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8633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包括:可套设于井圈上的刚性圈,多个刚性圈同心设置且其直径逐渐增大形成第一同心环组,第一同心环组上方沿其轴线方向设有与其平行的第二同心环组,第二同心环组和第一同心环组相同;第一同心环组上周向等距设有多个搭接杆,沿径向方向相邻的搭接杆之间通过撑杆连接,搭接杆的端部设有搭接圆槽,搭接圆槽用于承接第二同心环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刚性圈布局设计,保证了各连接点位受力均匀,纵使出现局部受荷,也能通过各个方向上的搭接杆、撑杆将荷载均匀传递开,由刚性圈组成的第一同心环组、第二同心环组上下双层骨架设计,增强抗拉能力的同时,也能将第二同心环组面层的荷载更快地分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具体涉及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道路工程检查井及周边普遍存在路面变形、下沉、破损、开裂等病害。此类病害降低道路平整度、影响路用性能,不仅破坏道路的美观性,还会导致道路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大幅下降。

2、现有的道路检查井井圈结构采用混凝土基座的传统窄边检查井结构刚度大,整体沉降量小,其几乎不与周边道路材料发生协同沉降和变形,极易导致井周沉降变形差异和随之而来的井盖支座松动、井周路面开裂破碎等病害。为了解决现有的这些问题,较为常见的技术方法包括:将井圈结构延伸至井周铺筑层内部或表面,增大井圈与铺筑结构的协同变形,使作用于井周的车辆荷载首先通过井圈更均匀地传递至井周道路面层结构、井周底部基层或卸载板上。然而,。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以解决路面基层与井圈之间连接不紧密、各连接点位受力不均、面层局部受荷时不能均匀传递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以解决路面基层与井圈之间连接不紧密、各连接点位受力不均、面层局部受荷时不能均匀传递开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3、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包括:刚性圈,其可套设于井圈上;其中,多个刚性圈同心设置且其直径逐渐增大形成第一同心环组,第一同心环组上方沿其轴线方向设有与其平行的第二同心环组,第二同心环组和第一同心环组相同;第一同心环组上周向等距设有多个搭接杆,沿径向方向相邻的搭接杆之间通过撑杆连接,搭接杆的端部设有搭接圆槽,搭接圆槽用于承接第二同心环组。

4、进一步地,位于第一同心环组上的刚性圈上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等距的插孔,搭接杆的端部活动插接于插孔内;其中,搭接杆的端部收缩形成插接端,插孔的内腔沿插接端的插入方向逐渐收缩形成插接部。

5、进一步地,位于第一同心环组上的刚性圈的外环壁上设有多个等距的插筒,搭接杆活动插接于插筒内;其中,插筒焊接于刚性圈的外环壁上。

6、进一步地,插筒的轴线和刚性圈的轴线相平行,搭接杆的端部向第一同心环组的内侧折弯,以使搭接圆槽能够处于第二同心环组中每个刚性圈的正下方。

7、进一步地,插筒倾斜设置;其中,插筒用于插接搭接杆的一端朝第二同心环组的内侧倾斜;

8、搭接杆自搭接圆槽的底部逐渐向插筒的内部弯曲而形成与插筒部分同轴的弯杆形状。

9、进一步地,插筒的一端设有用于限制搭接杆滑出的限位凸起;其中,限位凸起在插筒的端面上周向等距布设,限位凸起沿插筒端面径向向其内部延伸。

10、进一步地,第二同心环组上固设有拉钩;其中,拉钩的钩部钩住第一同心环组,以使第一同心环组、第二同心环组中的刚性圈位置固定。

11、进一步地,搭接圆槽由柔性材质制成,第二同心环组所包含的刚性圈可从搭接圆槽的下方通过挤压搭接圆槽产生弹性形变而卡入其中;其中,搭接圆槽的底部设有的支撑块用于加强搭接圆槽沿重力方向的抗形变能力。

12、进一步地,搭接杆的端部向上延伸至第二同心环组的上方;其中,搭接杆的端部设有向第二同心环组内侧延伸的限位块,限位块用于限制第二同心环组所包含的刚性圈向上的位移。

1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井圈加固施工方法,其应用有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所提供的井圈加固结构的,其步骤如下,

14、s100、在检查井内安装预制井圈;

15、s200、对检查井井周进行放样,标出井盖中心位置并进行切槽形成井圈加固结构的安装区;

16、s300、在s200中的安装区内放置井圈加固结构且套设于井圈上;

17、s400、将混凝土浇筑于s300中的安装区内且淹没井圈加固结构;

18、s500、在s400中已凝固的混凝土上铺设沥青后安装井盖。

1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刚性圈布局设计,采用相同规格型号的刚性圈组成刚性笼将路面基层与井圈紧密连接在一起,同时保证了各连接点位受力均匀,纵使出现局部受荷,也能够通过各个方向上的搭接杆、撑杆将荷载均匀传递开,由刚性圈组成的第一同心环组、第二同心环组上下双层骨架设计,增强抗拉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将第二同心环组面层的荷载更快地分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10.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井圈加固结构的井圈加固施工方法,其步骤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奉应明王文龙崔凯飞赵华印陈志强马嘉轩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三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