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改变色温和亮度的LED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8797 阅读:1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能改变色温和亮度的LED灯,包括滤波整流电路(1)、开关控制电路(2)、脉冲变压器(T)、恒流驱动电路(3)、微处理器(N3)、第一开关三极管(Q2)、第二开关三极管(Q3)、第四整流二极管(D4)、滤波电阻(R4)和第四滤波电容(C7)。LED灯串为一组高色温灯和一组低色温灯。二组LED灯串分别与一个开关三极管串联后接到恒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微处理器的几个输出端分别与开关三极管的基极及脉宽控制器的调光端相接。将微处理器进行编程,使其在触发端每接收到一个触发脉冲时改变一次各输出端的输出状态或输出脉冲的占空比,从而使不同色温的LED灯串点亮或者改变亮度,并可多次关—开电源来重复此种变换。(*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LED灯的结构,一种能改变色温和亮度的LED灯。
技术介绍
由于白炽灯具有能耗高、寿命短等缺点,世界各国均有淘汰白炽灯的相关政策。 LED灯具有节能、减碳的优点,是新一代的照明产品。照明用的LED灯一般包括由滤波整流 电路、开关控制电路、脉冲变压器和恒流驱动电路组成的电源部分及一组LED灯串。这类 LED灯的色温和亮度是无法调节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能改变色温和亮度的LED灯的结构。这种能改变色温和亮度的LED灯包括滤波整流电路、开关控制电路、脉冲变压器、 恒流驱动电路和LED灯串。所述的滤波整流电路包括滤波器、整流器、第一滤波电容。开关 控制电路包括脉宽控制器、场效应管、第二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滤波电容。脉冲变压器包括初 级线圈、次级线圈和第一辅助线圈。恒流驱动电路包括恒流控制器、光耦合器、第三整流二 极管、第三滤波电容、分压电阻和取样电阻。这种能改变色温和亮度的LED灯还包括微处理 器、第一开关三极管、第二开关三极管、第四整流二极管、滤波电阻和第四滤波电容。所述的 脉冲变压器上有一组第二辅助线圈,第二辅助线圈的一端与第四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相接, 第四整流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滤波电阻与第四滤波电容的正极相接,第二辅助线圈的另一端 与第四滤波电容的负极相接。微处理器的电源端与第四滤波电容的正极相接,微处理器的 触发端与第四整流二极管的负极相接。所述的LED灯串为两组,其中第一组LED灯串为高 色温灯,第二组LED灯串为低色温灯。第一组LED灯串与第一开关三极管串联后接到恒流 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第二组LED灯串与第二开关三极管串联后也接到恒流驱动电路的输出 端。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开关三极管的基极通过一个电阻相接,微处理器的第二 输出端与第二开关三极管的基极通过一个电阻相接,微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与脉宽控制器 的调光端相接。脉宽控制器的反馈端与光耦合器中的三极管的集电极相接。将这种能改变色温和亮度的LED灯中的微处理器进行编程,使其在触发端每接收 到一个触发脉冲时改变一次各输出端的输出状态或输出脉冲的占空比,用来改变开关三极 管的开关状态或改变脉宽控制器的输出脉冲的占空比,从而使不同色温的LED灯串点亮或 关闭从而改变灯的色温,或者改变LED灯的发光亮度。由于第四滤波电容能使微处理器在 电源断开时维持一段工作时间,在这种能改变色温和亮度的LED灯的电源的输入端与交流 电源接通后,将交流电源关一开一次,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被触发一次,就改变一次输出端的 状态或输出脉冲的占空比,改变一次LED灯的色温或亮度,并可以通过多次关一开电源来 循环重复进行此种变换。附图说明图1为已有的LED灯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能改变色温和亮度的LED灯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已有的照明用LED灯一般包括由滤波整流电路1、开关控制电路2、脉 冲变压器T、恒流驱动电路3组成的电源部分和一组LED灯串LED0。此电路为一典型的反 激式隔离结构的LED驱动器。其中滤波整流电路1包括滤波器NO、整流器DB1、第一滤波电 容Cl。开关控制电路2包括脉宽控制器附、场效应管Ql、第二整流二极管D2和第二滤波电 容C3。脉冲变压器T包括初级线圈Li、次级线圈L2和第一辅助线圈L3。恒流驱动电路3 包括恒流控制器N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三滤波电容C5、分压电阻RlO和取样电阻R11。 滤波器NO的输入端通过一个开关K与交流电源相接,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整流器DBl的交流 输入端相接。第一滤波电容Cl接在整流器的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之间。整流器的正输出 端与脉冲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l的一端相接。整流器的负输出端通过场效应管Ql的源极和 漏极与脉冲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l的另一端相接。脉宽控制器m的控制端DIV与场效应管 Ql的栅极相连,控制场效应管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在Ll中产生一个高频脉动电流,经脉冲 变压器T耦合,在次级线圈L2中得到相应的脉冲电压。次级线圈L2的输出端与第三整流 二极管D3的正极相接,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负极接到LED灯串LEDO的正端,第三滤波电 容C5接在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负极和次级线圈L2的另一输出端之间,LEDO的负端与次 级线圈L2的另一输出端相接。