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641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3:09
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所述负极包含多个第一纤维部、多个覆盖部及多个第二纤维部,并且具有多个空隙;以及电解液。多个第一纤维部通过相互连结而形成具有多个空隙的三维网状结构,并且该多个第一纤维部的每一个含有碳作为构成元素。多个覆盖部的每一个覆盖多个第一纤维部各自的表面,并且含有硅作为构成元素。多个第二纤维部中的至少一部分与多个覆盖部各自的表面连结,并且该多个第二纤维部的每一个含有碳作为构成元素。多个第一纤维部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0nm以上且8000nm以下,多个第二纤维部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nm以上且300nm以下,负极的空隙率为40体积%以上且70体积%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1、由于便携式电话机等多种电子设备正在普及,因此作为小型且轻量并且可以得到高能量密度的电源,正在进行二次电池的开发。该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以及电解质,关于该二次电池的构成进行了各种研究。

2、具体而言,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的负极的形成材料,使用了碳质的多孔质导电性基材、导电剂(碳纳米管等)以及活性物质(硅等),并且规定了该负极的多孔度(空隙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的负极的形成材料,使用被硅等覆盖的碳纤维等导电性基材,并且规定了该负极中的硅的含量(重量比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4、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的负极的形成材料,使用包含芯(纳米碳)以及壳(纳米硅)的复合材料,并且规定了该复合材料的空隙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35283号公报

8、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5-531977号公报p>

9、专利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

10.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二次电池,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池阳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