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河子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果秧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8301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番茄、打瓜等农作物收获时秧与果实进行分离的果秧分离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果秧原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果秧原料输送装置下方设有果秧分离装置,所述果秧分离装置由多根同步输送带构成,每根同步输送带上均设有立杆,同步输送带与同步输送带之间设有间隙,每根同步输送带由一组传动机构传动,且每一组传动机构输入转速不同,所述果秧分离装置下方设有果实输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功耗小、造价低的优点,工作过程中可实现果秧的有效分离,工作可靠,可大规模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番茄、打瓜等农作物收获时秧与果实进行分离的果秧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收获机上带有的果秧分离装置结构复杂、动力消耗大、加工成本高,如 中国专利200820103914.0公开的一种农作物藤果分离装置,包含摆转机构、弹齿滚筒,所 述弹齿滚筒与所述摆转机构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摆转机构包括动力输入轴、偏心齿轮、 传动轴、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入轴上设有偏心齿轮I,偏心齿轮I与偏心齿轮II啮合, 偏心齿轮II设于传动轴上,偏心齿轮III与偏心齿轮II同轴,偏心齿轮IV设于动力输出轴上 与偏心齿轮III啮合;所述弹齿滚筒由与弹齿滚筒轴固定连结在一起的若干组弹齿盘组成, 所述弹齿盘包括两片夹板、置于两片夹板之间的两片弹性板、置于两片弹性板之间的若干 根均勻分布的弹齿,所述弹齿由两片夹板夹紧并置于两片弹性板中间形成一组弹齿盘。上 述机构结构较复杂,影响了收获机的经济性、使用性,制约了收获机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可有效实现 果秧分离、经济实用的果秧分离装置。本技术包括机架6,机架6上设有果秧原料输送装置1,果秧原料输送装置1 下方设有果秧分离装置,所述果秧分离装置由多根同步输送带2构成,每根同步输送带2上 均设有立杆3,同步输送带2与同步输送带2之间设有间隙,每根同步输送带2由一组传动 机构传动,且每一组传动机构输入转速不同,所述果秧分离装置下方设有果实输送装置7。 上述果秧原料输送装置1与果实输送装置7可以为刮板式输送带。所述的每根同步输送带2的传动机构可以是由一组主动链轮5、从动链轮4带动, 每根同步输送带2传动机构的主动链轮5的直径大小不同。所述的每根同步输送带2的传 动机构也可以是由一组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8带动,每根同步输送带2传动机构的主动齿 轮9的直径大小不同。上述传动机构也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来实现每根同步输送带2运动速 度的不同,如传动比不同的主、从动齿轮组。所述的果秧分离装置由8 12根同步输送带2构成。所述的每根同步输送带2上所设的立杆3为圆柱形胶杆。工作原理果秧原料输送装置1将番茄、打瓜等的果秧输送到同步输送带2上,传 动机构的主动链轮通过从动链轮将动力传递给果秧分离装置的多根同步输送带2,由于链 轮的传动比不同,多根同步输送带2具有相对运动,同步输送带2上所设立杆3拉动番茄、 打瓜等的果秧,从而使果、秧分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功耗小、造价低的优点,工作过程中 可实现果秧的有效分离,工作可靠,可大规模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为果秧原料输送装置,2为同步输送带,3为立杆,4为从动链轮,5为主 动链轮,6为机架,7为果实输送装置,8为从动齿轮,9为主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参照附图1、图2,本实施例包括机架6,机架6上设有果秧原料输送装置1,所述果 秧原料输送装置1下方设有果秧分离装置,所述果秧分离装置由10根同步输送带2构成, 每根同步输送带2上均设有立杆3,立杆3为圆柱形胶杆,同步输送带2与同步输送带2之 间设有间隙,每根同步输送带2由一组传动机构传动,所述果秧分离装置下方设有果实输 送装置7。上述果秧原料输送装置1与果实输送装置7为刮板式输送带。所述的每根同步输送带2的传动机构是由一组主动链轮5、从动链轮4带动,且每 一组的主动链轮5的直径大小不同,从而可实现每一组传动机构输入转速不同,10根皮带 具有相对运动,通过立杆3拉动番茄、打瓜等的果秧,使果、秧分离。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不同地方在于所述的每根同步输送带2的传动机构是 由一组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8带动,且每一组的主动齿轮9的直径大小不同。所述的果秧 分离装置由8根同步输送带2构成。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不同地方在于所述的果秧分离装置由11根同步输送带 2构成。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不同地方在于所述的果秧分离装置由12根同步输送带 2构成。权利要求一种果秧分离装置,包括机架(6),机架(6)上设有果秧原料输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果秧原料输送装置(1)下方设有果秧分离装置,所述果秧分离装置由多根同步输送带(2)构成,每根同步输送带(2)上均设有立杆(3),同步输送带(2)与同步输送带(2)之间设有间隙,每根同步输送带(2)由一组传动机构传动,且每一组传动机构输入转速不同,所述果秧分离装置下方设有果实输送装置(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秧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根同步输送带(2)的传动 机构是由一组主动链轮(5)、从动链轮(4)带动,每根同步输送带(2)的传动机构的主动链 轮(5)的直径大小不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秧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根同步输送带(2)的传动 机构是由一组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8)带动,每根同步输送带(2)的传动机构的主动齿 轮(9)的直径大小不同。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果秧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果秧分离装置由8 12根同步输送带(2)构成。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果秧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根同步输送带(2) 上所设的立杆(3)为圆柱形胶杆。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果秧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根同步输送带(2)上所设 的立杆(3)为圆柱形胶杆。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番茄、打瓜等农作物收获时秧与果实进行分离的果秧分离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果秧原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果秧原料输送装置下方设有果秧分离装置,所述果秧分离装置由多根同步输送带构成,每根同步输送带上均设有立杆,同步输送带与同步输送带之间设有间隙,每根同步输送带由一组传动机构传动,且每一组传动机构输入转速不同,所述果秧分离装置下方设有果实输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功耗小、造价低的优点,工作过程中可实现果秧的有效分离,工作可靠,可大规模推广使用。文档编号A01D46/00GK201667835SQ20102018702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2日专利技术者丛锦玲, 付威, 孙日宾, 张慧明, 谭洪洋 申请人:石河子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果秧分离装置,包括机架(6),机架(6)上设有果秧原料输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果秧原料输送装置(1)下方设有果秧分离装置,所述果秧分离装置由多根同步输送带(2)构成,每根同步输送带(2)上均设有立杆(3),同步输送带(2)与同步输送带(2)之间设有间隙,每根同步输送带(2)由一组传动机构传动,且每一组传动机构输入转速不同,所述果秧分离装置下方设有果实输送装置(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威丛锦玲张慧明谭洪洋孙日宾
申请(专利权)人:石河子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