆柱孔,圆柱孔内设有公头端子,母座接头上设圆柱塞,圆柱塞内设有母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有公头端子和母头端子都布置在同一直径的圆周方向上,母头端子的连接部设有“U”形结构,圆柱孔内壁和圆柱塞外缘两者中,一者上设有“L”形导槽,另一者上设有凸形导柱,圆柱孔的底面设有端面防水垫圈。连接时,凸形导柱对准“L”形导槽的轴向导槽,使圆柱塞插入圆柱孔,同时,公头端子插入母头端子“U”形开口前方的容纳空间,端面防水垫圈在圆柱孔底面与圆柱塞端面之间形成端面防水密封;当圆柱塞相对圆柱孔转动一向位角时,凸形导柱沿“L”形导槽的周向导槽滑动,同时公头端子从母头端子的侧向嵌入“U”形结构内形成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快接式户外防水电连接器。这种电连接器特 别适合于户外场所使用,具有快速连接、防水、抗腐蚀、抗紫外线以及防潮湿等特点。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作为电源或者电信号的连接装置在电子设备、电子仪器之间以及网络通 讯中广泛使用。当电连接器使用于户外场所时,由于环境影响对其连接性能和功能的要求 更高,比如除了具备良好的电连接性能外,还要具有防水、抗腐蚀、抗紫外线以及防潮湿等 功能。因此,如何设计这种类型的电连接器直接影响户外的安装和使用效果。目前户外电连接器的典型结构之一见图1和图2所示。该户外电连接器主要由一 个公座接头14、一个母座接头15和一个螺纹外套16组成,其中,公座接头14的连接端凹 设有一用于连接的圆柱孔17,圆柱孔17内平行于轴向设置有长条状公头端子8,长条状公 头端子8的前部悬空在圆柱孔17中,后部固定在公座接头14体内。母座接头15的连接端 凸设有一与所述圆柱孔17配合连接的圆柱塞18,圆柱塞18内平行于轴向设置有端子安置 孔,端子安置孔内安置有长条状的母头端子2。公头端子8与母头端子2成对设置,且数量 至少两对。使用时将公座接头14与母座接头15对插,然后旋转螺纹外套16将两者紧固, 此时公座接头14壳体与母座接头15壳体形成密闭结构,密闭结构中公头端子8与母头端 子2—对一直插式连接。这种户外电连接器存在以下不足1.公母端子之间采用孔轴直插 式连接结构,因母头端子是以弹片与公头端头外缘形成点接触,由于弹片容易发生金属疲 劳,导致端子间接触的可靠性下降,特别是在户外温湿度变化大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接 触不良现象。2.由于公座接头与母座接头对插后,需要反复旋转螺纹外套将两者紧固,因此 使装配变得繁琐,给施工操作带来不便。3.防水防潮的密封性能不好。4.公座接头与母座 接头连接后没有设置安全锁,以防止其他人非法打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接式户外防水电连接器,第一目的是要提高电连接器的电连接 可靠性和防水性能;第二目的是要改善电连接器的装配性能,使得户外装配变得便简可靠; 第三目的是要提高户外电连接器防止其他人非法打开的安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接式户外防水电连接器,包括 一个公座接头和一个母座接头。所述公座接头的连接端凹设有一用于连接的圆柱孔,圆柱孔内平行于轴向设置有 长条状公头端子,长条状公头端子的头部悬空在圆柱孔中,根部固定在公座接头体内。所述母座接头的连接端凸设有一与所述圆柱孔配合连接的圆柱塞,圆柱塞内平行 于轴向设置有端子安置孔,端子安置孔内安置有长条状的母头端子。所述公头端子和母头端子成对设置,且数量至少两对。其创新在于在圆柱孔的径向截面上,所有公头端子均布置在以圆柱孔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方向上,在圆柱塞的径向截面上,所有母头端子均布置在以圆柱塞的中心为圆 心的圆周方向上,且公头端子所处圆周与母头端子所处圆周的直径相等。所述公头端子的连接部为棒条结构,而母头端子的连接部设有可供所述棒条结构 侧向嵌入的“U”形结构,其中,“U”形开口朝向母头端子所处圆周逆时针或顺时针的切线方 向,“U”形开口前方所对应的端子安置孔部位设有可供所述棒条结构轴向插入的容纳空间。所述圆柱孔的内壁和圆柱塞的外缘两者中,一者上设有由轴向导槽和周向导槽连 接构成的“L”形导槽,另一者上设有凸形导柱。所述圆柱孔的底面设有端面防水垫圈。当公座接头与母座接头连接时,凸形导柱对准“L”形导槽的轴向导槽,使圆柱塞插 入圆柱孔,同时,公头端子连接部的棒条结构插入母头端子“U”形开口前方的容纳空间,此 时在公座接头与母座接头对压状态下,端面防水垫圈在圆柱孔底面与圆柱塞端面之间形成 端面防水密封;当圆柱塞相对圆柱孔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一向位角时,凸形导柱沿“L”形 导槽的周向导槽滑动,同时公头端子连接部的棒条结构从母头端子连接部的侧向嵌入“U” 形结构内形成电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公座接头的连接端,,和“母座接头的连接端,,是指公座接头 与母座接头相互连接的端部。所述“公头端子的连接部”和“母头端子的连接部”是指公头 端子与母头端子相互连接的部位。2.上述方案中,“所述圆柱孔的内壁和圆柱塞的外缘两者中,一者上设有由轴向导 槽和周向导槽连接构成的“L”形导槽,另一者上设有凸形导柱”包含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圆 柱孔内壁上设置“L”形导槽,而圆柱塞外缘上设置凸形导柱,第二种是圆柱塞外缘上设置 “L”形导槽,而圆柱孔内壁上设置凸形导柱。