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和注塑组装方法技术_技高网

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和注塑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3794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和注塑组装方法,涉及注塑装置技术领域。注塑模具包括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动模组件可相对于定模组件做开、合模的平移运动,且包括动模块以及设于动模块一侧的至少两可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往复移动的动模滑块组件;定模组件包括定模块以及设于定模块一侧的至少两可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往复移动的定模滑块组件;动模块、至少两动模滑块组件以及至少两定模滑块组件可围合形成第一注塑腔,定模块和至少两定模滑块组件可围合形成第二注塑腔。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注塑模具可实现注塑件在组装动作方向上或组装动作方向和组装动作反方向上的倒扣脱模,适应范围广,适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和注塑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1、模内装配技术是指将两种或多种聚合物在一副注塑模具内,通过搭扣配合、焊接或者共注塑不相溶等特殊的成型工艺,成型出具有活动特征、并完全组装好的塑件,从而省却了许多后续的装配工艺的先进注塑技术。现有模具内部的组装机构仅能实现与模具开模方向垂直方向的组装动作,且被组装部件只能在组装动作反方向上有出模倒扣,当被组装产品在组装动作方向或组装动作方向和组装动作反方向都有出模倒扣时,则会因为被组装产品在组装动作方向上的倒扣无法脱模而导致无法完成模内组装,即现有模内组装技术适用性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和注塑组装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模内组装技术适用性小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包括:

3、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可相对于所述定模组件做开、合模的平移运动;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块以及设于所述动模块一侧的至少两动模滑块组件,至少两所述动模滑块组件可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定模组件包括定模块以及设于所述定模块一侧的至少两定模滑块组件,至少两所述定模滑块组件可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合模时,所述动模块、至少两动模滑块组件以及至少两定模滑块组件围合形成用于成型第一注塑件的第一注塑腔,所述定模块和至少两定模滑块组件围合形成用于成型第二注塑件第二注塑腔。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动模块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注塑件朝第二注塑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注塑件与第二注塑件组装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定模块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注塑件朝远离定模块的方向移动,以使组装后的第一注塑件与第二注塑件脱离注塑模具。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动模块且位于所述第一注塑腔远离第二注塑腔的一侧,另一端驱动连接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定模块且位于所述第二注塑腔远离第一注塑腔的一侧,另一端驱动连接第二驱动件。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两第四驱动组件,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包括第四驱动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对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定模滑块组件和动模滑块组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在开模方向上,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定模滑块组件和动模滑块组件的一者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连接第一连接件,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移动。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动模组件还包括动模固定板,所述动模块固定于所述动模固定板上,至少两所述动模滑块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动模固定板;所述定模组件还包括定模固定板,所述定模块固定于所述定模固定板上,至少两所述定模滑块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定模固定板。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定模固定板上的第三驱动件以及连接所述动模固定板的传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连接传动件,且用于带动所述传动件沿开模方向移动。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动模组件可相对所述定模组件平移至第一开模位置和第二开模位置,所述动模组件处于第二开模位置时与所述定模块的间距大于处于第一开模位置时与所述定模块的间距,且大于组装后的所述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在开模方向上的长度。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动模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动模块上的第一镶件,所述第一镶件的一端插装于所述第一注塑腔内,所述第一镶件沿开模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注塑件沿所述第一镶件移动。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镶件沿开模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动模块上,所述第一镶件远离所述第一注塑腔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一镶件移动至抵接所述第二注塑件时,所述动模块止挡所述限位部。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和动模块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第一注塑件朝第二注塑件移动至脱离第一镶件时,所述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镶件复位。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注塑件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注塑件具有与第一连接部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动模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动模块上的第二镶件,所述第二镶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注塑腔且置于所述第二注塑腔内,所述第二镶件用于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镶件套设于所述第二镶件上。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动模块上设有与第一注塑腔连通的第一注塑流道,所述定模块上设有与第二注塑腔连通的第二注塑流道,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一注塑管道和第二注塑管道,所述第一注塑管道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注塑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注塑管道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二注塑流道连通。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注塑模具包括两组动模组件和两组定模组件,两定模组件层叠对称设置,且位于两所述动模组件之间,两所述定模组件上形成的第二注塑腔通过所述第二注塑管道连通。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绕设于所述第一注塑腔远离第二注塑腔的一侧的周向边缘的推块,所述第一顶杆连接所述推块。

17、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用于如上所述的注塑模具的注塑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驱动所述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合模,形成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

19、向所述第一注塑腔内和第二注塑腔内注塑,形成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

20、驱动所述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开模,两所述定模滑块组件脱离第一注塑件;

21、驱动两动模滑块组件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相互远离,并脱离第一注塑件;两定模滑块组件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相互远离,并脱离第二注塑件;

