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结构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9653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7:01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结构总成及车辆,属于车辆部件技术领域,包括进气管、吸振结构、第一电磁感应结构和储能模块;吸振结构连接于进气管的管壁,并能随进气管的振动而振动;第一电磁感应结构具有第一导线和与第一导线对应的第一永磁体,第一导线和第一永磁体的其中之一连接于吸振结构,第一导线和第一永磁体的其中之另一固定于进气管;储能模块与第一导线电连接。本技术将进气管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实现振动能量的回收利用,回收的电能可作为整车的电能补充,有利于降低能耗;另外,第一导线或第一永磁体与吸振结构组成质量弹簧系统,能对进气管的振动能量进行衰减,达到隔振降噪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部件,具体涉及一种进气结构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1、进气系统的主要功用是为发动机输送清洁、干燥、充足而稳定的空气以满足发动机的需求,避免空气中杂质及大颗粒粉尘进入发动机燃烧室造成发动机异常磨损。在进气的过程中会产生噪声和振动,这些噪声和振动的能量会传递到车内,影响车辆的nvh性能,因此,进气系统的降噪是进气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课题。现有的降噪方式主要是增加消声器,通过消声器的吸声和共振特性将噪声能量耗散掉;而要实现削弱振动的效果,主要是通过提高或降低结构的刚度、增加系统的阻尼,一方面避开共振频率,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阻尼来耗散振动的能量。总体来说,现有的降噪手段主要是声能到热能的转换以及振动动能到热能的转换。但是,现有的降噪方式大多没有考虑到对于声能和振动能量的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进气结构总成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于进气系统振动能量回收利用不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进气结构总成,包括:

4、进气管;

5、吸振结构,连接于所述进气管的管壁,并能随所述进气管的振动而振动;

6、第一电磁感应结构,具有第一导线和与所述第一导线对应的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其中之一连接于所述吸振结构,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其中之另一固定于所述进气管;以及

7、储能模块,与所述第一导线电连接。

<p>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振结构设于所述进气管的外周面。

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线的引出端连接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储能模块电连接。

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振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进气管的吸振膜片,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其中之一连接于所述吸振膜片。

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气结构总成还包括:

12、吸声结构,连接于所述进气管,且所述吸声结构的吸声侧对应于所述进气管的内腔;以及

13、第二电磁感应结构,具有第二导线和与所述第二导线对应的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二永磁体的其中之一连接于所述吸声结构,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二永磁体的其中之另一固定于所述进气管,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储能模块电连接。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线的引出端连接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储能模块电连接。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声结构的吸声侧面平行于所述进气管的进气方向。

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声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进气管的吸声膜片,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二永磁体的其中之一连接于所述吸声膜片。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并联于所述储能模块;或者,所述储能模块包括第一储能单元和第二储能单元,所述第一储能单元与所述第一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储能单元与所述第二导线电连接。

18、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将吸振结构连接于进气管,在进气的过程中,进气管产生振动,振动能量传导到吸振结构,能带动吸振结构上的第一导线或第一永磁体振动,第一导线与第一永磁体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使第一导线能切割第一永磁体的磁力线,进而使第一导线中产生电流,电流被储能模块回收。本申请将进气管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实现振动能量的回收利用,回收的电能可作为整车的电能补充,有利于降低能耗;另外,第一导线或第一永磁体与吸振结构组成质量弹簧系统,能对进气管的振动能量进行衰减,达到隔振降噪的效果。

1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进气结构总成。

20、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的进气结构总成,对进气管的振动能量进行回收利用,对于提升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保证了对进气管的隔振降噪效果,有利于减小空滤容积和消声器的容积,进而减少进气系统整体的开发和制造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结构(2)设于所述进气管(1)的外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310)的引出端连接有第一电极(330),所述第一电极(330)与所述储能模块(4)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结构(2)包括连接于所述进气管(1)的吸振膜片(210),所述第一导线(310)和所述第一永磁体(320)的其中之一连接于所述吸振膜片(2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结构总成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气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610)的引出端连接有第二电极(630),所述第二电极(630)与所述储能模块(4)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气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结构(5)的吸声侧面平行于所述进气管(1)的进气方向。

8.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进气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结构(5)包括连接于所述进气管(1)的吸声膜片,所述第二导线(610)和所述第二永磁体(620)的其中之一连接于所述吸声膜片。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气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310)和所述第二导线(610)并联于所述储能模块(4);或者,所述储能模块(4)包括第一储能单元和第二储能单元,所述第一储能单元与所述第一导线(310)电连接,所述第二储能单元与所述第二导线(610)电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进气结构总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结构(2)设于所述进气管(1)的外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310)的引出端连接有第一电极(330),所述第一电极(330)与所述储能模块(4)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结构(2)包括连接于所述进气管(1)的吸振膜片(210),所述第一导线(310)和所述第一永磁体(320)的其中之一连接于所述吸振膜片(2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结构总成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气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610)的引出端连接有第二电极(630),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静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