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调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9773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空调调风装置(1)包括具有长方形开口(5)的承座(2)、翅片(9)、和多个第二翅片(10)。第一翅片(9)沿开口(5)的长边(5a)布置在承座(2)中的下游侧处。各第二翅片(10)沿短边(5b)布置在承座(2)中的上游侧处。承座(2)包括对应于开口(5)的长边(5a)的一对相对的内壁表面(21)。与开口(5)的长边(5a)相连的第一倾斜表面(7a、7b)、以及通过脊(6a、6b)与第一倾斜表面(7a、7b)相连的第二倾斜表面(8a、8b)各自形成在承座(2)的相应内壁表面(21)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用于车辆的空调调风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诸如乘用车可以具有安装在仪表板的中央仪表组中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 显示诸如导航系统的指令和状态。为了改善不同类型显示信息的可视性以及便于用户操 作,已经增大了该显示装置的尺寸。然而,较大的显示装置减少了安装空调调风装置(其布 置在该显示装置的每一侧面)的空间。在此情形中,可以将空调调风装置布置在中央仪表 组的上部。为了实现这样的布置,已经提出了一种能够安装到有限空间中的、用于空调器的 横向尺寸加长的薄型调风装置。如图19所示,公开号为2008-149830的日本专利特许公开中描述的“空调用薄型 调风装置”,具有布置在承座30中的下游侧翅片组件。在承座30的下游端部形成横向加长 的矩形开口 35。下游侧翅片组件中的端部翅片31和端部翅片32分别布置在承座30的上 壁部33附近和下壁部34附近。端部翅片31具有本体部37和弯曲部39,以及端部翅片32 包括本体部38和弯曲部40。本体部37、38各自通过支撑杆36由左壁部和右壁部43支撑。 弯曲部39、40布置在对应的本体部37、38的上游,且各自从本体部37、38的端部以弯曲形 状延伸。在上壁部33附近以及下壁部34附近,分别形成可容纳部44和可容纳部45。当本 体部37、38倾斜时,相应的可容纳部44、45允许弯曲部39、40的上游端部移动至气流方向 的上游侧,或沿相反方向移动,其中,弯曲部39、40的上游端部保持为靠近壁部33、34。公开号为2009-18634的日本专利特许公开中披露的“空气吹出调整用调风装置” 包括布置在空气通路中的下游侧通气隔栅和上游侧通气隔栅。操作旋钮可滑动方式安装至 下游侧通气隔栅的横向翅片。通过操作该操作旋钮,使上游侧通气隔栅的垂直翅片转动以 调整空气的出风方向。在横向翅片中形成有加长孔,操作旋钮延伸通过该加长孔。操作旋 钮以可沿横向翅片的纵向滑动的方式通过该横向翅片的加长孔。该构造提供了符合需要的 操作旋钮(其插入横向翅片)外观。如图20A和图20B所示,在公开号为2008-149830的日本专利特许公开中描述的 空调用薄型调风装置中,弯曲部39、40的上游端部移动至气流方向上游侧或沿相反的方向 移动,同时保持为靠近相应的壁部33、34。因此,在弯曲部39、40的上游端部和相应的壁部 33,34之间形成凹部42、42。然而,凹部42、42会引起湍流,这不仅会产生很大的噪音,还会 使从开口 35吹出空气的方向不稳定,从而限制了翅片41的气流方向调整功能。此外,公 开号为2008-149830的日本专利特许公开中的调风装置需要用于使弯曲部39、40弯曲、以 及引导弯曲部39、40的上游端部的机构。这样会使得端部翅片31、32的构造以及端部翅片 31、32附近部件的构造变得复杂,从而增加制造成本。由公开号为2009-18634的日本专利特许公开提出的薄型空气吹出调整用调风装 置,包括具有改进的外观以及简单结构的横向翅片。然而,该调风装置需要用于以可滑动的 方式将操作旋钮保持在加长孔中的部件,使得组装这些部件变得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构造能够有效调整空气出口方向的空 调调风装置。为了实现前述目的,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 一种空调调风装置,其通过 承座的开口将空气吹入乘员室。该调风装置包括一对第一倾斜表面、一对第二倾斜表面、以 及翅片。各第一倾斜表面在承座内表面上彼此面对,并与开口相连,且倾斜以沿朝向乘员室 的方向变宽。各第二倾斜表面在各第一倾斜表面的上游位置处彼此面对。各第二倾斜表面 连接至各第一倾斜表面,并倾斜以沿朝向承座的开口方向变窄。翅片布置在承座中开口的 上游侧。