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管制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金属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在钢管的使用过程中,腐蚀是自始至终存在的严重问题,管材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含有h2s、co2和cl离子等的腐蚀性介质,这些介质对管材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往往带来一些环境和人员安全等方面灾难性后果。一般价格低廉的碳素或低合金钢管的耐蚀性较差,而耐蚀性好的不锈钢和镍基合金等材料的价格高。为节约高价材料的用量,人们开始研发双金属复合管。双金属复合管一般由起强度作用的外基管和耐腐蚀的内衬管组成,双金属复合管在抗腐蚀性能方面与抗腐蚀合金管基本没有差异,在强度方面优于碳钢钢管和一般合金管,价格是抗腐蚀合金管的一半左右,使用寿命远高于碳素钢管。双金属复合管综合了强度、抗腐蚀性、耐磨性、耐高压和经济性等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油气开采和输送、海洋工程、电力行业和给水工程等,规格覆盖范围广泛,近年来由于对服役环境恶化(高温,高压,高腐蚀等)和成本的考量,双金属复合管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不断增加。
2、在专利技术人所知的现有技术中,双金属复合管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金属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圆管的外径比所述外层方管的内切圆直径小5mm~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方管的边长为A、边凹凸度≤0.2%A、外圆角半径为1.5倍~3倍的壁厚以及边垂直度为90°±0.3°,所述圆管的外径比所述方管的最小内经小5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的步骤中,所述装配管的所述外层方管与所述内层圆管轴向相错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金属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圆管的外径比所述外层方管的内切圆直径小5mm~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方管的边长为a、边凹凸度≤0.2%a、外圆角半径为1.5倍~3倍的壁厚以及边垂直度为90°±0.3°,所述圆管的外径比所述方管的最小内经小5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的步骤中,所述装配管的所述外层方管与所述内层圆管轴向相错2mm~5mm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打头的步骤中,进行预打头处理的步骤包括:将所述装配管放置在打头机上,将打头机的第一打头模块和第二打头模块压下,然后将所述第一打头模块和所述第二打头模块升起,将所述装配管旋转90°,将所述第一打头模块和所述第二打头模块再次压下,得到内外管瓶坯,从所述抽气管处进行抽真空和密封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金属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打头的步骤中,所述第一打头模块的孔型和所述第二打头模块的孔型均由三段斜线组成,第一段与第二段的所述第一打头模块的孔型宽度之和为300mm,第一段与第二段的所述第二打头模块的孔型宽度之和为300mm,所述第一打头模块的第一段宽度范围218mm~235mm、与水平线的夹角为16.8°~28°,所述第一打头模块的第二段宽度范围为65mm~82mm、与水平线的夹角为6°~10°,所述第一打头模块的第三段宽度范围为28mm~145mm、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6°~52°,所述第二打头模块的第一段宽度范围为218mm~235mm、与水平线的夹角为16.8°~28°,所述第二打头模块的第二段宽度范围为65mm~82mm、与水平线的夹角为6°~10°,所述第二打头模块的第三段宽度范围为4mm~32mm、与水平线的夹角为78°~8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金属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轧管得到的复合管坯的外径为150mm~600mm,所述复合管坯第一端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6°~52°,所述复合管坯第二端与水平线的夹角为78°~83°,所述复合管坯的所述外层方管的壁厚与所述内层圆管的壁厚比值为1:1.25~6:1。
8.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映辉,何航,宋光鑫,张敏,赵健明,朱林,肖松良,李飞,卓钊,周正平,沈枫林,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