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公开一种三相不停电换表装置,包括电表安装壳体和短接装置,所述电表安装壳体与所述短接装置设置相适配的卡接结构,所述电表安装壳体设置三相电电表安装位,所述短接装置设置与所述电表安装壳体的三相电表接线柱位置相适配的短路结构,使电表在更换之前提前进行短路,确保换表时不断电。本申请能够避免带电荷换表时所产生的电弧放电现象,电表断开电源而更换电表时,保证用电设备不停电,简单易用,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三相不停电换表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电力设备中,在校电表时需要换电表,现有技术一般是通过拉闸关闭电源,然后将电表从电表箱中拆除,然后再将电路短路或者安装新的电表,重新供电,这样将导致设备断电而无法工作,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使用,有时电网工作人员通过导线将导线短路,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解决断电问题,但是可能会带来电路带负荷断电时产生的电弧放电的不安全问题,可能会造成用电设备的损坏。
2、因此,现有技术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相不停电换表装置,包括:
2、电表安装壳体和短接装置;
3、所述电表安装壳体与所述短接装置设置相适配的卡接结构;
4、所述电表安装壳体设置三相电电表安装位;
5、所述短接装置设置与所述电表安装壳体的三相电表接线柱位置相适配的短路结构;
6、所述电表安装壳体包括:第一外壳、电表安装位、三相电表接线柱、短接装置安装插孔;
7、所述电表安装位、三相电表接线柱和短接装置安装插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部,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结构与三相电电表的外观结构相适配;所述电表安装位设置电表安装的沟槽结构,所述三相电表接线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部下方,所述三相电表接线柱的接线柱数量与三相电电表所需安装孔位数量相一致,所述短接装置安装插孔设置在所述三相电表接线柱的下方,采用过孔方式使所述三相电表接线柱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短接装置安装插孔内部;</p>8、所述短接装置包括短接导线、第二外壳、卡接支架;
9、所述短接导线与所述短接装置安装插孔相适配,所述短接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上;
10、所述第二外壳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短接导线包括三组导线连接端子,每组导线连接端子之间相互绝缘,每组导线连接端子用于将所述三相电表接线柱中的一个电相位短接;
11、所述卡接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的侧面,用于提供与所述第一外壳内部相适配的滑道,使所述第二外壳通过卡接支架将所述短接导线推入到所述短接装置安装插孔内。
1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连接端子包括第一卡接端口、第二卡接端口、导线体;
13、所述第一卡接端口和所述第二卡接端口分别连接导线体的两端,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外壳上,使所述第一卡接端口和所述第二卡接端口凸出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壳体内壁,并在所述第二外壳将所述第一卡接端口和所述第二卡接端口推入到所述短接装置安装插孔内部时,所述第一卡接端口和所述第二卡接端口分别连接所述三相电表接线柱中的一个电相位的两个接线柱柱体,使被连接的电相位的两个接线柱柱体之间导电;
14、所述第一卡接端口与所述第二卡接端口结构相同。
1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端口包括第一卡片、第二卡片、弹性装置;
16、所述第一卡片与所述第二卡片一端连接,另一个形成钳形结构,所述弹性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卡片与第二卡片的连接处,所述弹性装置作用于所述第一卡片与所述第二卡片的连接状态,并在所述第一卡片与所述第二卡片卡接在所述三相电表接线柱的接线柱柱体上时,使其保持紧固。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包括以下优点:
18、本技术采用电表安装壳体和短接装置,所述电表安装壳体与所述短接装置设置相适配的卡接结构,所述电表安装壳体设置三相电电表安装位,所述短接装置设置与所述电表安装壳体的三相电表接线柱位置相适配的短路结构,使电表在更换之前提前进行短路,确保换表时不断电。本申请能够避免带电荷换表时所产生的电弧放电现象,电表断开电源而更换电表时,保证用电设备不停电,简单易用,安全性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相不停电换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不停电换表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不停电换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连接端子包括第一卡接端口、第二卡接端口、导线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不停电换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端口包括第一卡片、第二卡片、弹性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不停电换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不停电换表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不停电换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连接端子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斌,裴庆龙,张毅,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罗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