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构、涡旋压缩机及用于涡旋压缩机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772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7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构、涡旋压缩机及用于涡旋压缩机的控制方法,压缩机构包括:具有动涡旋端板和形成于动涡旋端板的一侧的动涡旋叶片的动涡旋,具有定涡旋端板和形成于定涡旋端板的第一侧的定涡旋叶片的定涡旋,动涡旋叶片与定涡旋叶片彼此接合以在动涡旋与定涡旋之间形成吸气腔、中央压缩腔和多个中间压缩腔。其中,压缩机构设置有排液通道,排液通道包括在吸气腔与压缩机构的外部之间选择性地提供流体连通的第一排液通道和/或在多个中间压缩腔中的靠近吸气腔的中间压缩腔与压缩机构的外部之间选择性地提供流体连通的第二排液通道。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涡旋压缩机能够实现有效排液,性能良好、运行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排液设计的涡旋压缩机以及一种用于涡旋压缩机的排液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本部分的内容仅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可能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2、已知的是,涡旋压缩机属于容量式压缩的压缩机械。涡旋压缩机包括由定涡旋和动涡旋组成的压缩机构。通常,定涡旋和动涡旋各自包括涡旋叶片,两个涡旋叶片之间彼此啮合而在定涡旋和动涡旋之间形成一系列压缩腔从而对工质进行压缩,并且压缩后的高压气体通过定涡旋中央的排气口排出。

3、普通涡旋压缩机通常采用轴向柔性设计,即定涡旋和动涡旋可以相对于彼此在轴向上分离一定距离,以用于例如在压缩腔内的压力过高时卸载高压流体(比如气态制冷剂)或者排出压缩腔内过多的液体(比如压缩机启动初期的液体制冷剂)。

4、但对于大排量涡旋压缩机而言,压缩机构轴向分离的距离有限甚至完全没有轴向柔性的设计,因此压缩腔内的液体无法及时排出,容易发生在带液工况下涡旋叶片受到极大的冲击力的情况,导致涡旋叶片碎裂。此外,还可能在涡旋压缩机的启动瞬间产生极大扭矩,对电机产生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构,其中,在所述排液通道内设置有能够在提供所述流体连通的打开位置与不提供所述流体连通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的活塞(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构,其中,所述排液通道设置在所述定涡旋端板中并且构造为从所述定涡旋端板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延伸至所述第一侧的活塞孔道(12),所述活塞孔道具有与所述吸气腔或者与靠近所述吸气腔的所述中间压缩腔连通的液体入口(15),并且所述活塞孔道在所述活塞孔道的侧部具有与所述压缩机构的外部连通的液体出口(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构,其中,在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构,其中,在所述排液通道内设置有能够在提供所述流体连通的打开位置与不提供所述流体连通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的活塞(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构,其中,所述排液通道设置在所述定涡旋端板中并且构造为从所述定涡旋端板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延伸至所述第一侧的活塞孔道(12),所述活塞孔道具有与所述吸气腔或者与靠近所述吸气腔的所述中间压缩腔连通的液体入口(15),并且所述活塞孔道在所述活塞孔道的侧部具有与所述压缩机构的外部连通的液体出口(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构,其中,在所述定涡旋端板的所述第二侧设置有覆盖件,所述覆盖件覆盖并密封所述活塞孔道,从而在所述活塞孔道内的位于所述覆盖件与所述活塞之间的区域形成压力控制腔(cp)。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构,其中,所述压缩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定涡旋的外部的电磁阀(30),在所述定涡旋端板中形成有大致沿横向于所述压缩机构的轴线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压力控制通道(p1),所述第一压力控制通道连接至所述电磁阀并且与所述压力控制腔(cp)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构,其中,在所述定涡旋端板中还形成有大致沿横向于所述压缩机构的轴线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压力控制通道(p2),第二压力控制通道连接至所述电磁阀并且与所述中央压缩腔或所述多个中间压缩腔中的靠近所述中央压缩腔的中间压缩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构,其中,所述电磁阀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压缩机构的带液工况下,所述电磁阀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从而将所述第一压力控制通道与所述压缩机构的外部连通,在所述压缩机构的非带液工况下,所述电磁阀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从而将所述第一压力控制通道与所述第二压力控制通道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轩房元灿金培
申请(专利权)人:谷轮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