3.上述方案中,为了提高“L”形导槽与凸形导柱的作用,所述“L”形导槽和凸形导 柱至少由两对组成,其中每对由一个“L”形导槽和一个凸形导柱构成,至少两对“L”形导槽 和凸形导柱在圆周方向均勻布置。4.上述方案中,为了提高“L”形导槽与凸形导柱的配合效果,将周向导槽的导向 侧面设计成斜面,斜面的旋向迫使圆柱孔底面与圆柱塞端面压紧端面防水垫圈。在周向导 槽的末端设有凹部,用于定位凸形导柱。5.上述方案中,为了提高防水密封效果,可以在圆柱孔的内壁与圆柱塞的外缘两 者之间设有“0”型防水圈,“0”型防水圈定位在一者所设的环形凹槽中,并与另一者接触形 成周向防水密封。“0”型防水圈可以是一道、两道、三道及三道以上,直到达到密封效果为止。6.上述方案中,为了防止其他人非法打开电连接器,可以在公座接头与母座接头 连接后设计一锁扣机构用来锁定电连接器。该锁扣机构为在公座接头外缘径向延伸出一 公座锁耳,公座锁耳上设有公座锁孔;在母座接头外缘径向延伸出一母座锁耳,母座锁耳上 设有母座锁孔;有一锁扣主要由锁栓和锁筒组成,锁栓在长度方向上依次由锁头、锁杆和锁 座三段一体构成,锁头与锁杆的连接处设有阻止锁头回退的轴肩,锁筒主体为套筒结构,套 筒内设有至少两个对合的卡爪;当锁栓的锁头穿过公座锁孔和母座锁孔并插入锁筒的套筒 后,卡爪卡在锁头后部的轴肩上形成阻止锁栓回退的锁扣机构。7.上述方案中,为了防止公座接头和母座接头在敞开状态下被灰尘和水汽等杂质 污染,在公座接头上设有公头防尘塞,公头防尘塞主要由塞体构成,塞体插装在公座接头的 圆柱孔中形成密封结构。在母座接头上设有母头防尘盖,母头防尘盖主要由一端密闭的套 盖构成,套盖套装在母座接头的圆柱塞上形成密封结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1.本专利技术将原来公头端子与母头端子的孔轴直插式连接结构改为旋转嵌入式连 接结构,并将公头端子和母头端子都布置在同一圆周方向,连接时利用圆柱塞相对圆柱孔 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一向位角将公头端子连接部的棒条结构从母头端子连接部的侧向嵌 入“U”形结构内形成电连接。由于母头端子的“U”形结构与公头端子的棒条结构之间形成 了具有良好夹持效果的面接触,因此提高了端子间接触的可靠性,保证了端子间的导电效果。2.本专利技术在公座接头的圆柱孔与母座接头的圆柱塞之间设计有“L”形导槽与凸 形导柱配合的导向连接结构,当公座接头与母座接头连接时,凸形导柱对准“L”形导槽的轴 向导槽,使圆柱塞插入圆柱孔,同时,公头端子连接部的棒条结构插入母头端子“U”形开口 前方的容纳空间,当圆柱塞相对圆柱孔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一向位角时,凸形导柱沿“L”形 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接式户外防水电连接器,包括一个公座接头(14)和一个母座接头(15);所述公座接头(14)的连接端凹设有一用于连接的圆柱孔(17),圆柱孔(17)内平行于轴向设置有长条状公头端子(8),长条状公头端子(8)的头部悬空在圆柱孔(17)中,根部固定在公座接头(14)体内;所述母座接头(15)的连接端凸设有一与所述圆柱孔(17)配合连接的圆柱塞(18),圆柱塞(18)内平行于轴向设置有端子安置孔(19),端子安置孔(19)内安置有长条状的母头端子(2);所述公头端子(8)和母头端子(2)成对设置,且数量至少两对;其特征在于:在圆柱孔(17)的径向截面上,所有公头端子(8)均布置在以圆柱孔(17)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方向上,在圆柱塞(18)的径向截面上,所有母头端子(2)均布置在以圆柱塞(18)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方向上,且公头端子(8)所处圆周与母头端子(2)所处圆周的直径相等;所述公头端子(8)的连接部为棒条结构(20),而母头端子(2)的连接部设有可供所述棒条结构(20)侧向嵌入的“U”形结构(21),其中,“U”形开口朝向母头端子(2)所处圆周逆时针或顺时针的切线方向,“U”形开口前方所对应的端子安置孔(19)部位设有可供所述棒条结构(20)轴向插入的容纳空间(22);所述圆柱孔(17)的内壁和圆柱塞(18)的外缘两者中,一者上设有由轴向导槽和周向导槽连接构成的“L”形导槽(23),另一者上设有凸形导柱(24);所述圆柱孔(17)的底面设有端面防水垫圈(6);当公座接头(14)与母座接头(15)连接时,凸形导柱(24)对准“L”形导槽(23)的轴向导槽,使圆柱塞(18)插入圆柱孔(17),同时,公头端子(8)连接部的棒条结构(20)插入母头端子(2)“U”形开口前方的容纳空间(22),此时在公座接头(14)与母座接头(15)对压状态下,端面防水垫圈(6)在圆柱孔(17)底面与圆柱塞(18)端面之间形成端面防水密封;当圆柱塞(18)相对圆柱孔(17)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一向位角时,凸形导柱(24)沿“L”形导槽(23)的周向导槽滑动,同时公头端子(8)连接部的棒条结构(20)从母头端子(2)连接部的侧向嵌入“U”形结构(21)内形成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志鸿,李明月,
申请(专利权)人:龙杰苏州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