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荧光纳米粒子Ru(bpy)3/SiO2、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07003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荧光纳米粒子Ru(bpy)3/SiO2、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荧光纳米粒子为核壳结构,该核壳结构以三联吡啶钌为内核,在三联吡啶钌的表面覆盖网状结构的二氧化硅,在二氧化桂表面带有活性氨基基团,其中三联吡啶钌与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5~1∶8,且每毫克纳米粒子含有约385nmol氨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硅荧光纳米粒子Ru(bpy)3/SiO2大小均一,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70±6nm;且具有很好的光稳定性,在水溶液中不易发生染料泄露。该荧光探针标记链酶亲和素后应用于蛋白质微阵列芯片检测HIV?p24抗原,采用的分析方法为夹心式荧光免疫分析法,结果显示荧光强度与p24浓度呈良好的正相关性,分析灵敏度为3.1ng/mL。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可应用于高灵敏检测的蛋白质微阵列芯片及荧光免疫分析等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荧光纳米粒子Ru(bpy)3/Si02、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在目前尚无 疫苗用于预防艾滋病的情况下,及时正确的诊断HIV感染是治疗和减少艾滋病传播的重要 手段。目前,普遍采用的艾滋病常规诊断方法是ELISA法,但ELISA法一般在96孔板上进 行,有着试剂消耗量大,检测成本高,检测时间长,检测灵敏度不够高且不能实现高通量化 的缺点,难以实现对大量群体的高通量、高灵敏、快速检测,如对疫情较严重地区人群的HIV 普查、监测,献血血源筛查等。蛋白质微阵列芯片技术是采用微阵列方法,对样品蛋白进行高通量、高灵敏、高特 异性的分析技术。Li QS等报导采用蛋白质微阵列芯片实行对HIV-1的早期诊断.Wu,JQ 等报导采用蛋白质微阵列芯片检测艾滋病的CD4+和CD8+T细胞的表面抗原。Burgess等 报导以Cy3作荧光标记物采用蛋白质微阵列同步检测HIV、HBV、HCV三种病毒。但以纳米 粒子作标记物应用于蛋白质微阵列芯片检测HIV尚未见文献报导。蛋白质微阵列芯片的检 测探针主要包括化学发光、酶、荧光等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荧光纳米粒子Ru(bpy)↓[3]/SiO↓[2],其特征在于该荧光纳米粒子为核壳结构,该核壳结构以三联吡啶钌为内核,在三联吡啶钌的表面覆盖网状结构的二氧化硅,在二氧化桂表面带有活性氨基基团,其中三联吡啶钌与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180~1∶190,且每毫克纳米粒子含有70~80nmol氨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东光刘斌虎张礼谢春娟张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