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登船上下岸,尤其是涉及一种登船上下岸两用装置。
技术介绍
1、船只停靠于堤岸边(非正式码头),船上人员需要上岸,或岸上人员需要登上船只时,目前,主要依靠移动小梯或固定爬梯悬挂于岸边攀爬通行,亦或顺着岸边停靠轮胎爬上爬下,其对人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体能消耗较大,且风险系数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登船上下岸两用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登船上下岸两用装置,包括底座、动力装置、控制系统、伸缩机构、升降机构及载人平台,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伸缩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侧,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两组所述伸缩机构的中间,所述载人平台设置在所述升降结构的中间。
3、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底部结构、设置在所述底部结构的上方的护栏和设置在所述控制系统的下方的安放连接处。
4、优选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部、驱动连杆、调平连杆一、执行元件一、连接座、调平连杆二、从动连杆、同步连杆和末端结构,所述驱动连杆和所述调平连杆一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部、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执行元件一一端与所述固定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连杆铰接,所述从动连杆和所述调平连杆二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末端结构、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从动连杆一端与所述驱动连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从动连杆铰接。
5、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剪叉机构、执行元件二、柔性连接件、升降
6、优选的,所述载人平台设置在所述动架上,所述载人平台包括镂空架、分别设置在所述镂空架两侧的进出口、设置在所述动架上的控制按钮和设置在一侧所述进出口下方的检测系统。
7、优选的,所述升降架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方的中间轮和设置在所述框架两侧的轨道,所述动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轨道相匹配的滚轮。
8、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登船上下岸两用装置,结构紧凑,可在有限空间内达到最大工作范围需求,可提高人员从岸上上船或从船上上岸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登船上下岸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动力装置、控制系统、两组伸缩机构、升降机构及载人平台,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伸缩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侧,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两组所述伸缩机构的中间,所述载人平台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的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登船上下岸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部结构、设置在所述底部结构的上方的护栏和设置在所述控制系统的下方的安放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登船上下岸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部、驱动连杆、调平连杆一、执行元件一、连接座、调平连杆二、从动连杆、同步连杆和末端结构,所述驱动连杆和所述调平连杆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部、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执行元件一一端与所述固定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连杆铰接,所述从动连杆和所述调平连杆二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末端结构、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从动连杆一端与所述驱动连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从动连杆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登船上下岸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剪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登船上下岸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平台设置在所述动架上,所述载人平台包括镂空架、分别设置在所述镂空架两侧的进出口、设置在所述动架上的控制按钮和设置在一侧所述进出口下方的检测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登船上下岸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方的中间轮和设置在所述框架两侧的轨道,所述动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轨道相匹配的滚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登船上下岸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动力装置、控制系统、两组伸缩机构、升降机构及载人平台,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伸缩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侧,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两组所述伸缩机构的中间,所述载人平台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的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登船上下岸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部结构、设置在所述底部结构的上方的护栏和设置在所述控制系统的下方的安放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登船上下岸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部、驱动连杆、调平连杆一、执行元件一、连接座、调平连杆二、从动连杆、同步连杆和末端结构,所述驱动连杆和所述调平连杆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部、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执行元件一一端与所述固定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连杆铰接,所述从动连杆和所述调平连杆二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末端结构、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从动连杆一端与所述驱动连杆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艾民,张淑君,沈宝明,李涛,崔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横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