将翅片以如下方面进行布置在翅片定位为沿着两个第二倾斜表面之一的位置与 翅片定位为沿着两个第二倾斜表面中另一个的位置之间,调整翅片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空调调风装置的截面图;图2是示出空调调风装置的各部件和气流方向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当第一翅片保持水平时的气流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当第一翅片在下游侧向上倾斜时的气流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当第一翅片在下游侧向下倾斜时的气流的示意图;图6A、图6B和图6C示出了当角度K1、K2、K3和K4落入各优选范围中时的气流的 示意图;图7Α、图7Β和图7C示出了当角度Kl大于优选范围时的气流的示意图;图8Α、图8Β和图8C示出了当角度Kl小于优选范围时的气流的示意图;图9Α、图9Β和图9C示出了当角度Κ2大于优选范围时的气流的示意图;图10Α、图IOB和图IOC示出了当角度Κ2小于优选范围时的气流的示意图;图11Α、图IlB和图IlC示出了当角度Κ3大于优选范围时的气流的示意图;图12Α、图12Β和图12C示出了当角度Κ3小于优选范围时的气流的示意图;图13Α、图13Β和图13C示出了当角度Κ4大于优选范围时的气流的示意图;图14Α、图14Β和图14C示出了当角度Κ4小于优选范围时的气流的示意图;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操作的示意图,其具有在气流方向的相同位置处彼此 面对的上脊和下脊;图16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操作的示意图,其具有在气流方向的相同位置处彼此 面对的上脊和下脊;图17是示出第四实施例的操作的示意图,其具有加宽的上部第一倾斜表面和下 部第一倾斜表面;图18是示出第五实施例的操作的示意图,其具有加宽的上部第一倾斜表面和下 部第一倾斜表面、以及在气流方向的相同位置处彼此面对的脊;图19是示出公开号为2008-149830的日本专利特许公开披露的空调用薄型调风 装置的截面图;图20Α是示出当空气斜向上吹时图19所示的空调用薄型调风装置的操作的截面图;以及图20B是示出当空气斜向下吹时图19所示的空调用薄型调风装置的操作的截面 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14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空调调风装置1布置在未示出的中央仪表组的上部中。空调调风装 置1位于显示装置上端部附近,该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关于例如导航系统的各种信息。空调 调风装置1包括连接至未示出的管道的承座2。承座2大体由横向加长的矩形管状体形成。 在承座2的另一端部(对应于乘员室内部的一侧处的端部)处的开口 5中形成仪表前盖 4(其与仪表板12 —起构成装饰面)。仪表前盖4与仪表板12的阶梯部12a接合。开口 5 为矩形形状,其具有长边5a、且长边5a与短边5b的比值很大。例如,开口 5的各短边5b为 30mm,而各长边5a为120mm。空调调风装置1以如下方式布置开口 5的长边5a沿车辆的 宽度方向定向。下部第一倾斜表面7a、上部第一倾斜表面7b、下部第二倾斜表面8a、和上部第二 倾斜表面8b形成在承座2的对应于开口 5的长边5a的内壁表面21中。下部第二倾斜表 面8a与下部第一倾斜表面7a通过脊6a相连,上部第二倾斜表面8b与上部第一倾斜表面 7b通过脊6b相连。沿下部第二倾斜表面8a与下部第一倾斜表面7a之间的边界定位的脊 6a定义为第一脊。沿上部第二倾斜表面8b与上部第一倾斜表面7b之间的边界定位的脊 6b定义为第二脊。第二倾斜表面8a、8b与布置在承座2内部的内本体表面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调风装置,其通过承座的开口将空气吹入乘员室,其特征在于,  一对第一倾斜表面,其在所述承座的内表面上彼此相对,各所述第一倾斜表面与所述开口相连,并倾斜以沿朝向所述乘员室的方向变宽;  一对第二倾斜表面,其在各所述第一倾斜表面的上游侧彼此面对,各所述第二倾斜表面连接至各所述第一倾斜表面,并倾斜以沿朝向所述承座的开口的方向变窄;以及  翅片,其布置在所述承座中所述开口的上游侧,  其中,所述翅片以如下方式进行布置:在所述翅片定位为沿着所述两个第二倾斜表面之一的位置与所述翅片定位为沿着所述两个第二倾斜表面中另一个的位置之间,调整所述翅片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坂春树渡边广人中野优介三井靖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