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身稳定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车辆技术方案_技高网

车身稳定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5664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2:02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身稳定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车辆,该方法包括:获取侧向加速度信号、胎压信号以及轮速信号;在基于侧向加速度信号确定侧向加速度大于预设门限值时,根据侧向加速度确定第一调节参数、控制稳定杆调节设备调节车辆侧倾角;在侧向加速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值、基于胎压信号确定轮胎胎压不足时,根据胎压信号确定第二调节参数、控制稳定杆调节设备减小胎压不足的轮胎的载荷;在侧向加速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值、轮胎胎压正常且基于轮速信号确定车轮轮速不一致时,根据轮速信号确定第三调节参数、控制稳定杆调节设备提升车轮轮速异常的轮胎处的悬架高度。本申请可通过主动调节,满足汽车不同行驶工况的要求,提高行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尤其涉及一种车身稳定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出行时对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多,对车辆性能及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行驶过程中,若胎压不足,会导致车辆侧倾,也会导致能耗增加,造成能源浪费,同时胎压不足容易导致爆胎,严重威胁驾驶员及乘客的安全。

2、目前可以通过胎压监测设备进行胎压监测,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在发现胎压异常时,驾驶员可以根据报警信息及时进行检修和补气。然而,在驾驶员不方便停车对轮胎进行充气,或者,胎压稍微不足,不足以触发胎压监测设备报警时,会增加车辆能耗,如果遇到特殊工况可能引发车辆安全问题。

3、目前车辆准备有备胎,当车发生爆胎事件时,可以利用备胎继续行驶。车辆备胎由于使用的机会较少,占用空间大,且具有较大质量,增加车身重量,浪费资源,一般会将备胎换成非全尺寸备胎,当车辆换上备胎后,车身由于备胎滚动半径小而向备胎一侧倾斜,降低车辆安全性。

4、汽车横向稳定杆能够有利于车身横向稳定,通过稳定杆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车辆在转弯侧倾时的侧倾角,保证驾驶员安全地驾驶车辆。传统的稳定杆一旦设计完成,其结构形式及空间布置基本固定,因此刚度和抗侧倾性能也无法调节,不能很好地满足汽车不同行驶工况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稳定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车辆,以解决传统稳定杆的刚度和抗侧倾性能无法调节,不能很好地满足汽车不同行驶工况的要求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稳定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控制单元,包括:

3、获取车辆的侧向加速度信号、胎压信号以及轮速信号;

4、在基于所述侧向加速度信号确定车辆的侧向加速度大于预设门限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侧向加速度确定第一调节参数,并基于所述第一调节参数控制稳定杆调节设备调节车辆侧倾角;

5、在所述侧向加速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且基于所述胎压信号确定轮胎胎压不足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胎压信号确定第二调节参数,并基于所述第二调节参数控制所述稳定杆调节设备减小胎压不足的轮胎的载荷;

6、在所述侧向加速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轮胎胎压正常且基于所述轮速信号确定车轮轮速不一致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轮速信号确定第三调节参数,并基于所述第三调节参数控制所述稳定杆调节设备提升车轮轮速异常的轮胎处的悬架高度。

7、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包括:

8、电子控制单元,用于获取车辆的侧向加速度信号、胎压信号以及轮速信号,在基于所述侧向加速度信号确定车辆的侧向加速度大于预设门限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侧向加速度确定第一调节参数;在所述侧向加速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且基于所述胎压信号确定轮胎胎压不足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胎压信号确定第二调节参数;在所述侧向加速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轮胎胎压正常且基于所述轮速信号确定车轮轮速不一致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轮速信号确定第三调节参数;

9、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连接的稳定杆调节设备,所述稳定杆调节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传输的所述第一调节参数调节车辆侧倾角、根据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传输的所述第二调节参数调节轮胎载荷或者根据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传输的所述第三调节参数调节悬架高度。

10、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以及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11、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12、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身稳定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13、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电子设备。

14、针对在先技术,本申请具备如下优点:

15、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车辆的侧向加速度大于预设门限值的情况下,利用稳定杆调节设备在车辆转向时发挥作用以及调节主动防侧倾力的大小的特点,控制稳定杆调节设备调节车辆侧倾角,可以控制车身倾角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进而保证行车安全;当车辆在直线行驶时遇到胎压不足或者或更换了非全尺寸备胎时,利用稳定杆调节设备调节主动防侧倾力的大小的特点,控制稳定杆调节设备减小胎压不足的轮胎的载荷或者提升车轮轮速异常的轮胎处的悬架高度,可以改变轮胎的接地状态,提高行车安全性。

16、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稳定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车辆的侧向加速度信号、胎压信号以及轮速信号,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侧向加速度确定第一调节参数,并基于所述第一调节参数控制稳定杆调节设备调节车辆侧倾角,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胎压信号确定第二调节参数,并基于所述第二调节参数控制所述稳定杆调节设备减小胎压不足的轮胎的载荷,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轮速信号确定第三调节参数,并基于所述第三调节参数控制所述稳定杆调节设备提升车轮轮速异常的轮胎处的悬架高度,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向所述稳定杆调节设备中的电机组件传输目标调节参数,所述目标调节参数为所述第一调节参数、所述第二调节参数或者所述第三调节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调节参数为所述第一调节参数时,所述电机组件中的第一电机基于第一分配参数转动、经所述减速组件中对应的第一减速机构减速增扭后、带动所述稳定杆组件中对应的前稳定杆发生形变,所述电机组件中的第二电机基于第二分配参数转动、经所述减速组件中对应的第二减速机构减速增扭后、带动所述稳定杆组件中对应的后稳定杆发生形变,通过所述前稳定杆和所述后稳定杆的形变提供所述第一主动防侧倾力,所述第一分配参数基于所述第一调节参数和第一分配系数确定、所述第二分配参数基于所述第一调节参数和第二分配系数确定,所述第一分配系数和所述第二分配系数由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稳定杆调节设备调节车辆侧倾角、调节轮胎载荷或者调节悬架高度之后,还包括:

9.一种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调节设备包括电机组件、减速组件以及稳定杆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减速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机对应的第一减速机构和与所述第二电机对应的第二减速机构;所述稳定杆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减速机构对应的前稳定杆,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减速机构对应的后稳定杆;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以及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稳定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车辆的侧向加速度信号、胎压信号以及轮速信号,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侧向加速度确定第一调节参数,并基于所述第一调节参数控制稳定杆调节设备调节车辆侧倾角,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胎压信号确定第二调节参数,并基于所述第二调节参数控制所述稳定杆调节设备减小胎压不足的轮胎的载荷,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轮速信号确定第三调节参数,并基于所述第三调节参数控制所述稳定杆调节设备提升车轮轮速异常的轮胎处的悬架高度,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向所述稳定杆调节设备中的电机组件传输目标调节参数,所述目标调节参数为所述第一调节参数、所述第二调节参数或者所述第三调节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调节参数为所述第一调节参数时,所述电机组件中的第一电机基于第一分配参数转动、经所述减速组件中对应的第一减速机构减速增扭后、带动所述稳定杆组件中对应的前稳定杆发生形变,所述电机组件中的第二电机基于第二分配参数转动、经所述减速组件中对应的第二减速机构减速增扭后、带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仪宾邵雄李根赵伟冰谢欣秦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