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洪防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831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洪防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装置,其结构包括:连接件、插杆、牵制体、插块、阻挡结构,连接件下端装有插杆、牵制体、插块三种部件,插杆、牵制体、插块以横向排列方式布置于连接件的下端并进行间距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由阻挡结构进一步改进后,通过抗变形板的高硬度特性以及缓冲板的减震效果下能将泥石流稳定的阻挡在外,然后通过中下区域流通槽的引导管以及加强框配合下能将小部分泥石流进行缓慢引出(流通槽位置将布置于适合排流的区域当中),以至于能避免完全阻挡而产生的后续洪水灌入导致的将泥石流流量增大情况,避免了防治装置高度小于泥石流的高度而形成的被推倒、阻挡失败情况,提高防治装置的使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洪防泥石流防治,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洪防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装置


技术介绍

1、地质灾害包括有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等类型,以至于在持续强降雨的影响下,山区区域的山土受到过多的雨水影响极易造成位移从而产生的泥石流灾害,以至于在发生泥石流灾害时,可将防止装置进行安装于泥石流的流动路径当中,进而将泥石流进行阻挡,为此通过阻挡方式能够减少泥石流直接从高处落下造成的高强度冲击而产生的房屋受损;

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防治装置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当前防止装置只能够将泥石流进行阻挡在外却无法帮助其进行引流,以至于被阻挡于道路尽头的泥石流会经过后续流入的洪水进行逐渐壮大,使之高度在大于防治装置高度时极易将其突破,进而导致的防治失败情况,同时因事先的阻挡,在泥石流高度增高后其冲击力将得到增强则会加重受害面积以及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洪防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装置,其结构包括:连接件、插杆、牵制体、插块、阻挡结构,所述连接件下端装有插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洪防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装置,其结构包括:连接件(1)、插杆(2)、牵制体(3)、插块(4)、阻挡结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下端装有插杆(2)、牵制体(3)、插块(4)三种部件,所述插杆(2)、牵制体(3)、插块(4)以横向排列方式布置于连接件(1)的下端并进行间距配合,所述阻挡结构(5)嵌入于连接件(1)上端并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防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结构(5)设有缓冲板(51)、融合层(52)、抗变形板(53)、连接槽(54)、重合块(55)、流通槽(56),所述缓冲板(51)通过融合层(52)与抗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洪防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装置,其结构包括:连接件(1)、插杆(2)、牵制体(3)、插块(4)、阻挡结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下端装有插杆(2)、牵制体(3)、插块(4)三种部件,所述插杆(2)、牵制体(3)、插块(4)以横向排列方式布置于连接件(1)的下端并进行间距配合,所述阻挡结构(5)嵌入于连接件(1)上端并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防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结构(5)设有缓冲板(51)、融合层(52)、抗变形板(53)、连接槽(54)、重合块(55)、流通槽(56),所述缓冲板(51)通过融合层(52)与抗变形板(53)背部相融合,所述抗变形板(53)携带缓冲板(51)嵌入于连接槽(54)当中与重合块(55)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流通槽(56)贯穿于抗变形板(53)、缓冲板(51)的中下部位,所述流通槽(56)通过抗变形板(53)设置于连接件(1)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洪防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槽(56)边缘新增设有加强框(561)、衔接层(562)、引导管(563),所述加强框(561)背部与衔接层(56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引导管(563)通过衔接层(562)垂直固定于加强框(561)的背部区域,所述引导管(563)、加强框(561)中心部位被流通槽(56)所贯穿,所述加强框(561)贴合于抗变形板(53)的表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洪防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框(561)侧边装有拉块(a1)、载物板(a2)、滑框(a3)、辅助块(a4)、实心板(a5),所述拉块(a1)焊接于载物板(a2)的中心部位,所述载物板(a2)边缘与滑框(a3)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块(a4)嵌入于滑框(a3)的外层中心区域,所述实心板(a5)固定于滑框(a3)的内层并与辅助块(a4)处于同一垂直面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张伟庞鑫郭德庆李建都周亚辉陈子龙唐中园李达山周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