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韧抗拉涤塔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9993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7:3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韧抗拉涤塔夫,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面料背包拉手带强度抗拉度较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限制层和弹性层,弹性层具备强弹性形变性能且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弹性口,限制层和弹性层之间粘接有若干封堵弹性口的绒毛布,绒毛布表面粘接有若干弹性绒毛,若干弹性绒毛均插入弹性口内,弹性绒毛的弹性形变性能小于弹性层的弹性形变性能。本技术的高韧抗拉涤塔夫通过氨纶纤维的使用达到了强化面料韧性抗拉能力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韧抗拉涤塔夫


技术介绍

1、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此类面料因织法经纬交错而牢固、挺括、不易变形。从组成成份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梭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广泛用于各种高档服饰,梭织服装因其款式、工艺、风格等因素的差异在加工流程及工艺手段上有很大的区别

2、在外出携带的旅行背包的顶端,一般会有一个涤纶梭织编织而成的拉手带,当背包需要用手拎起时,会拽动这个拉手带从而方便受力,但是现有技术的背包拉手带一般都采用比较简单的涤塔夫布料缝合,此种布料制成的拉手带在背包里东西较多时非常容易开线断裂,在提起的过程中如果拉手带断裂则会使得背包重重的摔在滴上,从而损坏背包内的物品,因此现有技术的拉手带制作带面料存在韧性不足强度抗拉性较低的问题。

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韧抗拉涤塔夫,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强化背包拉手带韧性和抗拉强度的效果。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韧抗拉涤塔夫,包括限制层和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具备强弹性形变性能且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弹性口,所述限制层和所述弹性层之间粘接有若干封堵所述弹性口的绒毛布,所述绒毛布表面粘接有若干弹性绒毛,若干所述弹性绒毛均插入所述弹性口内,所述弹性绒毛的弹性形变性能小于所述弹性层的弹性形变性能。

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制层朝向若干所述绒毛布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凹陷部,所述绒毛布均嵌入所述凹陷部内且于所述凹陷部内壁抵触,所述弹性绒毛通过氨纶短纤维制成。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制层通过若干限制纱经纬编织形成蜂巢组织,所述蜂巢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蜂巢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

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制纱通过若干涤纶异形截面纤维和若干氨纶异形截面纤维相捻而成,所述涤纶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三角型,所述氨纶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三角中空型。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层通过若干弹性纱经纬编织形成透孔组织,所述透孔组织为6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透孔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

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纱通过芯纱和包覆纱构成,所述芯纱通过若干氨纶纤维相捻而成,所述包覆纱通过若干锦纶异形截面纤维相捻而成,所述锦纶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圆形中空型。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绒毛布通过若干绒毛纱经纬编织形成斜纹组织,所述绒毛纱通过涤纶纤维和锦纶纤维相捻而成。

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限制层和弹性层,限制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面料的形变量,强化面料的抗拉能力,弹性层能够通过弹性形变增大面料对拉扯力的抵抗能力,在弹性层表面阵列分布若干弹性口,弹性口能够使得面料在发生形变时具备更多的缓冲空间,强化了面料的韧性,限制层和弹性层之间粘接有封堵弹性口的绒毛布,绒毛布表面粘接有弹性绒毛,弹性绒毛均插入弹性口内,使得当弹性口受力形变时,能够和弹性绒毛相互挤压,若干弹性柔毛挤压聚集的弹力能够对抗弹性口的收缩力,强化了面料韧性的同时保证了面料的结构强度,弹性绒毛的弹性形变性能小于弹性层的弹性形变性能,使得弹性口在挤压弹性绒毛时会到一定限度就呗弹性绒毛阻挡继续形变,进一步强化了面料结构的稳定性,从而达到了提升面料韧性抗拉伸的技术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韧抗拉涤塔夫,其特征在于:包括限制层(1)和弹性层(4),所述弹性层(4)具备强弹性形变性能且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弹性口(5),所述限制层(1)和所述弹性层(4)之间粘接有若干封堵所述弹性口(5)的绒毛布(3),所述绒毛布(3)表面粘接有若干弹性绒毛(6),若干所述弹性绒毛(6)均插入所述弹性口(5)内,所述弹性绒毛(6)的弹性形变性能小于所述弹性层(4)的弹性形变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韧抗拉涤塔夫,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层(1)朝向若干所述绒毛布(3)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凹陷部(2),所述绒毛布(3)均嵌入所述凹陷部(2)内且与所述凹陷部(2)内壁抵触,所述弹性绒毛(6)通过氨纶短纤维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韧抗拉涤塔夫,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层(1)通过若干限制纱(9)经纬编织形成蜂巢组织,所述蜂巢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蜂巢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韧抗拉涤塔夫,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纱(9)通过若干涤纶异形截面纤维(7)和若干氨纶异形截面纤维(8)相捻而成,所述涤纶异形截面纤维(7)的截面为三角型,所述氨纶异形截面纤维(8)的截面为三角中空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韧抗拉涤塔夫,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4)通过若干弹性纱(14)经纬编织形成透孔组织,所述透孔组织为6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透孔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韧抗拉涤塔夫,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纱(14)通过芯纱(11)和包覆纱(13)构成,所述芯纱(11)通过若干氨纶纤维(10)相捻而成,所述包覆纱(13)通过若干锦纶异形截面纤维(12)相捻而成,所述锦纶异形截面纤维(12)的截面为圆形中空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韧抗拉涤塔夫,其特征在于:所述绒毛布(3)通过若干绒毛纱(17)经纬编织形成斜纹组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韧抗拉涤塔夫,其特征在于:包括限制层(1)和弹性层(4),所述弹性层(4)具备强弹性形变性能且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弹性口(5),所述限制层(1)和所述弹性层(4)之间粘接有若干封堵所述弹性口(5)的绒毛布(3),所述绒毛布(3)表面粘接有若干弹性绒毛(6),若干所述弹性绒毛(6)均插入所述弹性口(5)内,所述弹性绒毛(6)的弹性形变性能小于所述弹性层(4)的弹性形变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韧抗拉涤塔夫,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层(1)朝向若干所述绒毛布(3)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凹陷部(2),所述绒毛布(3)均嵌入所述凹陷部(2)内且与所述凹陷部(2)内壁抵触,所述弹性绒毛(6)通过氨纶短纤维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韧抗拉涤塔夫,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层(1)通过若干限制纱(9)经纬编织形成蜂巢组织,所述蜂巢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蜂巢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斌谭秀梅陈晓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百正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