22、控制第一驱动组件,带动第一注塑件朝第二注塑件移动,至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完成组装;

23、驱动所述动模组件朝远离定模组件的方向移动进行二次开模;

24、控制第一驱动组件复位,控制第二驱动组件带动第一注塑件朝远离定模块的方向移动,至组装后的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脱离注塑模具;

25、控制第二驱动组件复位,驱动两动模滑块组件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相互靠近,驱动两定模滑块组件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相互靠近,驱动所述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重新合模。

2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包括动模块以及设于所述动模块一侧的至少两动模滑块组件的动模组件,以及包括定模块和设于所述定模块一侧的至少两定模滑块组件的定模组件,使得所述动模组件相对定模组件平移合模后,所述动模块、至少两动模滑块组件以及至少两定模滑块组件围合形成用于成型第一注塑件的第一注塑腔,所述定模块和至少两定模滑块组件围合形成用于成型第二注塑件第二注塑腔。通过将至少两所述动模滑块组件设置为可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往复移动,以及将至少两所述定模滑块组件设置为可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往复移动,使得动模组件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动模块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注塑件朝第二注塑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注塑件与第二注塑件组装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定模块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注塑件朝远离定模块的方向移动,以使组装后的第一注塑件与第二注塑件脱离注塑模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动模块且位于所述第一注塑腔远离第二注塑腔的一侧,另一端驱动连接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定模块且位于所述第二注塑腔远离第一注塑腔的一侧,另一端驱动连接第二驱动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两第四驱动组件,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包括第四驱动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对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定模滑块组件和动模滑块组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在开模方向上,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定模滑块组件和动模滑块组件的一者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连接第一连接件,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组件还包括动模固定板,所述动模块固定于所述动模固定板上,至少两所述动模滑块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动模固定板;所述定模组件还包括定模固定板,所述定模块固定于所述定模固定板上,至少两所述定模滑块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定模固定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定模固定板上的第三驱动件以及连接所述动模固定板的传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连接传动件,且用于带动所述传动件沿开模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组件可相对所述定模组件平移至第一开模位置和第二开模位置,所述动模组件处于第二开模位置时与所述定模块的间距大于处于第一开模位置时与所述定模块的间距,且大于组装后的所述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在开模方向上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动模块上的第一镶件,所述第一镶件的一端插装于所述第一注塑腔内,所述第一镶件沿开模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注塑件沿所述第一镶件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镶件沿开模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动模块上,所述第一镶件远离所述第一注塑腔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一镶件移动至抵接所述第二注塑件时,所述动模块止挡所述限位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和动模块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第一注塑件朝第二注塑件移动至脱离第一镶件时,所述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镶件复位。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塑件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注塑件具有与第一连接部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动模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动模块上的第二镶件,所述第二镶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注塑腔且置于所述第二注塑腔内,所述第二镶件用于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镶件套设于所述第二镶件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块上设有与第一注塑腔连通的第一注塑流道,所述定模块上设有与第二注塑腔连通的第二注塑流道,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一注塑管道和第二注塑管道,所述第一注塑管道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注塑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注塑管道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二注塑流道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两组动模组件和两组定模组件,两定模组件层叠对称设置,且位于两所述动模组件之间,两所述定模组件上形成的第二注塑腔通过所述第二注塑管道连通。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绕设于所述第一注塑腔远离第二注塑腔的一侧的周向边缘的推块,所述第一顶杆连接所述推块。

15.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的注塑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动模块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注塑件朝第二注塑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注塑件与第二注塑件组装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定模块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注塑件朝远离定模块的方向移动,以使组装后的第一注塑件与第二注塑件脱离注塑模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动模块且位于所述第一注塑腔远离第二注塑腔的一侧,另一端驱动连接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定模块且位于所述第二注塑腔远离第一注塑腔的一侧,另一端驱动连接第二驱动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两第四驱动组件,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包括第四驱动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对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定模滑块组件和动模滑块组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在开模方向上,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定模滑块组件和动模滑块组件的一者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连接第一连接件,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组件还包括动模固定板,所述动模块固定于所述动模固定板上,至少两所述动模滑块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动模固定板;所述定模组件还包括定模固定板,所述定模块固定于所述定模固定板上,至少两所述定模滑块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定模固定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定模固定板上的第三驱动件以及连接所述动模固定板的传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连接传动件,且用于带动所述传动件沿开模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组件可相对所述定模组件平移至第一开模位置和第二开模位置,所述动模组件处于第二开模位置时与所述定模块的间距大于处于第一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朱亮汪建军戴钧朱建华林志江于洪涛龙俊元邵禹通陈云强陈剑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