次级线圈L2中的脉冲电压经D3整流、C5滤波后输出直流 电压给LEDO。分压电阻RlO与取样电阻Rll串联后接到LEDO的两端。分压电阻RlO与取 样电阻Rll的连接点与恒流控制器N2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恒流控制器N2的输出端接有一 个光耦合器中的二极管QP2,脉宽控制器m的调光端DIM上接有一个光耦合器中的三极管 QPl0 LEDO上的电压(电流)的变化由取样电阻R11、恒流控制器N2及光耦合器QP1、QP2 反馈到脉宽控制器附,调整场效应管的导通/截止的占空比。脉宽控制器附由第一辅助线 圈L3供给电能。图中二极管Dl是续流二极管,在场效应管Ql截止时,通过Dl把电感绕组 的能量释放给负载。本技术提出的这种能改变色温和亮度的LED灯是在图1所示的线路上增加了 一个微处理器N3,其的原理如图2所示。这种能改变色温和亮度的LED灯包括滤波整流电 路1、开关控制电路2、脉冲变压器T、恒流驱动电路3和LED灯串。所述的滤波整流电路包 括滤波器NO、整流器DB1、第一滤波电容Cl。开关控制电路包括脉宽控制器Ni、场效应管 Ql、第二整流二极管D2和第二滤波电容C3。脉冲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Li、次级线圈L2和 第一辅助线圈L3。恒流驱动电路包括恒流控制器N2、光耦合器QP1、QP2、第三整流二极管 D3、第三滤波电容C5、分压电阻RlO和取样电阻R11。这种能改变色温和亮度的LED灯还包 括微处理器N3、第一开关三极管Q2、第二开关三极管Q3、第四整流二极管D4、滤波电阻R4 和第四滤波电容C7。所述的脉冲变压器T上还有一组第二辅助线圈L4,第二辅助线圈的一 端与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正极相接,第四整流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滤波电阻R4与第四滤波 电容C7的正极相接,第二辅助线圈的另一端与第四滤波电容C7的负极相接。微处理器N3 的电源端VCC与第四滤波电容C7的正极相接,微处理器的触发端CK与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负极相接。图中微处理器N3的触发端CK是通过限流电阻R6与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负 极相接的,C9为积分电容。所述的LED灯串为两组,其中第一组LED灯串LEDl为高色温灯 (白色),第二组LED灯串LED2为低色温灯(暖色)。LEDl与第一开关三极管Q2串联后接 到恒流驱动电路3的输出端,也就是LEDl的正端与恒流驱动电路的正输出端相接,LEDl的 负端与Q2的集电极相接,Q2的发射极与恒流驱动电路的负输出端相接。LED2与第二开关 三极管Q3串联后接到恒流驱动电路3的输出端,也就是LED2的正端与恒流驱动电路的正 输出端相接,LED2的负端与Q3的集电极相接,Q3的发射极与恒流驱动电路的负输出端相 接。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00与第一开关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一个电阻R8相接,微处理 器的第二输出端01与第二开关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一个电阻R9相接,微处理器的第三输 出端PWM与脉宽控制器m的调光端DIM相接。脉宽控制器m的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改变色温和亮度的LED灯,包括滤波整流电路(1)、开关控制电路(2)、脉冲变压器(T)、恒流驱动电路(3)和LED灯串,所述的滤波整流电路包括滤波器(N0)、整流器(DB1)、第一滤波电容(C1),开关控制电路包括脉宽控制器(N1)、场效应管(Q1)、第二整流二极管(D2)和第二滤波电容(C3),脉冲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L1)、次级线圈(L2)和第一辅助线圈(L3),恒流驱动电路包括恒流控制器(N2)、光耦合器(QP1、QP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三滤波电容(C5)、分压电阻(R10)和取样电阻(R11),其特征是这种能改变色温和亮度的LED灯还包括微处理器(N3)、第一开关三极管(Q2)、第二开关三极管(Q3)、第四整流二极管(D4)、滤波电阻(R4)和第四滤波电容(C7),所述的脉冲变压器(T)上有一组第二辅助线圈(L4),第二辅助线圈的一端与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正极相接,第四整流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滤波电阻(R4)与第四滤波电容(C7)的正极相接,第二辅助线圈的另一端与第四滤波电容(C7)的负极相接,微处理器(N3)的电源端(VCC)与第四滤波电容(C7)的正极相接,微处理器的触发端(CK)与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负极相接,所述的LED灯串为两组,其中第一组LED灯串(LED1)为高色温灯,第二组LED灯串(LED2)为低色温灯,第一组LED灯串与第一开关三极管(Q2)串联后接到恒流驱动电路(3)的输出端,第二组LED灯串与第二开关三极管(Q3)串联后接到恒流驱动电路(3)的输出端,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O0)与第一开关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一个电阻(R8)相接,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O1)与第二开关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一个电阻(R9)相接,微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PWM)与脉宽控制器(N1)的调光端(DIM)相接,脉宽控制器(N1)的反馈端(FB)与光耦合器中的三极管(QP1)的集电极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昭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中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