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OG液化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8539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5:22
本技术属于燃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BOG液化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筒,所述加热筒的顶端贯穿有进口管,加热筒的底端设置有一筒盒,所述加热筒内设置有螺旋状换热板,所述螺旋状换热板包括多个空心的螺旋叶片和管状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上端贯穿所述加热筒的上端面与外界相通,所述中心轴的下端与所述筒盒内部相通,所述加热筒一侧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出口端与筒盒内部连通,所述筒盒内设置有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进口端与所述加热筒内部相连通,出口端位于加热筒和筒盒的外部。本技术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系统稳定、可靠和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燃气,具体为一种bog液化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1、由于低温贮罐与低温槽车内的lng的日蒸发率约为0.3%,这部分蒸发气体(温度较低)简称bog闪蒸汽(boiloffgas),使贮罐气相空间的压力升高。为保证贮罐的安全及装卸车的需要,产生的bog气体通过放空阀至bog加热装置加热后,才能进入bog储罐储存。

2、现有的bog加热装置结构简单,由于低温系统安全阀放空的全部是低温气体,在大约-107℃以下时,天然气的重度大于常温下的空气,排放不易扩散,会向下积聚,直接进行水浴加热存在安全隐患,一般需要用到气化器和加热器相配合进行加热,使用和安装不便,且现有的bog加热装置空间利率低,导致占用空间大。

3、申请号为202020665378.4公开了一种bog液化加热装置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仍存在一些缺陷:

4、(1)室温换热阶段,换热效率差,导致bog气体受热不均匀,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5、(2)水浴换热过程中,由于长期的喷淋工作,导致换热管上出现很多水垢,水垢影响换热管的使用寿命。

6、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提供一种bog液化加热装置。

2、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bog液化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筒,所述加热筒的顶端贯穿有进口管,加热筒的底端设置有一筒盒,所述加热筒内设置有螺旋状换热板,所述螺旋状换热板包括多个空心的螺旋叶片和管状的中心轴;多个螺旋叶片安装在中心轴上,且多个螺旋叶片之间依次连通形成螺旋状通道,位于中心轴顶部和底部的螺旋叶片均与中心轴的内部相连通,所述中心轴的中部采用填充材料填实,所述筒盒的上端和所述加热筒的上端均设置有轴承,所述中心轴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轴承连接,所述中心轴的上端贯穿所述加热筒的上端面与外界相通,所述中心轴的下端与所述筒盒内部相通,所述加热筒一侧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出口端与筒盒内部连通,所述筒盒内设置有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进口端与所述加热筒内部相连通,出口端位于加热筒和筒盒的外部。

4、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中心轴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从动齿轮,且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5、进一步地,还包括复热筒,所述复热筒设置于加热筒的一侧,所述复热筒内设置有第二换热管;所述筒盒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室,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进口端均与所述缓冲室内部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复热筒的内顶部设有喷淋管,喷淋管上连通多个向下喷淋的喷头,所述复热筒的内底部设置有水槽,水槽内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复热筒一侧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一端与所述水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喷淋管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叶片的外沿与所述加热筒内壁间的间距为2~5cm。

8、进一步地,所述复热筒的一侧设置有加药箱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一端与所述加药箱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复热筒内部连通。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0、(1)本技术一种bog液化加热装置,通过气泵可以向加热筒的内部通入常温空气,空气在加热筒的内部通过第一换热管和螺旋状换热板进行空温式换热,然后通过复热筒进行水浴加热,经过换热和加热后的天然气比重会小于空气,高点放散后将容易扩散,从而不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可大大减少安全隐患;

11、(2)本技术设置有螺旋状换热板,常温空气在螺旋状换热板内流动时,会被引导沿着螺旋形状的通道运动。螺旋形状的设计可以增加空气与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热量更有效地传递到板上。同时,螺旋状结构还可以引导流体产生湍流效应,增加热传导和对流传热,提高换热效率,且螺旋状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12、(3)水浴加热过程中,可通过第一水泵将复热筒底部的水向上输送,使水浴温度更加均匀,提高水浴效果,通过设置加药箱用于将阻垢剂溶解后通过第二水泵输送至复热筒内,防止第二换热管出现水垢,导致使用寿命降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OG液化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筒(1)的顶端贯穿有进口管(2),加热筒(1)的底端设置有一筒盒(3),所述加热筒(1)内设置有螺旋状换热板,所述螺旋状换热板包括多个空心的螺旋叶片(41)和管状的中心轴(42);多个螺旋叶片(41)安装在中心轴(42)上,且多个螺旋叶片(41)之间依次连通形成螺旋状通道,位于中心轴(42)顶部和底部的螺旋叶片(41)均与中心轴(42)的内部相连通,所述中心轴(42)的中部采用填充材料(43)填实,所述筒盒(3)的上端和所述加热筒(1)的上端均设置有轴承(5),所述中心轴(4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轴承(5)连接,所述中心轴(42)的上端贯穿所述加热筒(1)的上端面与外界相通,所述中心轴(42)的下端与所述筒盒(3)内部相通,所述加热筒(1)一侧设置有气泵(6),所述气泵(6)的出口端与筒盒(3)内部连通,所述筒盒(3)内设置有第一换热管(7),所述第一换热管(7)的进口端与所述加热筒(1)内部相连通,出口端位于加热筒(1)和筒盒(3)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OG液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筒(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9),所述转动轴(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0),所述中心轴(4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从动齿轮(11),且主动齿轮(10)和从动齿轮(11)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OG液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热筒(13),所述复热筒(13)设置于加热筒(1)的一侧,所述复热筒(13)内设置有第二换热管(14);所述筒盒(3)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室(15),所述第一换热管(7)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换热管(14)的进口端均与所述缓冲室(15)内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BOG液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热筒(13)的内顶部设有喷淋管(16),喷淋管(16)上连通多个向下喷淋的喷头(17),所述复热筒(13)的内底部设置有水槽(18),水槽(18)内设置有加热器(19),所述复热筒(13)一侧设置有第一水泵(20),所述第一水泵(20)的一端与所述水槽(18)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喷淋管(16)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OG液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41)的外沿与所述加热筒(1)内壁间的间距为2-5c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BOG液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热筒(13)的一侧设置有加药箱(21)和第二水泵(22),所述第二水泵(22)的一端与所述加药箱(21)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复热筒(13)内部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og液化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筒(1)的顶端贯穿有进口管(2),加热筒(1)的底端设置有一筒盒(3),所述加热筒(1)内设置有螺旋状换热板,所述螺旋状换热板包括多个空心的螺旋叶片(41)和管状的中心轴(42);多个螺旋叶片(41)安装在中心轴(42)上,且多个螺旋叶片(41)之间依次连通形成螺旋状通道,位于中心轴(42)顶部和底部的螺旋叶片(41)均与中心轴(42)的内部相连通,所述中心轴(42)的中部采用填充材料(43)填实,所述筒盒(3)的上端和所述加热筒(1)的上端均设置有轴承(5),所述中心轴(4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轴承(5)连接,所述中心轴(42)的上端贯穿所述加热筒(1)的上端面与外界相通,所述中心轴(42)的下端与所述筒盒(3)内部相通,所述加热筒(1)一侧设置有气泵(6),所述气泵(6)的出口端与筒盒(3)内部连通,所述筒盒(3)内设置有第一换热管(7),所述第一换热管(7)的进口端与所述加热筒(1)内部相连通,出口端位于加热筒(1)和筒盒(3)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og液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筒(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9),所述转动轴(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0),所述中心轴(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萍华冯晓伟梁婵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中睿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