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3369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位于上连接板下方的下连接板;位于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的自复位减震单元,其包括介于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的核心筒、以所述核心筒为中心对称布置的水平套筒、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核心筒并呈张紧状态伸入对称的两个水平套筒内的预应力筋、固定安装在所述预应力筋端部并锚固于所述水平套筒上的锚塞,以及滑动布置在所述水平套筒内的两个滑塞和金属弹簧组,两个滑塞上分别铰接布置上连杆与下连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构造简单,传力明确,承载能力强,在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发挥不同水平和竖向刚度,可实现多级性能的震、振双控目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隔震,涉及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1、隔震技术是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设备,形成集中可控的柔性层,隔离或减少输入上部结构地震能量,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然而,地震往往是复杂的多向运动,在高烈度区,特别是近断层地区,竖向地震作用往往比较强烈,对建筑结构的损害不容忽视。

2、大多数现有隔震支座,水平复位能力有限,震后修复困难,且无竖向隔震功能,在地基沉降、竖向振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支座尺寸不能实时调整,增加了建筑物的倒塌风险。此外,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为周围建筑物带来了严重的振动干扰。因此,设计一种可三向自复位的新型三维隔震支座,显得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可实现多级性能的震、振双控目标,其水平、竖向自复位功能可有效减少结构震后修复成本,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韧性。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包括:

4、上连接板;

5、位于上连接板下方的下连接板;

6、位于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的自复位减震单元,其包括介于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的核心筒、以所述核心筒为中心对称布置的水平套筒、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核心筒并呈张紧状态伸入对称的两个水平套筒内的预应力筋、固定安装在所述预应力筋端部并锚固于所述水平套筒上的锚塞,以及滑动布置在所述水平套筒内的两个滑塞,在所述滑塞与锚塞之间、两个滑塞之间、以及所述滑塞与水平套筒底部之间均布置有金属弹簧组,两个滑塞上分别铰接布置上连杆与下连杆,且所述上连杆与下连杆还分别铰接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相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核心筒的侧面安装有套筒支撑,所述套筒支撑由分别固定在所述核心套筒上的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构成,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下支撑板上分别加工有匹配贴合所述水平套筒部分区域的型槽,以在两个型槽之间形成用于安置所述水平套筒的空间。

8、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侧部开设有条形长孔,在所述滑塞上固定设有伸出所述条形长孔的连接轴,所述上连杆或下连杆的一端则铰接所述连接轴,并允许所述滑塞在上连杆或下连杆的带动下沿所述条形长孔往复运动。

9、进一步的,所述核心筒的四个侧面上分别两两对称布置有两组所述水平套筒。

10、进一步的,每个水平套筒上的上连杆与下连杆一一对称布置有一个或若干个,且所述上连杆或下连杆对应布置有若干个时,所有上连杆或下连杆的一端均铰接于同一所述滑塞,另一端则铰接同一根固定于所述上连接板或下连接板上的定轴杆件。

11、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套筒与所述滑塞的接触区域还设有摩擦材料。

12、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杆与下连杆的尺寸相同,且两者呈平行布置。

13、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还布置有厚层橡胶支座。

14、更进一步的,所述厚层橡胶支座包括分别与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固定的支座封板、介于两块支座封板之间的厚层橡胶,以及沿竖向间隔填充于所述厚层橡胶中的若干薄钢板。

15、更进一步的,所述厚层橡胶支座布置有四个,分别位于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的四个端角位置。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设计出具有三向自复位、耗能能力的三维隔震体系,其构造简单,传力明确,承载能力强,在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发挥不同水平和竖向刚度,可实现多级性能的震、振双控目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筒的侧面安装有套筒支撑,所述套筒支撑由分别固定在所述核心套筒上的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构成,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下支撑板上分别加工有匹配贴合所述水平套筒部分区域的型槽,以在两个型槽之间形成用于安置所述水平套筒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侧部开设有条形长孔,在所述滑塞上固定设有伸出所述条形长孔的连接轴,所述上连杆或下连杆的一端则铰接所述连接轴,并允许所述滑塞在上连杆或下连杆的带动下沿所述条形长孔往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筒的四个侧面上分别两两对称布置有两组所述水平套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水平套筒上的上连杆与下连杆一一对称布置有一个或若干个,且所述上连杆或下连杆对应布置有若干个时,所有上连杆或下连杆的一端均铰接于同一所述滑塞,另一端则铰接同一根固定于所述上连接板或下连接板上的定轴杆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套筒与所述滑塞的接触区域还设有摩擦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杆与下连杆的尺寸相同,且两者呈平行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还布置有厚层橡胶支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层橡胶支座包括分别与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固定的支座封板、介于两块支座封板之间的厚层橡胶,以及沿竖向间隔填充于所述厚层橡胶中的若干薄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层橡胶支座布置有四个,分别位于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的四个端角位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筒的侧面安装有套筒支撑,所述套筒支撑由分别固定在所述核心套筒上的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构成,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下支撑板上分别加工有匹配贴合所述水平套筒部分区域的型槽,以在两个型槽之间形成用于安置所述水平套筒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侧部开设有条形长孔,在所述滑塞上固定设有伸出所述条形长孔的连接轴,所述上连杆或下连杆的一端则铰接所述连接轴,并允许所述滑塞在上连杆或下连杆的带动下沿所述条形长孔往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筒的四个侧面上分别两两对称布置有两组所述水平套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负刚度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水平套筒上的上连杆与下连杆一一对称布置有一个或若干个,且所述上连杆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君郭彤李爱群徐刚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